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文艺院团新型剧目生产运营模式探究与思考

    武佳文

    【摘 要】国有文艺院团转制后,不仅要在体制、机制、观念及行为上符合市场规则,还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开放办团、建立广泛合作、探索新型剧目生产运营模式,是国有文艺院团立足市场的有益尝试。本文以马鞍山市艺术剧院的儿童剧生产运营为例,分别就传统与新型剧目生产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国有文艺院团构建新型剧目生产运营模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院团;新型;生产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20-01

    一、国有文艺院团传统剧目生产运营方式简述

    目前,对于多数地方国有文艺院团而言,所实行的剧目生产方式是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或院团下辖创作室的编剧处获得剧本,再由院团领导从本单位的导演、舞美设计师、演员等人员中进行挑选,组成剧目创排团队,由该团队完成剧目生产任务。创作者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形成配合默契的艺术生产团队,但在一定程度上,院團中最关键的人力资源调配不再由社会化的公平竞争所主导,也就失去了通过市场手段不断调整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可能性。又因国有文艺院团普遍缺乏市场运营的能力,如一味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剧目生产运营,在作品投放市场后,很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最终只能以票房惨淡作结。

    在现有形势下,国有文艺院团必须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摒弃以往“高成本、大制作”的理念,转而关注演出本身的内涵及质量。国有文艺院团只有在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的资金扶持下,立足打造“品牌”,打磨精品剧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1],寻求剧目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才能实现改制之后的完美过渡,并促使演出市场走上应有的发展轨道。

    二、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新型剧目生产运营模式分析

    出于对市场信号的敏锐捕捉,马鞍山市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剧院”)认定儿童剧市场这片“蓝海”尚有巨大潜力亟待挖掘。为将儿童剧打造成剧院“拳头产品”,剧院为其下属儿童剧团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致力于优秀儿童剧的创作、编排、演出。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取得一系列成绩后,剧院将目光从当地儿童剧市场转向全国范围。为将剧目推广到全国各地,马鞍山市艺术剧院与既直接投资、参与儿童剧创作,又具备儿童剧商演丰富运作经验的广州天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赐文化”)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传统依托政府的体制内剧目生产模式及被动依靠市场、自负盈亏的风险性剧目运营模式不同,马鞍山市艺术剧院与广州天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年来合作排演的《狐狸伯伯几点了》《我想要爱》等多部儿童剧,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民营公司制作运营、专业院团演出的新型模式。剧院一方面向天赐文化购买儿童剧版权,另一方面为剧目提供演员团队。这里的版权购买既包括剧本版权,也包括导演、音乐、舞美版权。这意味着舞台上的布景、服装、灯光,演员的每一个调度、全剧配乐等都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呈现;天赐文化为剧院提供指导剧目生产的主创人员,并全权负责剧目巡演过程中的营销与宣传工作。剧目的巡演渠道由双方共同开发,若通过天赐文化所开发的渠道进行巡演,该公司会以较低价格包场购买剧院演出服务;若通过剧院自身开发的渠道进行巡演,天赐文化会对每场商演收取一定额度的版税提成。

    这一新型合作模式带来的优势首先是使得马鞍山市艺术剧院排演的儿童剧题材更为广泛、更贴近市场热点、更符合市场需求。作为多部儿童剧的版权方,天赐文化所拥有的剧目多由当前热播动画片、热销绘本改编而成,是在市场内颇为紧俏的“IP剧”。马鞍山市艺术剧院与之进行全版权合作,既可快速学习到优秀儿童剧的制作标准,又可规避创作全新剧目带来的市场风险;第二,有效整合双方资源。天赐文化在儿童剧领域从业多年,对于儿童剧的市场运营有见地、有经验、有资源;马鞍山市艺术剧院作为专业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合作默契程度相较民营剧团而言具有较大优势,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促成了小投入、大效益、高标准的良好效应。

    三、启示与思考

    国有文艺院团一直依靠政府圈养和体制保障,多年来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和生存惯性”。可是,一旦保障体制不在,需要去迎接市场和观众考验时,多年的积习使院团严重缺乏在市场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与勇气。而院团生存越困难,就越依赖于政府所提供的资金等各方面资助,它就越难以保持作为一个文化企业的独立性与创造性。[1]

    这种“积贫积弱”带来的恶性循环,需要以“创新”去打破。“创新”既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包括剧目生产运营各个环节或整体模式的创新。微观上,院团以排戏、演戏为核心,但功夫在戏外,要开放办团,院团领导切不可“就院团管院团”,而要跳出院团本身,站在全局角度谋长远发展。

    由于对开放办团的重视与日俱增,近年来,剧院团纷纷谋求更广泛的合作对象,除与民营公司进行合作外,建立国家级院团与地方院团的合作生产运营剧目模式亦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未来国有院团将更加积极与政府、市场、社会合作,与不同业界合作,与文化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合作,与此同时,剧目生产运营模式也必定更为灵活和丰富多样。

    参考文献:

    [1]张莉.“文化改制”后的戏剧院团路向何方?[J].戏剧之家,2015,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