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的地理非结构化教学研究

    向凌慧 刘新华

    [摘要]非结构化教学不赞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和僵化的教学结构来框定课堂教学,它主张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做好课堂预设,然后使课堂在学生的推动下自然地动态生成。它集开放性教学系统、生成性教学思维、趣味教学于一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来实施。

    [关键词]非结构化教学;素质教育;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 .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85-03

    课堂是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念是行动的重要指挥官,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从转变课堂理念开始。传统课堂理念强调以知识为中心,其教学方式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采用相对固定的“结构化教学”。新的课堂理念要求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落实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它强调推动学生的各方面共同发展,而非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结构化教学过于看重教学的程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课堂的活力,“非结构化教学”应运而生。

    一、非结构化教学的内涵

    非结构化教学是为适应新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冯加渔(2013)认为:非结构化教学反对用预先设定的结构形态和模式范例对课堂教学进行限定,主张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开放性教學系统和生成性教学思维。吴举宏(2015)认为:教学需要追求预设的目标,也起步于教学结构、遵循相应的教学规范,但绝不是教学计划的呆板推演,也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放任自流,而是基于情境的、充满能动性的动态生成。总之,非结构化教学不主张用预设的课堂设计和僵化的教学结构来框定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在教师的绝对掌控下生硬、机械地完成,它主张的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做好课堂预设,然后使课堂在学生的推动下自然地动态生成。

    非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它强调的是在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个人成功应对复杂情境问题所需的关键素养,它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与具体化。非结构化教学立足新的课堂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强调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以更好地实现知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它强调利用学生的课堂参与来逐步生成课堂,主张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因此,非结构化教学能够落实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非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教学系统

    课堂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开放系统。首先,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个体,他们的想法是瞬息万变的。其次,教学内容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地理学的最新信息,同时还要紧跟社会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及课堂环境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2.生成性教学思维

    在结构化教学中,课堂教学由教师掌控,按固定模式和严密计划完成。而非结构化教学回归教育的本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强调教师主要是创造性地完成课堂设计,学生则作为主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最后使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能动性地自主生成。非结构化教学的生成性教学理念不赞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僵化的讲授法,而是提倡实施问题探究、案例探讨等教学方法,以便创造性地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推动地理课堂能动生成。

    3.趣味性教学

    学习是每个人一生都应不断坚持去做的事,然而事实是中小学生普遍急于摆脱学习。该现象固然是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结构化教学中过于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非结构化教学反对用固化的、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来框定课堂,它强调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环境及资源来组织教学,这意味着非结构化教学的课堂必然是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因此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地理贴近社会和生活,本就是趣味性极强的学科,目前普遍实施的情境教学法、模拟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能够以有趣的活动和新颖的形式为地理课堂增添不少趣味。

    4.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

    结构化教学的固定化教学程序能够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因此非常适合以考试与选拔人才为主的应试教育。然而为了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为了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课堂结构。非结构化教学主张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它要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要求在开放性课堂中实施教学,展现课堂活力。因此非结构化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日前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综合分析和具体区域具体分析的思维、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地理课堂中要贯彻落实好非结构化教学。

    三、非结构化教学的重要实施方式——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有趣、具体的情境,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度,并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堂情境有多种类型,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等等。其中,问题情境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类情境,它强调课堂教学围绕一些经教师认真设计的教学问题进行,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情境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它强调在课堂中由教师构建一个融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活动于一体的具体情境,然后由学生完成对该情境的探究学习,最终使课堂顺利生成。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其中结合具体情境而设计的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价值观。地理学科知识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很多相应的情境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需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价值观念)、地理实践力(行动能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二者均为思维能力)这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是非结构化教学的重要实施方式。

    例如,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第2期)中《广西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这篇文章为情境素材,通过展现一系列图片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广西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冬菜篮子”,接着设置一系列问题来刨设问题情境。问题1:从自然条件方面思考,为什么广西成为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问题2:从社会经济角度思考,为什么广西成为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问题3:针对广西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该案例设计以“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为主题情境,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知识。该设计将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因素”融入问题中,不仅能促使学生有效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问题1和问题2,通过让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思考广西发达的蔬菜产业所具备的区位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问题3,通过让学生分析、解决广西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非结构化教学的实施建议

    1.情境应符合教学要求

    在实施情境化教学时,对于所选择的情境,教师必须加以处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首先,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融知识点于情境。情境化教学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一定要将知识点与情境进行深度融合。如上文所用案例,如何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融入情境“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中,是地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其次,情境活动应适量。地理教师选择情境化教学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因此会采用大量的情境活动来活跃课堂,然而情境化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并非简单的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情境活动一定要适量。

    2.情境主题应明确、典型

    情境应有一个核心主题,该主题必须与地理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应贯穿整堂课,而非仅用于某个教学环节,如导入环节。情境主题应明确、典型。在情境化教学中,整个地理课堂紧紧围绕着一根“线”来推进,这根“线”就是情境的主题,因此该主题必须明确、典型。只有如此,课堂的逻辑思路才会清晰,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呈现,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这一情境始终围绕主题——广西发达的蔬菜产业,从而挖掘出广西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农业区位因素。

    3.教师需要有“大问题”意识

    提问技能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正确使用该项技能。有些教师所提问题要么太过浅显,要么缺乏针对性等,总之所提问题大多缺乏实际价值。鉴于此,在实施情境化教学时强调教师要具备“大问题”意识。“大问题”是指围绕课堂主题设计的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且难度与深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地理教师树立“大问题”意识可以避免在地理课堂上提出没有意义的问题,并且使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更加连贯、紧凑。如前述案例,通过三个问题将“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知识点与“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冬菜篮子”这一情境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整节课的逻辑思路非常清晰。

    4.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在地理课堂中,要高质量地实施情境化教学,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地理教师才能对情境素材进行深加工,使之成为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素材;才能突破地理教材的局限去整合地理教学内容,生成具有学习意义的探究问题;才能深入思考怎样在每一堂地理课上贯彻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教师应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真正落实非结构化教学,为地理课堂注入无限活力。

    非结构化教学从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提供了新的课堂理念,但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彩的舞台,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教师需要在学习新课堂理念的同时,不断探索与实践非结构化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2]冯加渔.论非结构化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4):39-43.

    [3]吴举宏.课堂生态系统的良性演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9):42-44.

    [4]“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3-10.

    [5]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28.

    [6]米俊魁.情境教学法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3):24-28.

    [7]陈芸先.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15):35-36.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