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课教学目标设定
李大纲
〔摘要〕心育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本文从以观念为先导的目标设定的含义、意义以及过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心育课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路,以帮助教师提升心育课目标设定的可操作性,降低目标设定的难度。
〔关键词〕心育课;教学目标;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0-0029-04
心育活动课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心育活动课有助于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学校特色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但是据了解,不少老师在进行心育活动课设计时,感觉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在于目标设定方面出现了困难。鉴于此,笔者经过研究,提出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活动课目标设定的思路,以提升目标设计的可操作性,降低目标设计的难度。
一、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活动课目标设定的含义
在百度百科中,关于观念有若干解释,比如观念是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是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是经历后的思想上的一种总结,是面对客观现实而产生的思想等。简单地说,观念既有概念的意思,也有看法、见解、观点的意思。本文所說的观念,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观念是概念之间的联接,概念是构成观念的要素。
概念通常用词来表达,比如苹果就是一个概念,手机也是一个概念,你一看到一个实物,头脑里自然冒出对应的词来。而观念通常以判断的形式出现,用以表达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种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一种观念。心育活动也涉及很多观念,比如,关于自我认识方面,“人是透过他人来认识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有时是不全面的”等。再比如,关于情绪调适方面,“情绪是多变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宣泄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等都属于观念范畴。
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活动课目标设计就是在心育活动课目标设定中,基于观念的提出、辨析而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先提出观念,再设定心育课教学目标。与此相对的是以范畴为先导的目标设计,比如,在“认识自我”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是这样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认识自我的意义,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意义和方法都是范畴意义的词汇,具体是什么意义、什么方法,则需要研究上下文才能弄清楚。显然,以范畴为先导的描述是笼统的,不具有操作性的。如果改成以观念为先导的陈述,则可以描述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认识自我不仅有助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发挥自身优势,成就更好的自己。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自我反思是提升自我认识的有效方式”“他人是自己的镜子”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做更好的自己。
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课目标设定究竟有何意义,下面加以分析。
二、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活动课目标设定的意义
以观念为先导的教学目标设定方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目标设计的工具,从而降低了心育活动课目标设计的难度,并且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一)有助于降低目标设定的难度
心育活动课的主题是分层次的。按照一般的说法,心育活动课可划分成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升学择业辅导四大主题[1]。这些主题还可以继续细化,划分成若干子主题。比如,人格辅导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及性心理辅导等子主题。子主题有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情绪辅导”还可以划分成如下更小的主题:“情绪认识辅导”“情绪识别辅导”“情绪沟通辅导”“情绪控制辅导”“情绪熏陶辅导”等[2]。不管是哪个层次的主题,只是划定了一个教学的范围,具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尚不清楚。
观念是活动主题的具体化,或者说主题是由观念构成或者支撑的。上述“情绪情感识别”还是类的概念,还不够具体。如果追问关于“情绪情感识别”的有关认识,就会发现若干的论断或者主张。“情绪气象台”一课是一节属于“情绪情感识别”的主题,这节课中有如下一些论断:“快乐是一种情绪”“害怕是一种情绪”“失落也是一种情绪”“增强情绪体验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经验”“情绪是多变的,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丰富有关情绪的词汇有助于学生学会表达情绪”“唱唱跳跳能获得快乐的感受”[1]等。上述有关情绪的论断或者主张其实就是关于情绪识别的观念,这些观念使得“情绪情感识别”这一主题具体化了。
对上述关于情绪情感识别的观念稍加提炼,可以得到如下陈述:获得喜怒哀惧等情绪体验,运用词汇说出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这两句话其实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见,观念是达成主题目标的桥梁,或者说观念是活动目标设计的抓手。经由观念而设计的目标更加具体并具有操作性,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目标设计的难度。
(二)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课程目标的达成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教师对于目标的认知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从教学过程设计的角度看,意味着教学目标比较容易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因为目标可操作,也就比较容易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试想一下,如果目标停留在范畴性的词汇上,比如概念、意义、方法等,结果会怎样?如果以观念来细化概念、意义与方法,又怎样?在上述“情绪识别”教学设计中,比起“认识什么是情绪”,“快乐是一种情绪”这一观念更容易选择实现的内容与方式。因此以观念为先导的目标设计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教师对于目标的认知来自对于观念的辨析,经过观念辨析的过程,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为教师所掌握,从而,让教师能够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心中有数,对把学生引向何方有方向感,对于施教的过程也更加有把握。观念辨析的过程其实就等同于学情分析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基础怎样、学习动机怎样、认知风格怎样,统统都影响观念的选择;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资源等,也影响着观念的选择。在上面的“情绪气象台”一课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失落也是一种情绪”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初中生就未必合适。因为情绪这个词汇以及不同情绪带来的感受,对于小学生而言还不是那么清晰,体验也没那么丰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情绪已经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概念。带着对观念的理解,教师在执教时,对于每一个活动的处理,也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其中的度。比如,这个活动对应于让学生获得“快乐”这种情绪体验,那个活动对应于让学生学会用词汇表达不同的情绪体验,等。经过观念的辨析,教师对观念自然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也就更有利于有效落实教学的目标。
观念(9)“时间是一定的,紧要的事情要先做”和观念(10)“做时间的主人”是反映怎样用好时间的观念。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而言,对什么是紧要的事情没有一个定论。虽然当下的环境对于功课很重视,但并不意味着这个风气一定是正常的。何况这种事情即便老师、家长再三强调,学生心里依然泛不起什么波澜,糟糕的是,如果过度强调,学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既然紧要的概念是模糊的,接受性又不强,還是不选择,作罢。“做时间的主人”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而言也比较宽泛、笼统,与其花很多时间界定这个概念,不如让学生做个“周末时间安排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小学生阶段重在习惯的养成,笼统的观念不如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做法更有效。
通过以上的探讨,可以发现,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把观念(3)(4)(5)(6)(8)作为教学的知识点(说知识点并不意味着非得背诵不可,有体验、领悟就可以)。对以上观念稍微转化一下表达的方式,就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与明白:每个人的时间安排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体验与感悟:时间是流动的,越投入,时间过得越快。操作与学会:尝试制作周末时间安排表,并逐步养成按照时间安排表生活与学习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并非所有合适的观念都纳入教学的知识点范围,换句话说,需要从时间维度对合适的观念再做筛选,做取舍,最后确定教学的知识点,形成教学的目标。
四、小结
本文探讨了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课目标设计的内涵、意义和做法,提出了心育课目标设计的一种新思路,对于解决心育课目标设计的难度有一定帮助。实际上,以观念为先导的心育课目标设计不仅可以用来做一节课的设计,还可以用来做某一个主题的设计,比如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设计成系列课程。可以说,以观念为先导的设计思路在心育课教学设计领域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州,510330 )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