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的生活音乐化
柯小卫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也是儿童身体、智力发育的基本需求,因此,“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由于儿童“对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广大.喜欢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常常不由得随着乐曲哼着、唱着、跳着……”可见,音乐不仅“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而且“使儿童能够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参见《让儿童的生活音乐化》,栽《陈鹤琴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345页)
90多年前.陈鹤琴在创办鼓楼幼稚园时.怀抱着一个基本主张:“幼稚园应特别注重音乐。”(参见《我们的主张》,栽《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80页)在他的指导下,鼓楼幼稚园从三个方面开展了音乐教育:一是“将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中”,即“环境音乐化”。二是“欣赏指导”使儿童的身体、心灵与音乐的节奏、和声和旋律产生“共鸣共感”.表现出“有节度的行动”与和谐.进而“由音乐或歌曲来表现儿童的情感.并使儿童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洗练.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起儿童以快活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参见《让儿童的生活音乐化》,栽《陈鹤琴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346页)三是“在故事里面穿插很生动的歌曲.做教师的或是做父母的,可以把故事讲一段,唱一段,再讲一段,再唱一段。同时小孩子听了故事,也可以跟着唱唱”。(参见《(四季故事唱歌集)序言》,栽《陈鹤琴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347页)对幼儿园而言,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教师.主要包含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如欣赏、表现与教学能力等;二是教材,主要指适合儿童发展特点.充满审美与儿童生活气息.纯净儿童精神世界的音乐作品.不仅包括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节奏与律动,还有悠扬、婉转和清亮的旋律。
2019年4月20日.教育部在蘇州召开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研究部署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会议文件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和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于在幼儿园如何开展美育这一问题.会议文件指出:“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本期“鹤琴之声”专栏以音乐教育为主题.展示了几所优秀幼儿园在学习和领会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通过开展音乐教育丰富、发展幼儿的生活审美.实现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引起更多幼教同行的关注.采取切实行动.提高幼儿园与广大家庭和社会对音乐教育与美育的重视程度.让儿童的生活音乐化!
一切为了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