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再教育
郑曦++王家平++和清
摘要:医学生进入实习医院后,主观和客观上很多因素导致了医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医学生党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未来医生的医德医术,对医学生党员加强管理和教育是值得党务工作者深入探讨研究的。
关键词:医学生党员;实习;医院;再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40-02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主客观上都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特殊阶段,如何加强医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再教育是值得高校党建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医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现状
(一)医学生党员综合情况
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杨福寿等人对医学生党员的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摸底。[1]从思想政治、专业、身心三方面素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党员表现良好,但仍有三分之一入党前后思想和行为不一致,出现放松、放纵情形。容易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或不良言论的影响,缺乏立场,容易偏激,对党产生误解,这是党性不足,信念不坚定的表现。有一部分同学入党时抱着投机心理,入党动机不端正,为了谋得好前途才积极表现,成为正式党员后,又“土基见水,返本还原”,入党后自我懈怠、止步不前。还有的党员进入临床后,一心忙于专业学习,为就业和考研做足准备,无精力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对党性提高置若罔闻,缺乏关注,党性素质止步不前,甚至后退。由于各实习医院位置分散,科室排班任务重,很多党员不能按时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也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脱离了党的约束。
(二)对党员再教育不够重视
各级党组织通常把工作重心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的发展和支部的日常管理,往往缺乏对正式党员的再教育、再培养和相应的考查机制。为正式党员提供了放松空隙,针对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后期临床实习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科室,有着繁重的临床任务,与学校的党支部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保证支部活动参与的频率,时间长了,医学生缺乏集体归属感,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有所下降。
(三)对党员管理和再教育容易形式化
有学者对不同学校的党员进行过调查,[2]发现共同的现象是学生入党后很少参加党组织活动、很少与组织谈话汇报思想,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党员实施再教育的运行机制。[3]支部活动形式化、简单化,党员参与支部活动民主评议、评优评先形式化,不是深入的挖掘党员的优势和潜力点而分类给予引导;临床实习学生与学校党支部的联系甚少,活动容易走过场,党组织不能及时了解党员的新动态;由于临床科室对学生党员的访谈培养重在专业,对思想作风关注较少。学生党员在支部的存在感不强,凝聚力有所下降。
(四)党员服务意识和实践缺乏引领
党员入党后对学校和医院的服务意识较弱,服务实践缺乏,入党后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不突出,很多党员态度不积极,认为很多事情要由预备党员带头,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很多党员存在投机心理,服务意识淡薄,参与活动积极性较低,不能自主地去服务,部分想去服务,却缺乏平台;党支部注重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考察,对正式党员群体缺乏机制性的考核,整合利用校园和医院的资源不够,创新性不足,深入挖掘不够。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部分医学生党员对党缺乏深入认识和思考,党性修养不够高,自主学习动机不强。日常忙于临床实习,自身缺乏约束,对待学习不够重视,易找理由和借口,产生懈怠心理。
(二)实习点分散,与学校相对脱离,给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造成困难,影响了组织生活的质量。
(三)实习压力和未来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致使部分医学生出现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感缺失,关注点不再注重党性提高,致使党性修养降低。
(四)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党性和职业培养认识不足,要求学生党员做好先锋模范作用,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策略。学校及教师对医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模式、建设提升群体认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促进知性合一的管理和教育[5]模式探究不够深入。
(五)医学院校的党员管理和教育,缺乏创新,未能根据环境变化、条件限制等因素做出及时调整,缺乏制度健全完善和形式的创新和改进,对先进地区的学习和交流不够,造成了思维的单一和滞后,因此效果不佳。
三、加强管理和再教育的建议
(一)结合实际,创新形式
以“三会一课”为基本点,打造医院环境下的教育平台,打造双向教育方式。把党支部的活动从学校转移到实习医院,在医院设立临时党支部,根据形势举办专题、专场的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开辟贴近医学生实际的培训平台,立足于融合好集教育、培训、思想建设、党性培养为一体的支部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根据各个专业、各个年级段的特色,打造医患沟通、临床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指导、医德培养、礼仪规范等接地气的专题学习教育。有序培养新型专业技能强的党员,鼓励科室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朝夕相处,定期交流,监控好学生的思想动态,身体力行,德高为范。
(二)健全管理和教育制度,强化执行力
造成学生“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靠边站”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入党后再教育的体制不健全,提高医学生党员的质量,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党建队伍是前提。当下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学科背景多样,能够学科交叉,容易碰撞新的思维火花,利于思想建设的多元性支部建设;对非思政教师进行专业教育,鼓励专业深造,加大培训力度,形成考核机制,把好源头,收紧出口,与思政教师的职业规划形成对接,健全鼓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实战性;针对临床实习阶段的特殊性,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并且入党要形成双向性,不能入党就进保险箱,以多种渠道,譬如通过老师、同学、患者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明察暗访,对不合格的党员组织对其进行教育,每个学年对党员进行测评,考评不合格的党员要根据行为的严重性给以教育、批评,对严重不符合共产党员身份的医学生,要撤销其党员资格,重新申请入党。
(三)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
建立跨越时空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时代的各种新载体,用好QQ、微信、飞信、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以往严肃、单一的说教式、宣读式的党课模式,运用好互联网+,推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党员服务区,示范点,号召党员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线上形成各类微信平台的板块,各党支部、党小组分类示范板块,有效促进党员的在线学习和交流。
(四)拓宽党员服务渠道,以实践带动教育
利用学校和医院的环境,结合医学特色,立足“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整合学校、医院资源,创造一些服务园区,党员定点服务,做好带头作用。以服务医院奉献社会为根本,培养党员的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精神。通过服务实践,达到定期交流、教育、监督的作用。要深入研讨服务的效果,定量评估,挖掘服务工作的深刻性,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把奉献为民的党性根植于心。
(五)形成党员群众结对帮扶,鼓励监督
积极发挥医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有效激发责任意识,培养担当精神和使命感。党员通常是集体里的先进分子和优秀群体,他们在集体里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通过他们的力量,与群众结对帮扶,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广大群众,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找准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帮扶群众,党员能够自我定位,督促他们时刻铭记党员的身份和角色,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做好示范,共同进步。
(六)关注时政,引领时代风向标
党员入党后对时政关注度有所下降,应加大对党员时政关注度的抽查力度,对发现问题的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和考核,除了传统方式,可以以赛代训等方式加强党员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思想决定高度,只有党员加强自主学习,及时关注党内信息变化,才能有所思考和感想,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理论才能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才不会在重大的决策方面自乱阵脚,做出违背党纪党规的事情,才能真正成长为成熟的党员,投身党的事业,才能经得起组织和人民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杨福寿,徐源等.医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 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 (3).
[2]解进,郑松乔.强化长效机制优化基础工程——高 校生党员再教育调查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 教研究版), 2007, (1).
[3]许文蓓.创新再教育机制 提升学生党员素质-高校 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4]张日新,马安勤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 制的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7, (1).
[5]励立庆.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J].高教与经济,2011, (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