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周鑫,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227

    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一直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从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中国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时代转换的场景下,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内动力,也树立了新的发展任务和思想目标。基于中国文化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毛泽东同志表示,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国情相关联,从而使马克思能够形成中国具体化,而这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在这其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构成,首先,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次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当中,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极为丰富,同时也拥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并会伴随实践不断推进而逐渐得到优化。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我国各行业与领域发展也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其始终穿插与我国革命进程当中,若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围进步扩大,首先便需着手于完善学科建设的整体性,同时根据实际问题作出具体分析,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成果,使实际研究方向与领域能够得到有效拓展,同时针对相同研究题目应站在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从而使其能够拥有不同理解,进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当中获得多样化的启示。这一形式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历史推进过程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中华民族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但在近代以后,传统文化发展面对着世界近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失去了方向,在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而逐渐取得了突破,探索出一条中国文化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世界大格局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形式开展探讨时,更需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但是其糟粕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发展历程当中形成较大束缚。而站在另一个面角度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有着一定促进作用。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依据

    (一)本身即是一种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属于一种具备独特性的精神层面文化理论,其对于人们精神层面有着一定影响,促使世界格局有所转变,马克思主义身为一项具备加强科学性的世界观念与论述方法,其自身便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此外,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备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各项事业与领域的建设也具备极强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相应革命成果时,也在中国化过程当中形成一定具体形态,通过马克思在中国化过程当中不难看出,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化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为儒家思想,这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孔孟为首的儒家文化。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仁”。第二种是儒释道主流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种思想组成,其中儒家起主导作用,学者金元浦就表示虽然无法否认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但也必须要正视并肯定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所造成的影响。第三种包含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人本主义,而其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刚健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够保证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困难;二是和与中。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促进了民族的和谐发展;三是崇德利用。表现出的是民族的宽广胸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四是天人协调。其实质为形成于农耕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度理解,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特殊语境中的文化现象,其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内在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当中,其是一种代表与指导思想,同时,其在对马克思中国化主义指导这一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论是在站在文化生产发展角度,还是站在文化时空维度角度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本质层面皆是一种相对来讲要较为复杂化的文化发展现象,其对与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与整体变革历史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维度

    (一)历史文化背景

    在中国革命必然趋势结果当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所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在此方面研究过程当中,相关研究者通常站在中国以往革命进程实际事件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这一角度之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加以阐述,但是却对文化运动背景有所忽略。马克思之一中国化能够被提出并不是因为偶然,其出现原因主要是由某种较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运动与背景所形成,发展至今,其与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一种紧密关系,并且其也具备极大历史价值以及实践价值。

    (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西方文化传统有着最为直接的反映,在上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二者因文化体系不同而存在与差异化,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融合,如何更好的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现阶段最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当中,对于社会文化融合以及变革的伟大历史已经有了最为基本的显现,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其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所具备的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觉醒与进步的一个过程,同时,其也是将全新历史条件作为基础,对现阶段时代内涵加以丰富与升华的一个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在其实现机制当中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将其作为中华民族对马克主义深入明确了解的基础所在,同时,其也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内容相互融合基础所在。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精神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方面之一。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实践而独立存在,这是长期以后的共识,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同国情、传统文化有效联系在一起,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另外,在现代社会建设中,也同样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发展实践之间的结合,无论是邓小平理论,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迎合中国人民利益需求,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二)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

    对中国实际国情进行分析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必然要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探索创新”精神要学会吸纳和融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世界性革命学说,其目标在于解放全人类。如果想有效实现其伟大立项,就必须要同不同国家实际国情相联系。辩证法中提到共性源于个性,普遍性源于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同各国革命实践与各民族文化传统有效融合,能够实现其民族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发展。

    (三)符合传统文化现代化要求

    两者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曾以地域划分为齐鲁文化、先秦文化、吴越文化等,这就决定了其多元化结构,并且伴随社会发展受到包容性影响而逐渐融为一体,并促进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出自身积极作用,表现出经久不衰的活力。我们必须要正视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两面性,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及方法对传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充分吸收精华。五、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符合社会发展实践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符合传统文化现代化要求,两者之间的共性与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都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张运华,刘红卫.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3-57.

    [2]武星星,胡春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析 ——基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4).

    [3]白清平,任晓伟.毛泽东是怎样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J].党的文献,2018(1):47-52.

    [4]陈晶瑩.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艺术科技,2019(6):7-8.

    [5]张荣军.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评杨近平《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9,122.

    [6]龙凌云.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之源[J].祖国,2018(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