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刘杰
摘要:为强化我国初中学生的公民素养,使之养成文明守法的生活习惯,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将法治意识教育设置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关键性任务,通过充分利用学科教育资源、联系社会发展与多数学生的价值观,开展全面、系统的法治意识培育活动,使缺乏社会经验的中学生接受任课教师的指导与规训,加深中学生对法律知识、法学观念的理解与认识,以此从不同路径入手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与精神面貌的形成。所以,本文主要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法治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学生的思想健康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当前,各个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逐渐重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考方式设置与法治教育有关的具体教学内容,并逐步修改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与授课方法,弥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中的潜在缺漏,使中学生学会主动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普法教育能够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守法意识与社会归属感,在促使中学生透彻地认识到法律的社会意义的同时,使法治教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二、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重点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现实意义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渗透法治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及法治观念。依托课堂,对学生实施法治引导,能够利用相关案例,指导学生分析事件现象,明确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利害关系,使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当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特点,而青少年群体占据比例较高,严重制约和谐社会的建设。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青少年产生犯罪行为主要原因为法治观念薄弱,并且法治意识不足,加之自身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这条不归之路。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施法治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并形成良好法律意识,利用法律准绳,对于自身行为加以规范,从思想上认识到犯罪的代价,能够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问题。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重视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成为了家长与教师要重视的问题。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只注重对于知识的讲解,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但是传统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教师进行了影响,使教师不能够快速的适应当前的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教学,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形成,同时也会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的好坏是一门课程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标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只能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机械化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做不能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进行融合,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此外,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
四、推进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组建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
校方应当建立专业化教育人才培育机制,详细规定初中思政教师个人应承担的教学任务与育人职责,面向各级司法机关、社会团体聘请法学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化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对法治思想的理解深度,使教师具备足够的法学知识储备组织分层次、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活动。为保证具体教学效果,校方必须对任课教师所制定的阶段性法治观念培育计划进行审核与管控,在不同时间段设置相应的能力培育指标与考核方法,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进行科学评估,激发思政教师主动改进指导思路、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二)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全新授课策略
思政教师应当通过调整指导思路与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法治意识启蒙作用,顺应作为青少年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在课程体系中引人具备一定新颖性的知识与案例,通过面向学生普及涉及不同生活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常识,间接性地强化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其因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养成不符合法治精神的行为习惯。任课教师必须放弃理论性较强的传统授课模式,创设培育法治观念与法治精神的新路径,在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促进初中学生心智的健康发育,引领初中学生深人分析各类真实的社会性案例,营造有助于初中学生个人思想进步与道德与法治觉悟提升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当代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守法护法积极性。
(三)营造法治化校园文化氛围
任课教师必须通过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初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指导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积极的学生组织校内普法社团,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公示栏上绘制并张贴详细列举重要法律知识的手抄报、板报,并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张贴具备一定勸诫效果的格言与法律条款,使初中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法治精神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发挥校园文化的犯罪防治与不良习惯矫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良好文化氛围,能够加强教学活动的实际影响力,使初中学生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与响应,促进部分初中学生法治观念与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逐步改进自身的错误观念与行为方式。
五、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策略,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更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红.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加强法制教育[J].中国新通信,2020,22(04):174.
[2]李纯建.开展对话教学,提升学生法治意识[J].教育观察,2019,8(3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