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和不平之气

    一尘

    我想档案部门很多年轻人私下里都容易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我当年也是这样。年轻嘛,心比天高,才比纸薄。很容易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尤其在档案部门这种弱势单位,家务活一般的日常工作,青灯黄卷的库房管理,舞台边缘的角落地位,常使热血沸腾、气势如虹的年轻人虎落平阳似的找不到北。人很奇怪,放到一个小天地里,就像一汪浅水,原来并不大的鱼森森然一尾大物。所谓庙小和尚大,水浅鱼似龙。

    其实,要是换一稍微大一点天地呢,年轻之盛大气势可能顿时消减许多。所以,有才没才要看场景,看天地,看形势而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太平岁月,英雄也如常人。有时候,我和几位档案界朋友喝茶聊天,也曾笑谈,档案部门有一大好处:人人自我感觉良好,人人感叹怀才不遇。要是真将档案部门一批所谓的才子直接放到强势部门,估计当即歇菜。

    当年,我也曾在各种讲座中提到档案部门的年轻人谁要是私下里感到怀才不遇,有两种路径可选:一是调走,二是展示。怀才如怀孕,肚里只要真有货,藏是藏不住的。当然,我们一般人工作不得志,最容易归咎于上级有眼无珠,领导不识金镶玉,或强调客观条件的种种不对。殊不知,成功和不成功者区别就在于失败之后的表现:有成功潜质的人往往归咎于主观因素,不成功者则屡屡埋怨于客观条件。

    档案部门怀才不遇的人可能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档案部门这么弱势甚至窝囊,这些有才的人还脱颖不出来,没有显鼻子显眼的,何况到需要真刀真枪展示藏龙卧虎的单位呢?

    杂志社有一位审稿专家常常说:他非常感谢当年调到档案部门,现在成就了所说的专家名头。要是还在以前的医疗单位,那就难以想象学术道路会有多么艰难!我相信这位专家说的是大实话。

    我很多亲属都在医院工作,晋升高职称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可他们很少敢说自己怀才不遇的。倒是我们这些平平常常的档案人动不动提到怀才不遇,真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档案部门可能会有真正的怀大才而不遇之人。超凡脱俗,特立独行,不被领导所用,不被环境所容。不过,既然真有大才,又何必困窘于浅水小庙,形成潜龙勿用之态。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飞龙在天嘛。

    这个世界上,得志的人应该是少数,不得志的人其实也是少数。小才小不得志,大才大不得志。越是大才,不得志的几率越大。想想也是,大才如狂如疯似痴似癫,谁敢用啊。

    人类社会的任何地方都有规则,规则虽然是为稳定而设,本质上却是一种中庸之道。也就是说,几乎大部分规则都是截长弃短,掐头去尾,为平常人、正常人、一般人、大堆人等中不溜的人制定的。所以,许多人几乎一生都感觉不到规则的存在,更不用说法律了。大部分人在为他们量身定做似的规则中正常地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如风吹水流一般自然而动。其间当然也有快慢起落、波澜漩涡之类出现,但总体是和缓顺畅的。因此,得志不得志不算大问题。

    也算是一个规律吧,凡是反感规则存在的人,应该是有才之人。对规则反感越大的人,应该是才越大的人。当然,其中有正才,有歪才,歪才也是才啊。为什么呢?他的气场经常和规则的硬墙相冲相撞。也可以说,他的生命之气在墙内受到压抑、委屈。才越大,这种压抑、委屈越大。

    这种不平之气是生命力勃发而又无处释放的表现。对社会来说,这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一种潜在的破坏力量。所以,社会对不平之气是警惕的、防范的。不平之气的确具有反社会性,因为他强调个性的张扬和伸展。

    一般来说,个人面对社会规则的种种不适应,再厉害也得退却躲避。即便像李白那样的天才人物,面对社会某种规则也无可奈何,更不用说中小之才了。有不平之气的人该怎么办呢?

    第一種是继续压抑委屈自己,就算是一只雄狮,也装得像一只羊一样,外表完全如羊似的活着。

    第二种是绝不伪装,真面目行走,见墙或撞或翻,径直前行,流血带伤也绝不后退。

    第三种是面墙而思,读书而思,夜半反思,几番痛苦,几番磨难,终于自我将那股不平之气消减于无形。墙不再是墙,气不再是气,墙与气和解了。

    第四种是几次碰壁之后,反复琢磨,将不平之气顺墙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墙的缝隙和薄弱之处,用长期积蓄的深厚内气破墙而出,一发而震天下。

    第一种的结局是狮虎渐变成真羊,不再有狮虎之气。当年,李白要是按照社会的规则伪装自己,或许也能弄个宰相干干,但他不仅写不出千古流传的经典诗篇,而且也不一定是个名相。就李白来说,哪种结局更好呢?

    第二种的结局是惨烈的、悲壮的、苍凉的、惊心动魄的。不忍细说。

    第三种的结局是或大隐隐于朝,或中隐隐于市,或小隐隐于林。但不管哪一种,非有大智慧、大修为、大忍耐不行。

    第四种的结局是天才人物加天时地利人和之机缘,飞龙在天,名震八方。但非大才不可行,非机遇不可成。

    而我们这等人,千万不可自比以上四种人物。我们所谓的不平之气其实应该归功于档案部门特殊的环境。在这样相对平庸的部门里,小才似乎也成了大才,有点想法就成了有思想,有点不甘就成了有抱负,有点个性就成了不平之气。

    所以,有点小才,将它顺墙而发就是了。说不定,努力加运气,还真能找着几个墙缝发出去呢,让外界也看看档案之气的分量。

    (转自《档案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