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演唱特征

    王晓霞

    

    【摘 要】本文通过对《哥哥不来花不开》这首民族歌曲的创作背景、结构旋律特点介绍,围绕它的风格、语言、情感和舞台表演等进行音乐特征和演唱分析,结合笔者自身演唱经验,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民族歌剧。

    【关键词】民族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演唱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40-02

    一、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简介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背景

    《八月桂花遍地开》采用了《八段锦》的曲调,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是为了庆祝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流传的一首革命歌曲。对于曲作者一直都保有争议,至今流传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江西民歌;第二种说法是河南商城县的一位革命烈士所作;还有一种是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罗银青所作。此歌剧是根据大别山民歌改编的。剧情主要讲述了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大别山,一批革命勇士为了建立苏维埃政权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和一个叫“桂花”的女人成长及命运的选择。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撰写剧本,著名作曲家王原平担任音乐创作者,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担任该剧导演。央视青歌赛民族组冠军、国家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王庆爽与著名青年歌唱家马娅琴、杨娟联合出演该剧中的女一号“桂花”,除了哑叔一角是武汉音乐学院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李大新饰演,其他角色则全部由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原班人马出演。

    (二)主要唱段《哥哥不来花不开》简介

    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是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主要选段,由黄念清、王原平分别作词作曲,又叫《桂花调》。这首歌曲的曲调来自鄂东地区(就是现在的武汉、咸宁、黄冈的所在地)的民间传统民歌小調,并且吸收借鉴了东路花鼓戏的声腔韵味,歌曲的音乐风格优美婉转,旋律灵动流畅,大气豪迈。这首歌曲是整部歌剧的主要旋律,篇幅短小,在整部歌剧里面总共出现了九次,由于每一次的场景不同所以每一次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在九个不同的场景下,细致地表达了女主角“桂花”的人物特点和情感的转变。

    二、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结构图(单二部曲式)

    (二)旋律分析

    此乐曲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乐曲采用湖北民间桂花调音调,以5、6、1三音列骨干音,调式调性为G宫五声调式。旋律线起伏有致,既有舒展的节奏形态也有又唱又叹的音调,使整个旋律具有柔美委婉的风格特征。如谱列:引子(1—5小节)以首段主题音调材料变形引入首段(6—15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为起承转合结构的复乐段。6-7小节为主题音调,8-9小节通过鱼咬尾的写作手法“承接”,10-11小节为转,12-15小节为扩充乐句,结束在属音上,第二段(16—25小节)为连续发展的乐段,并通过两次补充终止,完全终止在主音上。

    三、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演唱处理

    (一)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语言处理

    当代的歌剧演唱,大多都讲究美声的“开、通、大”,把腔体开得很大,这首歌曲是一首民族歌曲,它所表现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不能一味地模仿美声唱法,需要根据情感需要来调节腔体的大小,确保歌曲的民族性,以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为主,口腔和胸腔共鸣为辅。

    民族歌曲在演唱中必须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中国的语言咬字方面讲究“字正腔圆”,所以在演唱民族歌曲时就要讲究咬字、吐字与腔体的准确性。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这部歌剧里面,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在演唱歌曲时,吸取了戏曲的演唱风格,咬字清晰,字腹扩展、字尾归韵准确到位,声情并茂,让观众能清晰地感受到美感。除此之外,歌曲演唱还需要扎实的呼吸基本功,在整首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息的运用,换气要准确,情感表达要真切。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咬字,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打破传统的4/4拍节奏的强弱、次强弱的咬字规律。这首歌曲具有东路花鼓戏的元素,东路花鼓戏是湖北黄冈传统戏曲剧种,又叫哦呵腔,是楚剧的姊妹剧种,该唱腔高亢委婉、表演形象逼真,所以在演唱时也可以像王庆爽一样加入戏曲的咬字风格,延长字腹,字尾归韵,比如第一句的“桂花岭上 桂花开”的“上”字就延长它的字腹“a”,在最后的归韵在“ang”上;“开”字延长字腹“a”最后归韵在“ai”上。这首歌曲本身就是一首民族歌曲,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民族唱法更能体现出歌曲特点。我们还可以借鉴歌唱家王庆爽的演唱方法,在演唱过程中加入滑音,比如歌词中“桂花树下望哥来”中的“树”字,是一个完整的小切分节奏,她在演唱的时候加入了一个下滑音,就使得歌曲的画面感更加清晰,听起来也更加自然亲切。

    (二)情感的处理

    在歌曲的演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情感更加重要,歌曲的情感表达就在于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及意境。在歌剧中更是要了解歌剧唱段的创作背景,掌握人物的风格特征,把握声音和情感的关系,做到声情合一,以情传声。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剧中女一号“桂花”是地主唐家的养女,正当风华正茂的十八岁,亭亭玉立、活泼天真,与唐家的两个哥哥感情深厚,并喜欢唐家二哥唐剑啸,后来因为一连串的变故,走上了维护苏维埃政权的道路。在整部歌剧中《哥哥不来花不开》(桂花调)一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序幕中女主角“桂花”出场时演唱的选段,该段主要展现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心上人的朦胧爱恋和期盼心上人回来的思念之情。在演唱时要将自身带入角色,想象自己是一位清新靓丽、天真烂漫的十八岁少女,思念着心上人,盼望着心上人归来,声音柔亮甜美,亲切自然;要特别注意细节的情感处理,比如第一段歌词“桂花树下 望哥来”这一句,期盼着自己心上人归来,但是心上人并没有来,所以在演唱时可以带一点失落的情绪;而歌词“哥哥不来花不开,哎呀”中的“哎呀”就用叹气的方式来唱;第二段歌词表达的情感就有一些不一样了,第一段歌词表达的情感是一个少女对心上人的爱情,而第二段所表达的是革命情感,所以在演唱中第二段要比第一段多一些坚定与成熟,因为表达的是大爱,所以还可以激进一些。

    (三)舞台表演

    我国的民族声乐的特点是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它不仅传承了曲艺、戏曲等传统艺术的表演形式,在演唱中吐字清晰明了,情感表达自然亲切,还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很多的演唱者在演唱时过分注重腔体、声音与共鸣,从而忽视了在演唱时的舞台表演。在演唱中将声音与情感统一、与大方得体的肢体动作相融合,才能打动、感染观众。所以,我认为民族声乐也可以借鉴戏曲演唱的特点,以生动的眼神、美妙的手势和优雅的身段,使民族声乐的表演更加活灵活现,生动形象。而本文研究的《哥哥不来花不开》除了要做到以上要求,还要将民族唱法与现代化唱法相结合,兼顾写意与写实并进行创新,绽放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

    在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序幕中“桂花”出场,声音甜蜜美妙、明净透亮,舞台的背景是一颗桂花树,“桂花”站在树下,她的目光向远处眺望,手臂自然伸展,表情天真懵懂,结合演唱表达出一个清新亮丽的少女朦胧的爱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结合歌曲的背景以及人物的特征来设计舞台动作,并且根据舞台的场景来调整自己。

    总之,《哥哥不来花不开》这首歌曲它以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作品特点受到广大演唱者的喜爱。在世界各个国家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歌曲仍然经久不衰,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参考文献:

    [1]崔曼斯.对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研究.[J]文艺生活,2012年第九期.第169-170页.

    [2]黎紫薇.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重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3]李宇.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重唱段落表演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