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张云霞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特征,然后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践探索,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和化学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未来遇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时能从容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既是中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一、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特征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学科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对立统一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实践出真理思想、化学平衡与守衡思想和分类思想等。从这些学科思想可以得出,初中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应具有这些特征:(1)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重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1];(2)培养创新性,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做为青少年一代,学习初中化学时要认真探索,反复做实验验证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现象、实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认识;(3)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学理论和化学史中蕴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通过讲解这些知识和道理让学生深刻领悟,增强他们学习初中化学的主观能动性;(4)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安全隐患,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生产技术、人类社会、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一)借助化学史,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初中生因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化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也相对较不全面,因此,教师若想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并将德育有效渗透其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导入其中。比如,在上化学课讲到我国的一些匮乏能源时,可把我国发布相 关统计信息的原因告知学生,综合课本理论,变成习题,使学生完成化学分析、练习, 能够对能源危机有大致认识。在说到水的构成、水的净化等相关内容时,可说明水在 我国较为缺乏,我国属于中度缺水国,另外,各地区的水分布差异大,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水污染状况,进而培育学生节约用水的观念与保护水资源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 H2、CO、CH4的化学属性时,综合化学和能源的关系,尤其是“绿色能源”, 探究 H2 用作氢能源的三个优势:原料来源很广、热值高、生成物是水、不会污染。 而 CO 用作能源会给空气造成污染,CH4 用作能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供给、环 境保护、农作物化肥的处理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化学因涉及的内容及知识点相对较为枯燥乏味,若只单纯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教学质量及效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教师一般会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课程中的重点知识,能够使其有着丰富的实践能力,为其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开展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及合作意识,学生在通力合作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解决了化学课中的难点,并增强了团队意识[2]。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提出导入性问题,如“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吗?”学生因对该知识点的了解不足,其脑海中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并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工作,并设计与此相关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如,首先将二氧化碳装至塑料瓶中,并将经过澄清的石灰水滴入瓶中,若塑料瓶发生变化就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呈现反对意见,并将根据以往的知识点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石灰水本身就是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的,而二氧化碳本身就会和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这个实验其实并不能正确的表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再次,教师可将课堂分为几个小组,并鼓励其大胆设想及实验,找出最能证明的实验方式,小组成员在各抒己见后最终达成一致的结论内容。如,先将瓶子中装入二氧化碳,然后加入大概三分之一的水,并进行相应的摇晃,若塑料瓶发生扁瘪的状态,那么就能够证明以上理论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并贡献了自身的一份力量,因此,在其实验结果得以证实的时候,其内心的自信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效率。

    (三)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们的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于是出现了“地球村”这种说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生产的各种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的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肩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重大责任。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大气污染的情况,生活当中如何去做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给人创造一个干净和谐的家园。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初三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运用 到实际生活中。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应当带领初三学生们对自己所制作的实验进行体验与充分感 受,让他们学会在化学实验中不断地观察化学的本质,自己找到化学学习的基础性质。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师带领初三学生们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在向他们根据实际产生的 化学现象进行提问“氢气燃烧时产生的是什么颜色”时,很多初三学生们都回答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颜色是淡蓝色的”。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们都没有真正观察到实际的化學结果,只是看到化学教材中写 着“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一化学现象。这种没有真切的实际化学现象就会限制初三学生们 自主判断的能力,还会让初三学生们降低自己对在实验过程中判断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化 学知识的培养是不利的。再比如说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一实验时,很多初三学生们就会根 据化学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际化学结果固化自己的化学思维,做题过程中降低自己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教材中的化学现象进行猜测、推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带领初三学生们进行 化学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初三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念,进而培养初三学生们坚持追求化学 真相和勇于表达自己内心对化学实验感受的自我价值观念。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指向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性”如何提升的问题,这与“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使命是一致的,都可以称之为新时代的课堂革命,是新时代如实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倒逼的诉求。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只能回到中国本土,在新时代中国的语境下回溯到“当下的古典”,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范式。

    参考文献

    [1]徐辉.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29+141.

    [2]李德虎.教书先教人,育才先育德——谈初中化学德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06):56.

    [3]王肃云.阐述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19(13):56.

    [4]刁金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2):56-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