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董衍绿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对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结合小学生阅读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生实际阅读现状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小学生阅读习惯普遍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以下几种现象比较普遍。

    1.课外读物泛滥,质量良莠不齐。目前社会处于多元化发展阶段,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儿童课外读物极其泛滥。在优秀的课外读物为学生带来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的同时,包含粗浅、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的读物也泥沙俱下,不仅无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2.缺少一种文化氛围。农村图书馆的覆盖范围还不是十分广泛,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图书也很有限,不能满足小学生对閱读的需求。还有一些小学生的家庭没有专门的书房或者是一定量的藏书,家长也缺少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意识,导致缺少文化氛围。

    3.阅读材料选择存在误区。学校或者老师都喜欢给孩子推荐世界名著或者是古代经典之类的书籍,导致学生对经典名著产生一种排斥感。所以,学校老师如何科学地为小学生选择阅读材料,也成为新时期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4.阅读意志薄弱。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别说督促孩子有效阅读,且家长没有带头阅读当好榜样,孩子又容易受外界影响,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难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5.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干扰。电视的直观性和电子游戏对小学生充满了诱惑,自制力差的孩子们面对这些常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游戏上。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成了占据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最大干扰项。

    二、实施对策

    1.教师以身示范,做学生阅读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的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要有广博的阅读量,通过不断阅读去提升自己,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书刊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可在教学时,讲述一些故事,并顺势推荐书籍。

    2.学校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知识、情感和道德等教育,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特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好书我推荐手抄报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讲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剧本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既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又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

    3.开放图书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使图书室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室的利用效率。定期分班级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4.科学规划篇目,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詹天佑》一课后,可推荐学生去阅读詹天佑的著作《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

    5.营造家庭环境,铸造读书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方式,比如开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让家长给学生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