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改革之我见

    孙继文

    内容摘要: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下,语文始终是教育的重点科目,从小学到大学阶段都离不开对语文的学习。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文本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策略做简要探讨,希望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写作教学 改革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只要求学生参照题目进行写作,但却容易忽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因此,很多学生不会写,也不会表达。这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写作课比较枯燥,小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经常对写作存在敷衍的态度。加上小学生本身知识面较窄,对字词的把握有限,就造成了写作上能力的欠缺。实际上,如果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引导,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也不会很难。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如此重视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因为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写作能力直接相关的,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拉近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語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写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部分。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以后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写作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外界的认识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和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分不开的。通过小学语文写作的学习,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逐渐学会捋顺自己的思想,并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策略

    教育改革明确规定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因此教师也在不断探究写作教学的改革策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体会能力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写作除了具有厚实的内容之外,还要具有可观的外表。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写作目标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第一步,因此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外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的热爱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热爱生活和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写作是抒发思想的一种途径。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特别重视观察的作用。比如低年级学生要从看图说话学起,首先要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先理解图片要表达的含义,再用语言的方式总结图片的思想。而高年级的学生写作则更进了一个层次,需要学生能够表达更多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写作《我的爸爸》这个题目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在教室放映了一个短片,看完后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我爸爸”的形象,在认真回忆的情况下,学生们心中的爸爸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对生活里常见的人事物便不会熟视无睹了,写起作文来也有话可说,并且还能从内心发出声音,使作文的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真挚,引发读者的共鸣。

    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写作环节

    写作归根结底是对生活体验的抒发,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引领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比较简单,无非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两部分,但是简单的生活当中,小学生仍然能够对生活产生一些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写作。例如在指导“我的童年”这样一个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童年进行回忆,童年的趣事和难以忘记的人都是回忆的重点,在进行回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言,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然后在班级进行游戏活动,重现这样的童年的趣事,在对往事进行再现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感受,区分现在与以往感觉的不同在哪。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层次感,而且会投入感情。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写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大量的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捷径。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科学的指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了让他们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还会让他们自觉的学习、模拟课外阅读美文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郭丽萍.“口述→写话→习作→创作”: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层次式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王君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20)

    [3]胡英俊.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读天下.2016(15)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通安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