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朱德在军工生产中的地位和贡献

    刘鹏杰

    西柏坡时期,朱德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和指挥军事斗争的同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组织和领导了解放区的军工生产事业。在军工企业的组织、生产和各解放区的统一协调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各解放区的军工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武器保障。

    一

    西柏坡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扩大对我军部队的武器供应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1947年5月,朱德随中央工作委员会移驻西柏坡后,即深入军工厂开展调查研究。晋察冀的军工生产在抗战时期就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厂址分散、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远不能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在其他解放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为此,1947年7月 20日 ,朱德致电毛泽东,建议召开兵工会议。

    1947年底,华北各解放区军工会议在西柏坡召开。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解放区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华北解放区兵工会议关于几个问题的结论》,并就军工建设的方针以及兵工厂的领导、管理、工会工作、党的建设、技术原则和华北解放区军火工业的统一领导组织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朱德在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我们是以战争来结束战争。军工生产对我们结束战争的快慢有重要意义。要提早结束战争,要拔掉大的点,就要有大量的炮弹、炸药、手榴弹。”朱德的讲话指出了军工生产的重要性、任务、军工建设的方针及管理等原则,为解放区军工生产、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了深入切实地抓好军工生产工作,朱德到达西柏坡后,一方面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商讨军工企业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以电报、书信等方式与各解放区联系,指导各地军工生产工作。要求各解放区把生产多少产品和每月增产的数字,详细列表,至少一个月向他作一次汇报。

    朱德提出军工生产要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朱德在西柏坡期间,曾多次视察位于平山县境内的三十三兵工总厂及分厂,鼓励兵工战士改进技术,节约用材,多生产快生产武器弹药,支援前线。1948年1月25日,朱德还亲自参加了沕沕水发电站(第三十三兵工厂16分厂)的落成典礼,并对发电站的建成给军火生产提供了动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朱德有预见地亲自抓军工生产,各解放区的军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二

    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西柏坡时期,朱德在军工企业组织、管理和生产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军工厂的企业化改革是搞活军工生产的重要途径。在朱德和中央工委的领导下,各解放区迅速对军工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一是确立军工企业生产唯一的总方针。“生产是工厂的唯一任务,因为办工厂,就是为了生产军火,供给前线,消灭敌人,争取胜利”;二是实行厂长负责制。长期以来,由于处在战争环境,我们的军工企业大都实行供给制和政委负责制。西柏坡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军工企业已有了稳定的生产环境。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军工企业普遍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明确规定厂长代表国家来管理工厂,计划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完成国家所赋予的生产任务;三是实行成本核算制。其内容是制订严格的生产计划,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和完善的原材料产品购销体系,实行利润核算,鼓励企业实现一定的利润。目的是要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产品的质量;四是对工人实行全面工资制、薪水制。对改进工具、技术发明、超额完成任务、解决各项自制原料以及能使生产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的一切办法都给予奖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

    2、统一解放区军工生产。由于华北解放区已联成一片,战争规模扩大与军火任务增加,因此,统一华北各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就显得十分必要。朱德在对晋察冀解放区军工厂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军工生产中尚存在着管理不统一、浪费现象严重、检验制度不严、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遂于 1947年7月11日致电毛泽东,提出:“把分散的军工生产(主要是炸药和炮弹生产)统一起来进行,不仅满足晋察冀军区的需要,还要支持其他军区。”为此,中央工委决定对华北解放区的军工生产进行统一计划和指挥,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的方针,开始逐步统一各区军工产品的生产规格,各种武器的配备与口径,统一武器弹药的名称等工作。

    3、加强各解放区的平衡协调。朱德高瞻远瞩,统筹全局,高度关注各解放区的军工生产。1948年1月8日,他致函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李井泉:“这次华北各解放区军工会议开得好,有成绩。太行和晋察冀地区的军工厂向企业化道路前进,实行经济核算,工资制度也较好,希望晋绥军区的军工厂也逐步企业化。”同年1月11日,朱德又致函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今后你们南面无战事,可一意向北”,要“大量生产炸药;多制造近战巷战的主要武器——手榴弹;多采用在平地便于运动的武器——各种炮。游击队也可配备炮。”还要求将“此意见转告冀东、渤海两区,使他们也能自造炸药、炮弹等”。

    朱德在指导各地军工生产的同时,还要求中央工委有关部门对各解放区的军工生产进行平衡协调。如山东缺煤、铁、硝、磺等原料,由太行帮助解决煤、铁,五台帮助解决硝、磺;太行缺乏的TNT及外来材料,由山东、五台帮助解决。胶东因原料关系,应抽调工人、机器、到平汉路西生产。太行因技术人员少,任务大,各区除已定调给之人员外,应尽可能的帮助。太行管理制度已走上正规,亦有帮助各区之义务等。

    4、注重军工人才的培养。军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过去,我们的工业干部,主要是在生产工作中自己培养提拔,而不是专靠外来。但考虑到革命形势的需要及照顾将来的发展,必须要尽量争取外来的技术人员为解放区的工业发展服务。朱德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他曾多次强调办训练班,培养干部的重要。他说:目前“我们的工业就是那么一点,军工还不够用,全国工业怎么办?外边虽还有很多工人、工程师,但眼光放大点看那才有多少?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国家,四万万多人,至少还不得有一万万五千万产业工人吗?一定要办训练班教育外面工人,政治提到第一位,然后再搞技术等。”在用人方面,要大胆提拔,要把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组织起来。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和在技术发明中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干部的配备使用上,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与工农出身的干部要搭配使用。

    三

    西柏坡时期,朱德对于军工生产的高度重视,不仅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充足的武器供应,而且为新中国的军事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新中国军事工业的迅速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极大地促进了解放区军工生产的发展,保证了战争的需要。由于朱德对军工生产问题的高度重视,华北各解放区的武器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晋察冀边区第三十三兵工厂在1948年8月和1949年4月,轻八二弹的产量分别为10000发和21824发;重八二弹的产量分别为5000发和12828发;重一二0弹的产量分别为5000发和19932发;手榴弹的产量为150000万颗和245100颗。由这两组数字的对比不难看出,西柏坡时期的军工生产效率提高是非常快的。正因如此,才有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保障了各个战场的需要。

    其次,西柏坡时期创建的军工厂奠定了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基础。西柏坡时期,在朱德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解放区相继建立了许多兵工厂。在晋察冀解放区,仅西柏坡所处的平山县就建立了炮弹厂、手榴弹厂、子弹厂、钢炮厂、枪厂、地雷厂、发电厂等多个军工厂,生产武器种类将近20种,这些军工企业成为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基础。

    再次,为新中国工业的顺利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西柏坡时期,各解放区的军工厂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广大军工工作者在工作中学会了生产技术,学会了企业的管理,不仅为新中国的军事工业提供了骨干力量,而且也为我国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以晋察冀第三十三兵工厂为例,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1949年太原解放后,第三十三兵工厂及所属分厂陆续迁往太原。与阎锡山的西北制造厂合并,后改名国营晋西机器厂,这些工人均成为该厂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