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对策

    唐诗琪

    内容摘要: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而言,一般抵抗力较弱,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在小班幼儿生活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及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教育为幼儿一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在本论文中,为更好的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总结,努力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对策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照顾与服务于自己的能力,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对于任何人而言,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必备的,这是社会生活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这项最为基本的生存与生活要求对于生活经验丰富的成年人而言是极为容易的。但是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而言,生活自理能力的经验还需要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沟通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与自尊加强责任感。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及发展都非常关键,为此,加强小班幼儿的这样面能力将显的尤为重要。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通过对幼儿行为的研究发现,幼儿容易被新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该过程中幼儿大脑会进行持续无意识的探究活动,在思考过程中,幼儿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并进行探索,在不断的发现与学习过程中增加自身见识,拓展自身的视野。小班幼儿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原因是幼儿在家时长时间处于家长的帮助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自身思考探索生活。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通过自主思考从而提升认知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生活自理对于成年人而言非常简单,但对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来而言,日常生活中还大量需要教师及家长的辅助。幼儿在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幼儿应该具备部分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尝试和与他人的沟通过程,能够初步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熟悉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为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三)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是指幼儿能够一个人完成简单的生活小事,例如洗漱、穿衣等。幼儿独立完成这些生活小事,不仅能够减轻家长的负担,还可以培养自身独立能力。当幼儿在完成一件小事之后,家长及教师可以予以充分的肯定,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自尊与自信,同时树立责任感。从愿意独立完成每一件基本小事逐步发展成为一名具有优秀品质的孩子。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生活自理的方法

    小班阶段的幼儿一般仅有三到四岁,年纪过小,基本没有任何生活经验,为此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根本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家长都会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不教幼儿解决方法,幼儿也就缺少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为此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就非常困难。

    (二)家长过于溺爱

    在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中,父母及长辈帮助孩子解决了所有问题。尤其“10后”儿童,家里所有人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的,真正的做到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同时家长又过分重视幼儿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中有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孩子,仅有两三个老师,教师可能无法随时帮助其中某一个孩子,为此幼兒很可能会出现心理落差,甚至会发脾气。这种情况在父母眼中很可能就成为幼儿园教育不足的部分,促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产生冲突。同时当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会了基本生活能力,但是回家之后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人依旧不给幼儿独立自主的机会时,幼儿会长期在独立和依赖中矛盾难以选择,最终成为缺乏自理能力的巨婴。

    三.小班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

    (一)教师为儿童加以示范

    小班幼儿由于刚进入到幼儿园,其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但是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与模仿。当幼儿了解到行为要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在旁边加以引导,并且在幼儿完成行为之后给予肯定与表扬,树立幼儿自信心,让幼儿产生成就感。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学会自理行为,同时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积极配合教学。以最简单的洗手行为为例,教师要先仔细示范洗手动作的细节,第一步是打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再抹香皂,之后认真的搓洗手心、手背与手指,教师一般示范动作,一边口头提示动作要领,加深幼儿的印象。当教师示范完毕之后,就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如何洗手,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手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小红花作为奖励,督促幼儿实践操作。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幼儿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幼儿就能够掌握洗手的方法。同理穿衣服、吃饭等基础行为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兴趣是引导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若是生硬刻板的教育幼儿如何如何进行操作,幼儿完全不会被吸引,更无法积极的掌握教学内容。为此将游戏与教学相融合,在游戏式教学中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比如说:1.洗手活动。在教幼儿洗手时,经常会发现幼儿的洗手方法是不正确的,不仅无法洗干净小手,还经常会把袖子弄湿。针对该情况,教师可以将洗手的方法分解成不同的步骤,并且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贴在洗漱室的墙上,还可以将不同的动作编成儿歌教给幼儿。在幼儿每次洗手的同时,教师会在旁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情境中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就能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进餐活动。独立吃午餐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的重点。在进餐时,幼儿会存在不会用勺子吃饭、挑食、撒饭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例如①社会活动“认识勺子与碗筷”:通过教师的讲解,首先让幼儿认识勺子及碗筷,并且学习餐具的使用方法;②结合开展“小米粒别生气”“吃的真干净”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了解进餐时保持桌面整洁,不撒米粒及不剩饭的生活好习惯。③教师还可以在餐前为幼儿念读关于蔬菜的简单儿歌。如“红萝卜”、“绿鹦鹉”等。让幼儿了解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以及对于人体成长的好处,引导幼儿逐渐具备不挑食、不剩饭的好习惯。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幼儿教师还需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发幼儿的食欲。同时家长也需要配合幼儿园,在家中巩固幼儿在幼儿园所培养的进餐好习惯。

    3.穿衣活动。午睡后独立穿衣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是一日生活中最难的项目。由于小班幼儿较多,教师无法为每个幼儿穿衣,为此午睡之后的起床穿衣秩序会非常混乱,经常会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了能够让幼儿安静的穿好衣服,幼儿园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景的方式来教育幼儿。例如学习儿歌“穿衣服”,儿歌内容为“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儿歌内容为穿衣重点,幼儿可以通过而学习儿歌掌握穿衣服方法。将枯燥的教育内容游戏化,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欢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幼儿轻松掌握生活技能。

    (三)为幼儿练习生活技能创设条件

    幼儿掌握生活技能是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练习的,除了教师通过示范或者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生活技能,幼儿园还要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条件以便幼儿进行练习。例如在操作区放置豆豆与玩具娃娃,让幼儿练习喂宝宝,练习使用餐具的方法。还可以在娃娃家区借助给玩具娃娃练习洗手、洗脸、穿衣、穿鞋等,让自理能力在游戏操作中加以锻炼。幼儿园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午睡的机会,帮助幼儿认识鞋子和衣服的正反,并且在午睡结束之后练习穿衣,在班级内举办“看谁穿的又好又快”的游戏比赛,对有进步的幼儿加以肯定,对落后的幼儿加以鼓励和个别化指导。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内的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家长在家庭中相配合。例如在早上起床之后的穿衣,晚上睡觉之前的脱衣,家长也应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并且加以督促。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家长沟通群组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及意义,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明白是时候放手让幼儿进行独立操作,给予幼儿独立操作的权利,并且为幼儿创设独立动手的机会。通过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配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会将更多的生活经验教给幼儿,帮助幼儿在短期内提升自理能力。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能帮助教育事半功倍,为此做好家长工作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安琪.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3):202.

    [2]陈娟.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學刊 ),2018(11):195.

    [3]王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立体化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32):179-180.

    [4]吕芸燕.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2017.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