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上半场和下半场

    一尘

    按人对社会回赠的价值长度来算,人生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一般说,二十岁之前属未成年期,尚不能自食其力,就社会这个职场而言,他们还不能进场。如果从二十岁进场算起,到六十岁退场,人生二十年算一个半场。按过去的分法,大约以四十岁为前后半场的分界;现在的人可能觉得退休之后仍能做一些事情,便以五十岁为分界了。我们姑且认可现在的标准,就让前半场长十年吧,这样似乎觉得人生更长些嘛。生命充满了弹性,标准也不宜过于精准啊。

    生命就像一罐液化气,人生的上半场,火苗是耀眼鲜亮的蓝色,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活力嘟嘟外冒。尤其是刚上场的年轻人,晃膀子走路,蹦跳上台阶,生命似乎天长地久,死亡遥远到好像和自己无关。也难怪,年轻就是最大的王牌嘛,骨头肌肉强硬而柔韧,栽几个跟头、撞几回南墙也不要紧,拍拍身上的尘土、揉揉头上的大包,继续走就是了。即便是到了骨摔折、头开瓢的程度,住几个月医院,仍是生龙活虎啊。

    这时候的人,就应该大步流星、高歌猛进,上山打虎、下海擒龙,荆棘泥潭、荒漠绝壁都视若平地,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慷慨大气。这时不英雄,更待何时呢?人生的确太过短暂,生命的火焰在最强盛的时候,就该释放出最绚烂美丽的光芒啊。

    人在上半场,生命应该做加法的,尽量多地尝试,尽量多地游历,尽量多地阅读,尽量多地承担,尽量多地磨砺,尽量多地释放。在生命的长度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增加它的宽度和深度。在生命火力限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到的还有让火花的形状变化更多些。人生始终在路上,很多事情的确就是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生命的旅途是不可逆的。我们切记这一基本点。档案部门的年轻人经常会抱怨机会少,青灯黄卷,边缘幕后,能有什么宽度和深度呢?其实,辩证看,荒地处女地多,大有可为嘛。就看你怎么看,怎么干了。

    生命就像四季一样,什么季节行什么令,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是应有之义。春天就应该行春令嘛。春天是蓬勃向上的,是跃跃欲试的,是崭露头角的,浪漫诱惑如一弯柳梢上的月牙。夏天就应该行夏令嘛。夏天是火热爆裂的,是尽放怒展的,是争奇斗艳的,丰满灿烂如一轮正午下的骄阳。

    这就是人生的上半场,这时候的你如果修身养性、看淡尘世、静如古井,不能说不是智慧,但多少有些春行秋令或夏行冬令的味道。逆自然大道而行可能只有两种人和两种结果:要么是圣人,以超越千年的眼光气魄,抱定知其不可而行之的信念,以自己的血肉做燃料点亮千古暗夜;要么是钻牛角尖之人,自恋自悟如深山远谷中一棵歪脖子老树,在寂寥落寞中自生自灭。

    如果你自我认定为普通人,即便是优秀的人尖子,最好顺应生命的季節时令做人做事。这样更自然,更畅意,更容易对得起生命的大奖,等你将来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容易留太大的遗憾。

    人生上半场精彩也好,窝囊也罢;刺激也好,平淡也罢;一切都成为过去。生命如河一般流逝,流到哪儿说到哪儿。河是无法回头的,想回头也只有回忆。人只要频频回忆,就说明开始进入下半场了。

    人刚进入下半场,开始多少还会有些冲劲,毕竟上半场的节奏不是马上就能改变的,需要一个缓冲。这个缓冲可能比上半场的冲劲还猛一些,就像夏季三伏天刚过的“秋后加一伏”,这一伏有时候比三伏天还要热一些。但到底没有多少后劲了,热也是虚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上半场的艰辛、磨难、奋进、挣扎、委屈、隐忍、汗水、眼泪,都相应化作金灿灿的一片,透散出粮食瓜果的鲜香之气。按照常规,上半场是怎么付出的,下半场就怎么收获;上半场付出多少,下半场就得到多少。当然,生活是复杂的,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舍,那边得,总要落一头的。

    一般年轻人容易不平衡的是,怎么看着中老年人好像付出少,而得到多啊,我们却是付出多,得到少呢?其实,中老年人上半场也是付出多,得到少,就像春夏季的农民,只见劳作,少见收获。沉住气,不到时候嘛。生命四季都是前面出多得少,后面出少得多。天理地运面前,人人平等,个个如此,有什么不平衡呢?

    人这个时候,各方面都需要做减法了。生命的那罐液化气已用了一多半,火苗由耀眼的蓝色逐渐变为柔和的蓝黄色,而且黄多蓝少。从生理上讲,夏秋换季之时,人最容易出毛病。按中医理论,男子以“八”为一个生命节奏,女子以“七”为一个生命节奏。男人六八四十八(过去讲五八四十),女人六七四十二(过去讲五七三十五),这时候,身体就进入多事之秋了。

    四十八岁既是人最重要的本命年,也是生理上的一个大坎儿。过大坎儿时,颠簸摇晃震动都是正常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平稳过坎儿一如既往,按下不提。过大坎儿后,大部分人的心劲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一般说来,心劲需要元气支撑,年轻人元气足,心劲自然大,中老年人元气弱,心劲当然小。中医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气相互作用衰减,心劲弱也是自然之道嘛。

    人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本来就是下半场,就得悠着点了。“曾经沧桑难为水”嘛,这时候需要的是从容镇定,平稳中庸,气定神闲。见过多,经过多,所以心胸要大,视野要开,境界要高,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可以想得多做得少,看得多说得少嘛。

    上半场,为了生存,为了既定目标,人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自己不想说的话,见自己不想见的人,读自己不想读的书,写自己不想写的文章。下半场,相对站稳一定的位置,衣食无忧,就可以放松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见自己想见的人,写自己想写的文字。难读的书,放下,别扭的事,罢手,讨厌的人,回绝,多余的话,闭嘴,应景的文字,停笔。什么叫潇洒?什么叫自由?什么叫随心所欲?年轻人很难做到啊,只有中老年人才有资格去做。道理很简单,无欲嘛。

    当然,这个时候,有些中老年人不服老,想将上半场没做完、没做好的事情全力做好做完善,或者上半场一直当替补队员,没有机会上场,好容易等到上场,自然不想失去下半场宝贵的机会,这种“秋后一伏”的热度可能更厉害一些。尤其是档案人,越老积淀越多,反而发挥余热的几率更大。对这类人,我们心存敬佩。

    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工作中倒是顺其自然了,心劲大衰。生活中却春心不老,想逆自然之道而行,秋行春令,甚至冬行春令,搞起“大龄差”的婚外情来。某些官场中人竟然以此为时尚,当事人得意,旁观者艳羡。这真像某名人说的“老房子失火”,烧得天昏地暗,救都无法救的。其实,这种“失火”最让人笑话和看不起了。

    下半场讲究的是平稳着陆,为自己,也为家人朋友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这样,虽然曲终人散,毕竟有些绕梁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