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掠影与愿景展望

    王宇

    随着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健身娱乐业等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处于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阶段,体育实力不断加强,全民运动的文化风潮欣欣向荣。然而,在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彰显的电影产业,体育题材电影类型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2016)、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2019)等外国影片的成功引进与即将登陆,使观众对国内体育题材电影的需求显得极为迫切。

    体育具有超越国界、语言的特质,其所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宗旨。体育题材电影又因体育元素本身正面积极的特质契合了和谐时代的主旋律。笔者认为,竞技体育类模式将是未来国内电影产业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我国体育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与方法,以期为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从1933年的《二对一》到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共51部体育题材电影反映了我国电影产业在该类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这51部电影共涉及15项体育活动,分别是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滑冰、跳水、体操、自行车、曲棍球、摔跤、游泳、拳击、棒球。其中,球类项目影片最多,其次是田径、游泳、滑冰,影片分布与我国的主流运动项目相吻合。球类题材影片有《球迷》(1963)、《飞吧,足球》(1980)、《女篮五号》(1957)、《梦之队》《2006》、《沙鸥》(1981)、《闪光的羽毛》(2007)等;田径类题材影片有《体育皇后》(1934)、《黑眼睛》(1998)、《12秒58》(2006)、《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7)等;部分其它类运动的代表性影片有《女跳水队员》(1964)、《乳燕飞》(1979)、《神行太保》(1983)、《现代角斗士》(1985)、《拳击手》(1988)、《棒球少年》(2001)、《破冰》(2007)、《隐形的翅膀》(2007)等。

    一、各时期我国体育题材电影发展概况及特征

    电影是时代的产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同时,各国电影又由于各自文化的不同而带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元素和国家符号。我国各时期体育题材电影也镌刻着时代和民族符号,反映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笔者按国家发展阶段,把我国体育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

    (一) 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以前,我国体育题材电影有2部,分别为1933年的《二对一》以及1934年的《体育皇后》。《二对一》是一部有声全对白电影,由张石川导演,讲述了一支业余球队华光足球队的主力成员在和交际花密切来往的过程中,险些中了圈套在比赛前被拖垮,幸而阴谋被交际花绍芬告发,队员们最终以二比一赢得了比赛。作为国内电影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部体育题材电影,《二比一》的叙事逻辑稍显单一,采用了单线条敘事模式,整体按照“敌我”双方划分出了两个叙事“阵营”,并以“我方”的最终获胜而结束,显示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体育皇后》这部由孙瑜导演的电影被普遍誉为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这部电影诞生在我国灾难重重、内忧外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救国之路是当时国人的最大梦想,有识之士提出了“体育救国”的思想,影片中贯穿了爱国主义、救国救民的时代思想。《体育皇后》中有句台词:“我知道为什么中国不强了,第一个原因就是身体不强!”道出了当时人民体质虚弱、国家衰落且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痛点,“强国必先强体”“增强体质、保家卫国”的思想贯穿于整部影片中,片中气势恢宏的体育比赛场景激励着当时的国人强生健体以保家卫国。同时,这部影片也是对我国长期封建统治下的妇女解放思潮的放大,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

    1949年至1978年,国内拍摄体育题材电影共6部,涉及足球、篮球、滑冰、跳水、体操5项体育活动。这一阶段的电影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期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破坏,所以尽管时间跨度近30年,但影片数量仅有6部。这一时期富有时代烙印的代表性影片有《女篮五号》(1958)、《冰上姐妹》(1959)、《水上春秋》(1959)、《女跳水运动员》(1964)等,这几部电影从不同方面弘扬了体育的顽强拼搏精神。

    《女篮五号》是由谢晋导演的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影片,影片把篮球运动员田振华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人生遭遇进行对比,通过一个平凡人物一生的巨大反差来反映我国解放前后社会的巨大变化,讴歌新中国,体现了谢晋导演一贯把个人命运和大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风格。

    《冰上姐妹》讲述了三个女滑冰运动员团结有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故事,围绕滑冰运动对角色于丽萍取得很大进步后表现出的骄傲自满情绪进行了批评;对角色王冬燕为了夺回失去的金牌、拒绝帮助于丽萍求教的自私行为进行了批判;通过角色丁淑萍赞扬了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和自我牺牲精神。最终,三名女滑冰运动员都刷新了全国记录,人格得到了升华。整部影片的结局是美好的,把握住了积极健康的基调。

    影片《水上春秋》通过片中角色华镇龙解放前后的遭遇,反映了我国巨大的社会变革,其子华小龙生在新时代,由于身处时代的不同就比父亲幸运很多,打破了世界记录,实现了为国争光。

    《女跳水运动员》的女主角陈晓红在全国跳水比赛失败后造成了心理阴影,一直无法攻破难关,因为某一天读了雷锋日记中的“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这是考验的关口”,使她深受启发。在一次见义勇为中,因为崇高的思想而使她突破了难关。而教练周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得到了批判。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国力亟待增强,国家急需提振民族精神、重塑国家形象。从这几部影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体育题材电影或以解放前后的社会对比为背景,以运动员解放前后的生涯对主线,突出新中国的优越性;或以运动员的训练、竞赛为主线,以弘扬奋力拼搏、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为国争光、民族复兴的主旋律。

    (三)改革开放后

    1979年至今的体育题材电影共有43部,涉及15项体育活动。其中,1981年张暖忻导演的《沙鸥》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影片《沙鸥》以女主角沙鸥为主线,描述了我国排球队员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国际锦标赛的故事,沙鸥克服伤病参加比赛,却在决赛时输给了日本队。沙鸥在归国轮船上把个人所得银牌扔进大海,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沙鸥指导的排球队经过顽强拼搏,最终夺得亚运会冠军。沙鸥的精神激励着许多当代青年奋发向上。这一时期,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得以快速提升,文化产业得以大发展大繁荣,从产出上就可以看出体育题材电影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题材电影的主题在后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为国争光、国家民族荣誉高于一切逐渐过渡到着眼于个人的全面的发展。《女足九号》(2000)、《隐形的翅膀》(2007)开始突出人本位的理念。

    《女足九号》是由谢晋执导的继《女篮五号》后的又一部体育题材电影,拍摄的是中国女足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勇夺亚军的故事。与《女篮五号》相比,影片更加贴近于体育本身,更加关注体育精神的呈现,是一部反映当时女运动员精神风貌的影片,弘扬了新时代女性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隐形的翅膀》讲述了剧中人物志华因意外失去双臂后,在父母的关爱下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残疾游泳运动员的故事。该片由于选择了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为表达的主体,吸引了何军权、江福英等全国各地30多位优秀残疾游泳运动员的加入,使得影片真实感人。该片表达了人类超越自身极限和面对命运的磨难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二、我国体育题材电影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我国体育题材的电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影片数量少、周期长,题材单一、内涵固定化、观众基础薄弱等问题。从1933年的《二对一》算起,在近90年的时间跨度里,我国体育题材电影51部,平均近两年一部,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极大。在涉及15项体育活动的51部影片中,有13部的主题是足球,10部的主题是篮球,4部的主题是游泳,3部的主题是乒乓球,3部的主题是滑冰,其余田径、羽毛球、滑冰、跳水、体操、自行车、曲棍球、摔跤、拳击、棒球为1~2部。水上、田径、冰雪类项目体育题材电影缺乏,这与我国群众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我国群众对体育的了解、参与,很多都起于校园、止于校园。离校后对体育的参与程度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匮乏,缺乏体育运动的意识。而我国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体育电影的主题大多是民族复兴、为国争光、牺牲奉献,内涵较为固定单一,难以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导致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票房普遍偏低,观众群体缺乏固定性,偶然性、随意性强。体育电影的主题在后期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更多地关注个体自身的成长,关注体育的本质与精神,但依然缺乏与观众足夠的情感共鸣。2016年,印度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大热后让人们看到了该类型片的更多可能。对于我国体育类电影的发展方向,笔者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丰富体育电影题材,深挖电影内涵

    一部好的影片不能把迎合受众的喜好作为唯一要求,而要在现实世界寻找好的题材,赋予其深刻的内涵,深挖我国的文化元素、民族元素,深挖体育核心元素和体育核心价值,才能打造出撼动人心的作品。《摔跤吧!爸爸》因为其对女权色彩、女性意识的关注,而在观众间取得了广泛的情感共鸣。该片瞄准了印度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制度问题,部分也是全人类的共性问题,并保留了体育题材电影积极向上的主旋律,鼓励女性向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发起挑战,实现自己的个体与人生价值。同时,影片还表达了父爱的深沉与宽厚,并采用了印度电影的歌舞表达形式,画面具有极强的美感与律动感,带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该片在我国上映后获得的13亿票房、豆瓣9.1的评分,足以说明观众对它的认可。

    开发体育题材动漫也是我国体育题材电影发展的方向之一。美国喜剧动画影片《功夫熊猫》(2008)采用了极具中国特点的熊猫这一人物形象,以中国功夫作为故事主线,在全球掀起了中国功夫的热潮。上映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开发了系列影片,2011年与2016年陆续有第二部、第三部上映。由此可见,我国体育题材动漫电影具有广阔的全球市场,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我国体育题材电影市场。

    (二)培养优秀的体育题材电影导演和演员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拍摄优秀的体育题材电影,就需要有好的剧本,有懂体育的导演和演员,可以采取多举措、有针对性引进、培养体育电影人才或采取联合制作的方式。《女跳水队员》中的主要角色教练周宾由著名跳水运动员黎振德出演,女主角陈晓红由跳水运动员张克镜出演。由于自身的经历,使得他们更易于把握角色的特点,表演起来更加自然,把角色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整部影片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深的情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培育观众基础与观看兴趣,扩大电影市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重心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转移,群众已经由体育运动的观赏者演变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体育产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与身体强健,这正是体育产业大有可为的机会。我国人口众多,拥有巨大的潜在观众群体,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区、街道、社会组织等组织宣传体育知识、组织体育活动,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通过海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兴媒体多渠道宣传体育,逐步培育观众基础。

    结语

    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体育题材电影作为体育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则发展滞后。因此,电影创作者应当深挖其中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弥补这一短板,丰富我国文化产业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让我国体育题材电影迎头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目前,讲述我国体育健将李娜的传记类体育电影《李娜》正在火热拍摄中,期待能够看到新时代下我国体育电影的出色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