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理论下工业遗产的转型探索
贾春光 杨安宁 张冬雪
摘?要:本文通過对“城市双修”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梳理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并以长春第一净水厂的更新实践为例,在分析其文化背景和发展潜力后,以水文化主题公园作为更新定位,分别从修复生态结构,织补肌理空间和交通网络,复合用地功能等物质空间和重塑场所精神,工业记忆等非物质要素这两个角度来探索以“城市双修”为指导的工业遗产建设策略,为城市工业遗产空间品质提升和共享场所更新的具体实施提供相关技术措施和案例实践。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再生,工业遗产,空间品质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2-0046-02
1?“城市双修”的现实意义
“城市双修”是为实现“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个转型而提出的理论。一方面,运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受损的自然环境和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运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生态修复”针对的是被破坏的植被、河流、山体的修复和恢复,采矿废弃地的修复,化工污染所在地的治理等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修补”针对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品质的下降,城市空间肌理的混乱,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坏,废弃旧工业区的遗留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问题。而在面临实现城市的有机再生,适应各个产业的发展道路,减少城市中的不利因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实现这些需求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2?东北旧工业区转型的必要性
旧工业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北地区长期以来是工业所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工业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近几年来,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指导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展迅速,从发展目标,产业调整,经济政策等角度对老工业基地改造方向与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实际解决旧工业区问题上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产业的转型,有些旧工业区处于城市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较大,与城市空间关系紧密更是城市历史的载体,而如何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实现旧工业区的转型是我们所思考的,从生态修补的角度出发,以改善城市生存的环境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平稳前进,历史文化生生不息为前提,进一步实现城市修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从东北老工业区到适应新时代的绿色转型是实现城市再生的必经之路,而基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和适应性使之重新赋予活力,激发城市公共空间的经济爆发力,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再增长的动力区域是实现城市再生的必要手段。
3?长春第一净水厂的改造更新——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长春是东北亚近代政治及军事冲突全过程的集中见证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和文物古迹。长春第一净水厂承载着长春水文化的历史,沉寂多年的净水厂以水文化生态园华丽转身,为长春实现城市双修的道路上再添一抹光辉。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项目于2017年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历史+文化+生态”的独特理念,运用修旧如旧,适当增新,新旧并置等手法,将城市工业历史遗址保护,城市生态绿地展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长春第一净水厂以全新的样貌站在历史的舞台,闪烁着耀眼的光茫。
长春水文化生态公园是以工业文物保护和改造为目的的城市更新设计与运营项目。它最初是伪满时期的长春第一净水厂,时过境迁,这里拥有长春80年的供水文化印记和30万m2的城市腹地稀缺生态绿地。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项目在设计时,在原有绿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化的主题,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绿化,园区内部装饰与原有建筑文化风格紧密结合供游客沉浸式体验,最大程度尊重历史文化遗迹,增添新兴产业和共享空间,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态活力,将建筑之美和生态之美融为一体,也将细致做到了极致。原净水厂厂区内大概有80多幢建筑,水文化生态园改造时将其分为文保建筑,改造建筑,原拆原建三大建筑群落,这些文保建筑,带着沉甸甸的历史沧桑感。在保留原有的历史气息之上还增添了许多全新的元素,塑造其生态活力,包括树屋、廊桥、林中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森林电影院、木栈道、湿地景观、净水博物馆群、下沉雨水净化花园以及互动水景等十余项景观点。园区内还摆放着大量由废弃的工业原件制成的公共艺术雕塑,将工业遗产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到一起,加强了市民与自然,历史遗迹,城市空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沉寂了多半个世纪净水工厂,优雅地展示光辉记忆,转身为长春时尚的地标性场所,成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水生态标杆和中国城市更新及工业遗产保护新典范,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4?结?语
“城市双修”的理念为城市中宝贵的存量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规划实践指导建议,长春第一净水厂的更新与利用模式的选择,充分发挥了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在空间品质提升中的作用,体现了工业遗产在保护遗产本体不被破坏的理念下对人们生活品质与美好生活需求的关注,是当代城市双修的人文关怀精神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双修”中的生态修补[J].城市,2017-15:12-14.
[2]刘容.场所精神: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选择[J].东南文化,2013,(01):17-22.
[3]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04):1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