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三全育人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

    吴蒸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推进,“三全育人”的发展理念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各大高校推进资助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资助育人模式,将爱心资金合理运用到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三全育人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强化措施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80

    顾名思义,“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施中提出的一项教育要求。围绕“三全育人”的价值理念,教育部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两批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围绕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1 三全育人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价值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资助育人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扶贫政策的重要部署,成为提高育人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贫困人口、重视扶贫工作,结合《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目标。在高等院校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上,提高资助能力,妥善优化教育资源,提升资助的能力,继而加强自主体系建设,推动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不让每一名高校学生因经济困境面临辍学”的发展口号。

    2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的现实困境

    2.1 贫困大学生的等级评定

    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中,贫困大学生的认定依据往往由学生居住地社区、派出所出具证明,再辅助相关的经济数据信息、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进行评定。因此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存在着一定的笼统性,一方面高校很难去核实和认定,一方面也容易对学生的贫困等级认定标准产生错误的引导。尽管各大高校也在出台相关的智能测评举措,但是资助资源的发放仍然不够公允,依然存在资源浪费等现象。

    2.2 资助育人模式资金较为匮乏

    当前,在资助育人模式资金的组成上,主要由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爱心组织三个部分构成。但是这三种渠道的创设存在相应的弊端,无论是从捐助的形式还是资金的数量上,都难以满足贫困学生的日常需求。导致贫困生的数量增多,捐助资金和形式都难以达到

    匹配。

    2.3 缺乏有效捐助管理模式

    资助育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更需要高校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组织机制,协调各部门职能力量,构建完善的育人系统。但是,大部分的高校资助系统育人工作都会陷入“先资助,再育人”的误区,导致资助育人的功能不够完善,对于学生来说缺乏“造血式”扶贫,导致资助育人缺乏,工作驱动力严重不足。

    3 如何创新三全育人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

    针对三全育人的发展指引,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资助理念,进一步探究资助和育人的相互结合。借助于对有机整体的全面融合,使资助成为育人的前提、育人作为资助的目的,以此确保学生达到全面发展,使资助育人工作主推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

    3.1 全员育人,创新资助育人新方法

    针对当前资助育人的发展弊端,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给予深度的教育和研讨,在推进精准认定、健全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三全育人”的发展思维,破除当前资助育人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的开展成效。

    第一,在资助的教育主体上,明确学校内部党委班子对学生资助资格的审核和检查。全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资助工作的开展理念之中融入主体意识,确保全员育人的组织实施更加快捷高效。第二,改变工作思维,设立新的运行模式,组织各主体相互协调,明确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资助体系,全员参与制定人才资助管理方案,结合经济困难学生的性格特点,明确培育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塑造多部门协同、多人员参与的人才培育机制。借助科学的资助方案,达到对高校教育资助工作的深化研讨。第三,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相应的资助育人品牌,在资助教育中同时融入抗挫抗压教育,进一步提高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第四,发挥教师群体不同的教育作用,例如,引导思政教室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在资助育人的背景下,担当学生的“心灵导师”,为学生疏通内心郁结,转变不良情绪。由专业而教师发发挥学风建设作用,在班级内形成不攀比、不轻视、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确保贫困大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拥有愉悦地学习

    环境。

    3.2 全程育人,塑造扶贫先扶志的良性循环

    高校应该结合当前的就业趋势,在资助育人中强调全程培育,通过“扶贫先扶志”的发展理念,突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增强贫困学生改变家庭现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良性循环,在资助之中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能够以不懈的努力获得成长,使学生能够处于可操作性的系统育人体系之上。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大数据,开展一系列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对申请审定资助认定的学生进行甄别和评判,然而通过二审、三审等环节,全面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消防情况,如核查学生的消费额度、饭卡等等,精准核实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核查标准。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扶贫资助工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全员育人的实施热情。

    3.3 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教育大会中提出,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资助育人模式作为保障贫困大学生的重要举措,需要克服种种现实问题,才能够塑造一个全员育人的发展格局。着眼于资助育人的发展现象,全方位育人能够弥补资助育人工作的各项不足之处,达到对资助工作的全面研讨。例如,在资助资金的来源上,积极拓宽资金途径,通过社会爱心团体、网络众筹、创业资金等方式。在心理辅导上,通讲座、谈心,使学生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树立乐观、健康、积极、阳光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同時,全方位育人要在不断和创新中,形成完善的考核和发展体系。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统筹和学生自主”的发展要素,建立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在“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生活补助”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资助新格局。进一步确保家庭困难学生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以“造血+输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资助育人脱贫的全面探讨。

    4 总结

    根据《2010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高等教育资助育人模式需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而展开,将德育融入教育收尾,遵循全方位发展的教育原则,使学生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资助、在专业能力获得提高、在思想教育上形成帮扶,设身处地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满足贫困大学生所需要的差异化需求,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优势作用,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行。

    参考文献

    [1]李璟璐,王道明.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教育现代化,2019,(28).

    [2]李效武.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01).

    [3]迟传德.“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级学院德育工作探索——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4]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9(1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