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转换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的探析

    钟奇新

    摘要:文章以分析全媒体语境的特征及其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影响为基础,剖析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提出要顺应全媒体自主化交互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元化集成化、个性化碎片化的趋势,从融合主体、拓宽空间、整合路径、扩大形式等方面推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的转换。

    关键词:全媒体;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7-0017-03

    习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党建工作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同时是高校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1] (P.28)。现代社会中媒体形态的深刻变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全媒体语境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顺应全媒体发展趋势,推动党员教育范式转换以增强教育实效具有深远意义。

    一、全媒体语境的特征及其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影响

    现代社会因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媒介融合而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指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而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是“各种媒体为适应最新的信息传播和技术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和贴合受众需求而进行深度融合的结果”[2](P.34)。全媒体语境就是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实现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深度融合的信息传播语境形态。在全媒体语境下,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施众与受众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以及传播的开放性、即时性、多元化和个性化。

    多年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每年发展的新党员约占全国新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在相对严格的选拔制度之下,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素质总体优秀,高校已成为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最重要基地。另一方面,经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培训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如:重发展、轻培养,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党员继续教育缺乏科学的互动反馈机制,难以系统、动态、全面反映学生党员的成长过程;教育形式化、模式化和空泛化,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足,等等。

    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也应成为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全媒体语境所具有的多元化、网络化、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传播介质、传播主体、传播客体和传播环境等产生深刻影响。面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要求及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做出适应性变革,利用全媒体的技术和优势,积极融入全媒体语境,以实现党员教育范式的转换和超越,使之成为引领大学生党员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全媒体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与生活模式,影响着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能力乃至价值取向。全媒体语境对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既构成严峻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使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环境愈加错纵复杂,继续教育的作用过程和实际效果难以把控;另一方面,也在教育主体、教育渠道、教育效率、教育资源等方面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造了多维度扩展的机遇。

    (一)全媒体凸显了党员继续教育的自主性,同时令党员教育主心骨偏落

    在全媒体语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凸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风格、水平和进度,自主地选择受教育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教育主客体之间平等、亲切、自然的良性沟通与交流取代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生硬灌输,消解了主体对客体教育引导的居高临下之感,利于调动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海量的信息、内蕴形式各异且图文并茂的的资料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教育过程更轻松、更自由、更主动,提升了教育实效。与此同时,信息选择的自主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多变性、世俗化、模糊化等倾向,令抵御理想信念风险的“门槛”出现了缺口,使理论素养不高、思想敏锐性不强的大学生党员在面对海量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时,陷入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困顿之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内心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主心骨。个别大学生党员漠视主流思想宣传,盲目追逐网上偏激的另类观点,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主心骨的地位因此偏落。

    (二)全媒体拓宽了党员继续教育的渠道,同时令党员教育主阵地弱化

    问卷调查显示,电脑或者手机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首选渠道;更有90%以上的学生党员认为“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离不开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报告会、座谈会、个别谈话、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形式,受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等诸多条件限制,且存在手段单一,形式僵化、气氛沉闷等问题。在全媒体的语境下,大学生党员可以与微信、QQ、微博等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相伴,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到餐厅、寝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所有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他们拥有了更多更便捷更自由地获取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新路径。与此同时,时空无限制的信息传播模式让部分学生党员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新媒体分薄了主要传统教育手段的信息源和传播流,导致传统党员教育方式的权威性、吸引力、影响力明显降低,进而削弱传统教育范式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三)全媒体提高了教育传播的效率,同时令党员教育主目标碎化

    传统模式下,受时间、空间等的局限,党员继续教育主要依赖实时实地的交流形式,相对滞后性明显;而在全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呈现即时性、开放性和无限制性,党组织能够根据教育的具体需要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发布教育内容或信息,大学生党员则直接通过计算机、手机、PDA等媒体信息终端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信息和资源,随时学习、即时问答、及时交流,实现了“适时、适地、想学即学”;媒介形式丰富多彩,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符号、表现手法有机结合,教育资源传播更加直观形象、全面深入,受众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多元需求满足了,传播效率和教育效果自然提高。但是,个别大学生党员长期活跃于虚拟世界氛围中,疏离现实生活、疏远现实群体,回归现实生活后呈现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党员身份意识弱化、价值观虚化等倾向,党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不可避免地被严重撕裂、碎片化。

    (四)全媒体丰富了教育内容资源,同时令党员教育实际效果降低

    全媒体语境下,互联网及各种信息交流平台俨然成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与传统教育载体相比,互联网具有信息海量化、资源种类全、更新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的明显优势,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资源,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积极性、时效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全媒体语境下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一些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夹杂其中,而大学生党员时刻面临着抵御错误思潮与坚守主流价值观的双重冲击;加上虚拟网络中个人真实身份的隐匿性,削弱了现实生活中党性原则、法纪道德对他们的约束,稍有不慎便会在纷繁复杂的全媒体信息巨浪中不知所措、迷失自我,产生自我放纵的倾向,出现偏离党员标准的思想、行为,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三、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转换的路径创新

    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受到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必须顺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正确分析所面临的新问题,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主动占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新阵地。

    (一)顺应全媒体自主化交互化趋势,从主客分离向主客同体转换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

    全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技术,也是一种更加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和交流方式[3](P.260)。传统党员教育范式下主客体角色分离十分明显,而在全媒体语境下,每一个人都可能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信息主体与客体融合于一体,各自以网络为媒介自如转换角色。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员等借道全媒体,互相成为交融性的教育主客体,没有了传统教育主客体定位的拘缚,教育资源传输从线性叙事和单项式灌输转换为立体式发布和双向式互动交流,互主体或多主体之间得以轻松、自由、主动的进行信息分享和平等对话。顺应全媒体自主化交互化发展趋势,首先要建设好、管理好党员继续教育的资源平台,为教育的主客体提供一个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获取便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僵化被动、相对单向接收的传统教育过程转变为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多向互动的自我教育过程;还要建设管理好聊天室、QQ群、博客圈、党员论坛、个人博客、微博、微信群等学生党员进行信息传播、情感表达和学习交流的渠道,引导他们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理论学习、思想交汇与观点碰撞,达到教育自我、成长自我的目的。同时,大力推动党建专家、辅导员教师党员进网络社区论坛,主动参与发布话题、跟帖讨论、博客交流、微博互动、共享学习资源等活动,既解惑又“解毒”、“消毒”,引领网络舆情、掌握全媒体新阵地的话语权,在虚拟环境中继续扮演好言传身教的领路人角色。

    (二)顺应全媒体网络化数字化趋势,从依托物理空间向依赖网络空间转换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报告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看录像电影、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报纸、杂志、文件等形式,不可避免地要依托现实物理空间来进行。全媒体语境下,教育内容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一个链接后面对应着一个立体的、巨型的信息数据库,教育资源传播由传统的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转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从传统的“面对面”转换到现在的“键对键”,增强了教育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应全方位构筑好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全媒体教育阵地,实现多落点、多形态、多渠道转换。如:建设好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理论题学习网站或网络平台,探索建设网络课堂、网上党校、网上支部、党员微博、党建Q群、党员论坛、党员博客圈等多种网络教育平台;把理论宣讲课件和视频挂网,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视频直播、点播、互动功能,推进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开展知识竞赛、理论测试、投票调查、民主评议等具体教育活动,拓展教育活动空间。用多角度、多形式的渠道和方式,主动抢占网络阵地话语权,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做好正面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克服娱乐化和庸俗化的倾向,以形成先进的网络文化方向。

    (三)顺应全媒体多元化集成化趋势,从单向灌输向立体多元转换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

    传统的党员教育手段仍然无法摆脱单纯的输入模式,教育者单向宣讲灌输、受教育者被动接受,这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相悖。在全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复合化趋势,多元化的网络资源,多元化的信息生产,多元化的传播对象,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信息资源形态集成化、表现手法集成化、传播渠道集成化。因此,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不能再是单纯、单调的思想教育,必须由单向、单一向多维、多元转换,要善于借力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既要运用好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也要发挥好手机通讯、博客、微博、微信、游戏等等新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从“网下”到“网上”,从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到网络育人、媒介塑人,从橱窗文化到网络文化,从黑板报到手机报,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等全方位、全维度的转换,构建多维互动、多元立体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学习体系。

    (四)顺应全媒体个性化碎片化趋势,从一统天下向整体塑造个性兼具转换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

    党员标准是统一的,党员教育培训也应是“一个口径”的。但传统的党员继续教育单纯强调教育内容的普适性和教育方式的统一性,显然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需要创新来解决教育内容、方式的有限性与个体需求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全媒体语境下,媒体资源传播的个性化、碎片化趋势明显,特别是新兴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特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也要主动适应全媒体语境的这些新特征,通过科学安排在继续教育各环节中实现普适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整体化塑造与碎片化培养的有机融合,因应不同的媒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如:既集中安排教育培训活动以实现“一个口径”的整体塑造;又有分别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骨干、党支部书记的分层次培训和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的分类别培训;如若条件允许,还可以菜单或项目的形式提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体现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同时,也要学会论道不说道,了解大学生党员内心的所需、所想和所求,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教育资源库来提高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全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的转换并非要否定传统党员教育,而是为传统党员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发展找到相互融合的接口,既继承传统党员教育模式通俗易懂、亲和力强等特点,又发挥全媒体交互性、即时性、集成性的优势,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涵、路径和形式等进行拓展和创新,因势利导,把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任新钢.创新机制构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2,(23).

    [2]丁姗,钟静.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 略调整[J].中国高等教育,2012,(3).

    [3]周志华.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建构[J]. 黑龙江史志,2014,(3).

    [4]汪頔.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 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5]张丽.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6]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 响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7]吴巧慧.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立体化党建平台建 设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7).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