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群众路线统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周术槐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高等教育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用党的群众路线统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努力听取群众的呼声与意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切实改变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作风,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生寝室,深入教职工家庭,养成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等教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群众观和党的性质、宗旨在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是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武器。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一核心,用党的群众路线统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经典作家已经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全方位的重要论述并为之实施了系列重大的践履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恩格斯组织开展了系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而影响着各国的民主革命运动,推动了中俄等国家民主革命运动的大发展,对整个世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推动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历代领导人自始高度重视走群众路线,不断地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从而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尤其重视群众工作,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走群众路线。他认为:“与民众在一道,一刻也不脱离民众,中国革命就一定能够胜利。”鉴于此,他强调:“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中,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如果我们的党员,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经风雨,不见世面,这种党员,对于中国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呢?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做党员,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强调依靠群众的重要性。他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3]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亦意识到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的党史证明,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和群众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4]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强调走群众路线是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党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完成的。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三千九百万党员、领导着全国政权的大党。但在全国人民中,共产党员始终只占少数。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5]在著名的南巡讲话中,如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成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共同富裕,实际上讲的就是经济发展中如何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如何让全国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的问题。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充分反映出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广大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注,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系列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主张。譬如:1998年12月18日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6]2000年1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保证群众始终安居乐业,始终真心诚意地拥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7]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对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了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强调党的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仍然十分重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其中,如何实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创新的问题,始终是胡锦涛同志所关切的重大问题。他指出:“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全党同志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下大力气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9]2010年9月2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一次指出:“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10]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改进党的形象,让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入党心和民心,推动党的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而且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得实惠,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与支持,社会风气为之全面一新。其实,倡导走群众路线,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领导岗位上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与领导方法。早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他就强调:“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11]领导干部要深明肩上责任之重大,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为此,领导干部“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12]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就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他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13]

    二

    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及其践履活动,为我们坚持用党的群众路线统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众所周知,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在高校的决策与具体管理中,我们应围绕高校这一中心工作,尊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搞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首先,在学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好的学科,必须是以服务社会为前提,有着良好市场需求。教师与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他们对学科建设有着深切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充分调查与了解教师、学生对学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学科建设举措,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与坚实的社会保障。

    其次,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对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同样应纳入考虑的范畴。高校教学管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一是学生层面。两个层面的意见与态度最为直接真实,必须予以充分考虑。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规定,就必须充分听取教师与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了解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以期增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规章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控与约束好教学管理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规范有序合理的条件下进行,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办学效益的目的。

    再次,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还应增强市场意识,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本状况,考虑民众的声音。高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人才的培养,必须考虑市场的基本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4]它表明,市场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终归是要让人才回到市场,在市场中让高校人才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人才应有的价值。市场意识的确立,也是从群众中来,努力提炼群众呼声的过程。它能更为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要求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时刻想到群众,时刻深入群众,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说群众所说。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我们要始终不渝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首先,我们应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学生寝室,将教学管理工作做严做实做出成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生寝室。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了解教学场地和教师的工作环境,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关心学生疾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学生思想动态,情感困惑,我们要认真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组织的关怀,学校的温暖。对于教师的教学状况,我们应通过现场听课评课的途径,督促教师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次,我们还应深入广大教职工家庭,密切与教职工的关系,努力解除广大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广大教职工居于高校教学与后勤服务的第一线。他们的思想状况与家庭生活状况,同样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务必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与他们深入交流,不断了解教职工的疾苦,帮助困难教职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困境,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从而确保广大教职工安心工作,热爱工作,养成敬业精神,将全部的身心与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及学生服务之中,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最后,我们还应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职代会与学代会的召开,是我们坚持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良好方式,也是我们与广大教职工、学生联系与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职代会和学代会的召开,与广大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打成一片,密切与广大教职工、学生的联系,切实了解与听取教职工和学生的声音,发现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达到转作风、树形象、提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共产党宣言——党员干部读本》,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287页。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94页。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73页。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66页。

    [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46页。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17页。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97页。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

    [11] 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2]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418页。

    [13]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内部发行),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承制2013年版,第8页。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