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情感体验 升华人文素养

    陈全文

    摘要:对学生进行“敬老孝亲”传统美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素养”教育目标之一。该单元的三篇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传递着温暖的爱意。为有效实现单元“舐犊情深”主题教育,本文例谈通过设计“眼观”“口说”“手动”“心悟”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反复感知、体验、比较中内化文本情感,升华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人文素养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舐犊之情,流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写无私的母爱,有的写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令人震撼,令人感动,令人深思。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敬老孝亲传统美德教育是本单元“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文本内容,适时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并对其加以体验,从而内化文本情感,升华人文素养,在唤醒与体验中切实感受自己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舐犊情深”。

    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有效实现“舐犊情深”这一人文主题呢?主阵地当然是在课堂上,但情感教育是开放的,需要在开放的环境里和开放的方式下反复感知、体验、比较、内化,才能成为自身选择的行为。所以,老师除了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及相机拓展与激发外,还可尝试通过设计“眼观”“口说”“手动”“心悟”等不同形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用更灵活的方式去感知文本中的人文世界,感受生活中与父母生活的温暖瞬间,以便让他们的情感体验内化得更浓、更深,从而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目标。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外作业设计:

    (1)观赏一部感恩小视频。文本讲解是抽象的,而让学生观看一部感恩小视频,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外延。视频展示不同于文字描述,它是将文字描述中的想象画面转变为视觉上的冲击,特定的场景烘托及人物表现会让学生形成更强烈的情感碰撞。互联网为学生搜集这样的视频提供了可能与便利,但为了便于学生省时、有效地收看,我们可以将下载的诸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海洋天堂》《背起爸爸上学》《美丽的大脚》等视频转发在班级群里,学生可以随时观看。

    (2)回忆一个温暖场景。父母对子女的爱无时不在,因为太经常了,所以有时也就习惯了。但在慢慢品味中,吴冠中能从父亲让自己喝热豆腐脑中体会到那份深沉的父爱,梁晓声能从母亲用龟裂的手数着一卷揉皱了的毛票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爱得慷慨,巴德·舒尔伯格能从“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悟出这是两股让他不被刮倒的风……学生如果静下心来品味一下与父母朝夕相处中看似平常的点滴,也许就能于普通处感受到父母之爱,而这份来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发现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学做一件感恩小事。发之于心,便会动之于行,如果学生内心有了感恩父母的情感,他们就会想着去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曾忘记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小男孩晃晃悠悠地为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小男孩的行为感动了他的母亲,也感谢动了无数观众。是啊,如果在某一时刻,孩子能为自己捶捶背、递上一个削好的苹果、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那就有可能会让许多父母幸福落泪。我有过这方面的作业尝试,当收集作业信息时,就有许多家长向我反馈,无不感慨地说自己的孩子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了,甚至还有好几位父母不无自豪地在班级群里“晒”孩子孝敬他们的视频,那种幸福之感溢于言表。

    (4)擬写一封感恩书信。我们农村学校有许多留守儿童,因为孩子不在身边,远在他乡的家长更多了一份对孩子的牵挂。而年少的孩子不一定都能充分理解父母离家时眼角的泪花,以及平日里电话那头父母的“叮咛”。而本单元的课文无疑是学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在感受了作者的那份深情后,不妨让学生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叙说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发现”,表达感恩之心。拟写书信对于学生来说是笔传心声,对于父母来说是幸福加码,能收到孩子的情感表达,他们再苦也不会觉得苦。

    (5)制作一张感恩贺卡。制作感恩贺卡是学生参与率最高的一项作业,虽然学生制作出的“贺卡”不一定十分精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出自学生亲手制作的每一张贺卡,从形状的设计到内容的填写,无不浸透着学生的一番良苦用心:简单的一个“心”形图案、一朵小花装饰、一句爸妈我爱你们都是内心情感的迸发。贺卡虽小,但这“小卡”所包含的“大情”会让父母特别珍视,也许这一张小小的贺卡就有可能成为父母在他人面前值得“炫耀”的资本。情至深处,有的同学还会绘制一份感恩手抄报。手抄报从版面的设计到刊首画的制作,从内容的选择到色彩的搭配,都是一个内心反复思量的复杂过程,每一道工序都会有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6)背诵几首感恩小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感恩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而熠熠生辉、独具魅力。让学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感恩诗词,是对文本教学的扩容,是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在背诵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增强。

    (7)召开一次感恩班会。在经过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以后,学生的感恩意识会有一定量的积淀,老师可适时召开一次情感交流会,让情满于心的同学倾诉感恩之心、表达感恩之情。感情是心灵的翅膀,当纯朴率真的孩子融进特定感恩环境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情感来一次酣畅淋漓的释放。记得我班举办的一次情感碰撞大会上,有同学说起母亲在工厂上班时为避免长时间的噪声须戴耳塞消音才能工作时而流泪,有同学谈及父母每每与自己视频通话时的叮咛关照时而哽咽……说的人热泪盈眶,听的人潸然泪下。孩子没有做作的表达,却再次升华了心中那份最萌、最真的情感。

    总之,形式多样的作业是对本单元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若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悟文、明礼,在内心深处产生与文本上的情感共鸣,那就是教育的成功。相信有了我们老师的用心,学生心田的那朵感恩之花会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7.

    [2]闫燕.学会感恩[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