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作品深层次文本解读的读写课探索

    陶坦

    [摘要]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文本解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品读语言、分析情景等细节,可以整体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心理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深层次阅读又是续写的必要和基础环节,忽略文本解读的续写不论其语言文字多么流畅,也是空洞无物的。目前高中英语读写课存在的问题是,在读的环节,教师教学内容设计浅显,学生只满足于捕捉表面信息;在写的环节,学生不能有效结合深层次阅读的成果进行创造性写作或者只是基于文本的表面信息“生搬硬造”,这样的写作内容是肤浅且缺乏逻辑性的。文章结合课外读本——LangstonHughes的小说“EarlvAutumn”设计一堂文学作品读写课,并根据课后反思归纳出一定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文学阅读;核心素养;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29-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维度应该渗透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有意识地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扎实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提升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前三项核心素养是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Littlewood(1975)指出,外语教学不能只重视语言教学而轻视文学内容,文学内容可以丰富语言教学的多样性。文学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欣赏和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度挖掘文学文本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的应试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是通过大量刷题来提高的,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文章賞析和分析读写能力始终停留在基础阶段,久而久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信息推理能力不断加强,而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提升。这是英语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是以任务型教学为导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性地阅读捕捉关键信息,厘清文章逻辑结构,找出各部分主旨。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机械的训练提升,但是对文章没有细细地咀嚼,很多语言精华没有得到提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篇好的文章被浪费了。

    2.学生阅读动机

    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时浅尝辄止,拿到一篇文章后,没有首先下意识地去分析文章体裁结构,没有给自己设置阅读目标,没有思考自己读这篇文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泛泛地从开头读到结尾,掌握了大致的情节和大概的内容,以为就达到了阅读目的。笔者在调查了很多有这样的阅读习惯的学生后发现,他们一致反映这样阅读后没过多久,面对同样一篇文章进行二次阅读时还是觉得很陌生。这说明不进行深层次阅读的文本解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3.忽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文学作品包含极高的人文价值,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英语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略介绍作品的人文价值。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有作者的丰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价值观可以让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情怀并形成自己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设计LangsonHughes的短篇小说“Early Autumn”读写课时有意识地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语言的魅力,启迪学生思维,为后续写作构建有逻辑性的框架。

    二、“Early Autumn”教学设计

    “Early Autumn”的作者Langston Hughes是美国哈林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之一。“EarlyAutumn”是一篇微小说,全篇2400词左右,文章描述两位曾经的恋人在多年后的一个早秋的傍晚于街头重逢时复杂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作者没有刻意地用大量语言去直接描述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而是巧妙地运用一些副词描写他们的动作、语态以及通过周遭环境的描写来强调物是人非,故事似乎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悬念和无限遐想的空间。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根本,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设计教学,环环相扣,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Step1.生动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上课伊始,笔者播放电影《爱乐之城》的两个节选的无声片段,并提出三个问题:QI.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Q2. What might be thestory between them? Q3.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happen?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出读小说故事必须要掌握的三要素,即characters、plot和setting。紧接着,过渡到“Early Autumn”这篇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人物、故事情节和背景三方面基本信息。其中学生要找的故事情节就是Mary仍然爱着Bill而Bill已经不爱Mary的证据。最后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Mary和Bill呈现精彩的表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播放与文章内容有很大相似之处的电影片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猜测间接让学生明白读小说首先要做什么,这些都是为后面的深度分析作铺垫。这篇小说的人物心理是通过他们所说的话和肢体语言来体现的,因此这一环节另一个重要的活动是让学生找出细节证明并且分析Mary和Bill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变化,然后由学生呈现精彩表演。男女之间的感情和心理变化是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语气语调体现出来的,所以表演环节尤其重要,也是本节课亮点之一。

    Step2.欣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笔者挑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副词(impulsively、unconsciously、desperately和loudly),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判断猜测这些词的意思。接着,笔者挑选了五个句子或句组(I.A great many people went past themthrough the park. People they didn't know. It was late af-ternoon. Nearly sunset. Cold.2.The leaves fell slowlyfrom the tree in the Square. Fell without wind.3.Sudden-ly the lights came on up the whole length of Fifth Ave-nue, chains of misty brilliance in the blue air.4.Thelights on the avenue blurred, twinkled, blurred.5.Peo-ple came between them outside, people crossing thestreet, people they didn't know. Space and people.).让学生分析每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比如late afternoon、nearly sunset、cold、the falling leaves、lights和people。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语,内容非常简单,情节也比较老套,亮点在于作者能用饱含丰富感情色彩的简单词汇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以及使用象征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来暗示人物情感走向。所以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分析和欣赏语言。这也是整堂课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由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不开,教师需要不时借助汉语意象来引导学生分析阐述观点。分析完之后,学生对于小说体裁的语言风格了然于心,对接下来在续写环节要用什么样的语言也能准确把握。

    Step3.开拓创造性思堆,灵活巧妙运用语言

    本环节笔者首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the story?目的是告诉学生写作不需要借助看似高大上的华丽的词,能用好简单的副词、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就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接着,笔者让学生“Use your imagination to write what Mary would likely todo”,让学生根据自己思考想象出来的点进行创作。下面是教师最后展示的范文:

    After一____一seemed a long time, the bus stoppedand Mary stepped off.________(enter) home, Marythrew herself on the bed. and burst out一____(cry).She regretted________ (extreme) and thought to her-self,“How l wish that I____.

    (act) rashly,I一________一(live)a happy and rich life now.”At thistime, Bill sneaked in and said.“Mom. don't be sad,1will protect you when I grow up.”Hearing Bill's words,Mary wiped her tears. held Bill in her arms, opened thewindow and overlooked into the distance in the CentralPark. At the sight of____(fall) leaves. she recov-ered from her____一(lose).“The past is gone. And re-gret makes no difference.I need to move on and my fami-ly is________一my happiness lies.”

    [設计意图]故事的感人之处不在于情节,而是简单的语言就能表现出女主人公后悔而悲惨的生活境地。所以本环节第一个问题是再一次让学生意识到语言的力量。接下来的任务是本环节的重点,关系到续写环节故事的走向。学生对于文章的续写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为防止学生思路走偏,教师在这环节可对续写的方向加以限定,让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Mary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同时,又怕学生思维有局限性,如果学生想象不出来具有积极感情色彩的词,教师可以给些提示,比如calm、relieved、happy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也可以避免他们天马行空地乱发挥。以上语言内容的分析已经为续写搭建了框架,学生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这部分续写,之后教师选出某位学生的作文让全班同学从语言、结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展示一篇范文,里面有九个空,要求学生填写恰当的词或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这一任务刚好又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举两得。

    三、教学启示

    深层次阅读课堂教学需要强调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探索,重视阅读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人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大量提取语篇所涵盖的信息,不断提炼、概括、转化,从“整体”到“细节”然后再回归到“整体”,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效果(阙宏伟,2018)。深层次阅读要求学生在掌握文本基本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继续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本课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提炼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然后重点分析欣赏语言,分析语言的过程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文化要素,对比中西文化。

    英语综合能力最终体现在输出内容上。写是输出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不少学生总是尽量逃避写作,敷衍了事,勉强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尤其是这种创造性写作更是逻辑混乱、语言运用混乱,简直无法批阅。而不少教师对写作教学也是疲于应对,写前泛泛指导没有针对性,写后批改事倍功半,没有实质性作用。师生双方都落得苦不堪言。毫不夸张地说,写作输出质量不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就不会有提高。

    综合课堂实践和学生反馈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对教学文本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以读促写,为学生构建写作思维框架,这样学生写作就有章可循,通过长期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和文化观,知道从何处着手,合理发挥。

    [参考文献]

    [1]

    LITTLEWOOD W T.Literature in the school foreign languagecourse[Jl. Modern languages, 1975(1):127-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阙宏伟.初中英语教学向“深度阅读”的转型研究: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Creen Switzerland”为例[J].江苏教育,2018( 51):42-45.(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