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中的运动员个人发展

    摘要:优秀运动员的个体生命(社会)历程,不仅是他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发展状态的现实显现,而且也折射着中国体育的发展进程及其它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系统地研究我国不同时期优秀运动员的个人发展道路,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中国体育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经验性研究框架,即可以从运动员个体和群体发展轨迹的微观层面上研究中国体育的组织结构、体制调整和改革等宏观层面问题。本文就当前形势下开展运动员个体生命历程研究的必要性、方法与范例、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等问题予以了综合分析与设想,其基本思路于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及体育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有相对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运动员个人发展;社会变革;生命历程研究;体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2-0072-03

    1 选题视角及研究意义

    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个人生命(社会)历程,即他们的运动生涯和事业荣誉追求过程,以及随着年龄分化而出现的退役、转业及其职业谋划和后期生活道路,不仅是我国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及社会和公众普遍关切的注意指向之一,而且也是我们分析中国体育发展和改革进程,揭示中国体育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参照。由于运动员个人发展道路本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设置中,受到多种历史力量、社会变故及文化传承影响的序列链,其中诸多个体生命事件和人生曲直涉及复杂的价值评判,因此,考察运动员生命历程,需要一种非常实在的社会历史观,即它不仅要求我们对运动员个人训练、参赛、夺金、转会、退役、转业、婚恋直至后期职业谋化等个体生命事件的轨迹的社会形式作出阐释,而且也需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予以揭示和探究。建国以来,我国体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国社会亦发生了诸多重大转折和变革,这期间,我国拥现出各年龄段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从五十年代蛙王吴传玉到归国华侨容国团;从二十六届世乒赛夺冠群体到至今称霸于世界的中国乒乓球队;从八十年代的体操精英马燕红、吴佳妮到王子李宁,直至双栖明星刘璇;从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巾英群体到雅典奥运会冠军队;从跳水皇后高敏到郭晶晶;从首获汤姆斯杯的李玲尉到奥运羽球冠军张宁;从许海峰“零的突破”到飞碟女将张山;从首破跳高世界记录的倪志钦到跨栏新秀刘翔,直至今天效力于NBA的姚明,其间不知有多少位传奇英雄,而与他们同在的、更有一大批分布在中国各省市区为自身所事项目不断突破创优的运动杰出人才。身在中国社会建国六十年的巨变中,众多的优秀运动员因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在其项目深造、事业荣誉、退役安置、转业和职业谋划等个人发展轨迹上实际上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机遇和取向。对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际遇而对体育、对荣誉有着同样的执着和奋进的运动员生命历程的研究,一可对不同历史时期影响运动员个人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事件史的分析,由此提示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结构及发展目标和方式的制约因素;二可真实地反映作为国家宝贵人才的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和他们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状态,提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管理模式及运动员退役安置、社会保障和个人职业选择的社会范式;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员个人发展道路并非仅仅局限于体育系统,而是延伸到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发展链,因而通过其生命历程的研究,亦可反映中国体育与社会的整合接轨水平,启迪我国体育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2 运动员生命历程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概说

    2.1 生命历程研究在国际上有近百年历史,自上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等(Thomas)运用纵贯和追踪的方法调查移民生活历史,写出《在欧洲和美洲的波兰农民》这一名著后,生命历程的研究已经萌芽。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学家雷德尔(Norman Ryder)、里雷伊(Riley)等针对现实世界中诸多重大事件对个人发展轨迹的影响,提出建立生命模式与社会历史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即反映社会变化的年龄级生命模式的概念,由此逐步形成了从同龄群体及历史视角和社会文化视角来考察生命历程的研究传统。1996年,继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成立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人类发展研究”这一专门委员会近20年之际,社会学学者艾尔德(Elder)总结了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中4个最基本的脉络和视点:即“一定时空中的生活、个人能动性、相互联系的生活、生活的时间性”,赋予了生命历程研究的可操作性框架,得到了社科界的普遍认同[1,2]。国内学者李强等1999年在《社会学研究》中,综合雷特曼教授(Triemen)在人大的演讲及其他相关材料,详实介绍了国外生命历程的研究理论和范式,提倡和阐述了在当前我国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开展对各社会群体典型人物生命历程研究及在社会学研究中借鉴生命历程研究的理论和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国内社科界已将生命历程研究的相关思路及纵贯调查方法运用到了各类政治财经人物、文化艺术界及各产业界人士发展史研究和人物传记中。此外,也以人群为对象,将注意力扩展到了国企职工和妇女群体层面[3-6]。

    2.2 关于运动员生命历程的研究在我国尽管未有专题分析和系统设计,但在体育理论界的相关研究及社会各路谋体报道中实际上已多有涉及。早在八十年代末,北体大田麦久博士在参考国家体委及人事部关于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系列文件精神基础上,即对我国不同期时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及其职业选择的制度安排及配套政策有专题分析,其着眼点主要在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后半程[7];继之在九十年代末,北体大钟秉枢博士又以“成绩资本与地位获得”这一博士论文,探讨了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及创优夺金与后期职业谋划和社会报偿的相关关系[8];进入21世纪以来,于文谦和杨年揄等分别就转型期竞技运动员退役及继续教育问题、职业运动员转会价值计量模型与实施机制作出了分析,前者以运动员退役转业这一生命历程的转折点为着眼点,探讨了运动员后期生活道路的谋化和保障问题,后者以运动员个人运动生涯的绩效为价值标准,对运动员个人品牌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提出了对策[9,10]。上述研究尽管有不同的侧重点及研究指向,但事实上都对运动员个人发展有相当的关注。此外,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我国各路媒体,它们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个体生命历程赋予了更大的关切度,历年来,通过人物传记、精英造访、事件回顾、焦点访谈等多种传播形式,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优秀运动员为事业荣誉而奋斗的闪亮历程,只是这类宣介报道的侧重点,更多指向的是精英的示范效应和社会进取精神这一主流价值观的启迪意义,而未能体现生命历程研究将个体发展轨迹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框架中予以考察这一经典范式。

    3 运动员个体生命历程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方法构思

    3.1 个人成长所处的历史阶段及社会背景是影响其发展取向和形态的重大因素,考察运动员个人发展状况,可依其“同龄群体及历史视角”这一生命历程研究范式的主线,将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优秀运动员依其“年龄等级”划分为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到跨世纪初等不同的同龄群体,以他们角色发生的先后顺序,即入队、训练、参赛、取得成绩、婚恋、退役、转业及职业谋化为个人发展轨迹;又依其历史视角,将这些不同“年龄等级”的运动员“同辈群体”放在历史长河中,假设他们在“一定的时空”和“生活的时间性”内,拥有不同的发展机会、权利、社会报偿,并且经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内的各种历史事件,如反右、自然灾害、文革、抵制和参加奥运会、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体育改革和职业化等重大事件。循此脉络,考察这些事件与运动员生命轨迹的交叉点,进而发寻他们在其运动生涯、成绩创优、技术水平及自我实现程度和后期职业选择上,因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及时代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差异。

    3.2 仅从历史视角及纵贯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事件对运动员生命历程的影响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足以说明个人主观能动性与运动员个人发展及其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为此,运动员生命历程研究还应比较分析其个人运动成绩(技术等级、训练水平、所代表的团队级别、获奖情况)、受教育程度、婚恋及家庭背景状况与个人整体发展及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

    3.3 由竞技体育规律和特性所致,运动员运动生涯主要体现在其生命历程的前半程,而运动生涯结束后的退役、转业、择业过程却是他们个人发展轨迹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也是其生命历程后半程的起点。因此,这一转折点应视为研究的重点,犹其应注意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等级的同龄群体运动员因其所处时代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在退役后的社会选择方式和后期职业场景上的异同、以及这种选择和安排对我们今天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启示和政策需求。

    3.4 运动员在退役转业及职业谋划上的同龄群体效应,也是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特征和趋向,如为什么某批次年龄段的运动员以继续从事自身项目的深化教学训练,或进身体育管理者居多,而另一批次同辈群体的运动员却崇尚个人品牌的深化开发,如李宁、邓亚萍等,亦或是选择出国打拼,其间的彼此仿效因素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

    3.5 运动员个体生命历程研究的方法可以如下方式进行:

    ①选择一定数额的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项目及特性的、省一级以上的或进入国家队训练并代表中国国队参赛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②以函询和重点访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函询采用闭合式问卷,问卷设计采用纵贯调查方法,以角色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其所对应的时间表为主线;

    ③对运动员个人发展轨迹与社会事件的相关因素、个人能动性与个人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除传统社会学经验描述外,视情可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种变量和因变量、时间函数等进行技术分析。

    4 开展运动员生命历程研究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建设的贡献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1 运动员生命历程研究中无论是历史视角,还是文化视角,其实质都是将他们个体的发展道路放在整个社会生活的范畴内加以考察。这种由个体到社会的研究视角,为我们总结中国体育发展进程,揭示它与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互动关系,探究其改革发展方案提供了一个经验性研究框架,即可以从运动员个体和群体发展轨迹的微观层面上研究中国体育的组织结构、体制调整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包括下一步体育的社团化改革(俱乐部或项目协会制)、运动员身份的社会选择等问题,并提示与之匹配的政策面需求,从而也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生命历程研究还可延伸到中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较研究,揭示不同国度和民族、不同体制和社会背景下的运动员形态各异而又绚丽多彩的人生历程,从而也可反映各国青年在奥林匹克旗帜的感召和聚集下的成长过程,见证奥林匹克运动蔚为壮观的世界场景。再次,生命历程研究在我国还可扩展到优秀运动员成才的社会因素、运动员个体社会化、运动员社会保障及其由“体育人”或“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适应性和社会条件等社会学相关问题,特别是那些为事业荣誉而拼搏奋进、但却因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而未能如愿在世界体坛摘取金牌的优秀运动员的社会报偿及其转业择业问题,而这本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且在当前形势下正热切探究的课题。

    4.2 优秀运动员本身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一个有重大社会激励因素的群体,因此,了解和关心他们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发展状态,本是全社会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体育人才资源的必备举措。而在当前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全国上下正以各种回顾总结形式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整个社会正全面向现代化转型和迈进的背景下,讴歌和记载我国不同时期的优秀运动员为振兴中华体育的进取精神及他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的事业场景,不仅可极大地鼓舞无数热爱中国体育、关爱体育明星的世人建设现代化的热情,更有助于提高体育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地位及体育与社会的整合水平。最后,开展运动员个体生命历程研究的最大应用价值在于以优秀运动员的事业奋进生涯及他们与中国社会成功融入、个人运动成绩对其后半身的品牌延伸的影响事例、及从以体育为生到面向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生路径,为各级体育管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优秀运动员培养管理模式及运动员退役、安置和社会保障、职业选择范式,为目前在训运动员展示了事业成功和个人未来发展的范例,进而也对中国体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及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相对的促进作用和启迪意义。

    注释:本文主要思路源自参考文献1、北京奥运会及当前纪念改革开放30年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强等.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示与方法[J]. 社会学研究,1999,(6).

    [2] 霍华德.W.奥登杰. 生命历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劳动,1999,(9).

    [3] 郑杭生等. 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简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中的意义社会学研究[J]. 2004,(4).

    [4] 佟新. 社会结构与历史事件的契合—中国女工的历史命运[J]. 社会学研究,2003,(5).

    [5] 佟新. 中国工人职业生涯研究,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报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编印.

    [6] 陶春芬. 中国妇女地位调查. 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报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编印.

    [7] 田麦久. 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思考. 运动训练文集. 国家体委编, 1989.

    [8] 钟秉枢. 成绩资本与地位获得.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集,1997.

    [9] 于文谦等. 转型期运动员退役及继续教育问题. 体育科学,2004, (7).

    [10]A[ZK(#]杨年揄. 职业运动员转会价值的计量模型与责任机制. 体育科学,2006,(7).

    [11]A吴虹飞等. 高敏,这样的梦太美好. 人物周刊,2005年7月刊 .

    [12]A一盈. 从亚萍到部长——专访邓亚萍. 读者,2007年11月刊 .

    [13]A刘建军. 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14]A张国力. 体育与青年社会化[J]. 体育科学,1992,(1).

    [15]A张国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文化的多样性[J]. 体育与科学,1987,(5).[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