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陈璐璐

    摘 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生活行为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互联网+”的背景,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互联网+”;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90

    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内蒙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类别:高教学会一般课题(院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NGJGH-XH2019100)。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技术也融入进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了当今就业中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和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在这样的趋势和背景下,民办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因此,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潮流,要顺应时代变革的趋势,做到与时俱进。

    1 “互联网+”的概念和特征

    “互联网+”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应该是全球化的。高校和教师应该改变教育格局,利用当下的互联网条件,抓住机遇,应用大数据平台向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模式。由于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渠道变得越来越宽,打破了传统学校和教育的界限,互联网教育在高校课堂中占据一席之地[1]。

    2 当前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人才培养的观念落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当前阶段,有很多的民办高校还没有深刻意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已经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还没有完全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依然坚持应试教育的方式,过于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把握程度,过于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对于知识的接受较多,但动手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导致学生掌握的专业相关知识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节奏,与社会需求脱节。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顺利就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全面型的骨干人才。

    2)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目前,有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们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完全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把主导者的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却忽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很容易导致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只有做到对某一知识有更广更深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教育并引导学生,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的全面型人才。

    3)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使同学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方法越来越便捷。但与此同时信息的质量也会随着互联网信息量的增大而变得良莠不齐。民办高校的学生们很容易因为自身缺少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荼毒。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中有很多人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博取更多的人关注,会故意拍一些毁人三观的视频,很容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再加上当今“毒鸡汤”横行,学生长期在消极信息的干扰和熏染下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很容易因为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因为受到不健康内容的影响而对身心造成重大的损害。还有西方国家那些宣传“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电影,学生长期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与诱导下,很容易受到这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的侵袭,认为金钱至上,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利益。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不能再只当一个“教书匠”,还要做好育人工作。教师要利用好网络,帮助学生分辨不良信息和有益信息,区分有害思想和健康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促成尊师重道、和谐友善的良好师生关系。

    3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和思路

    1)紧跟时代步伐,改进并提高人才培养观念。各大民办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弱化自己主导者的地位,将强制灌输转变成启发诱导。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做好教学反思,提升自己的管理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而提升课堂参与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背景和价值观念,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保证每一名同学都能根據自身的理想和优势选择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2)丰富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培养先进人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了解当下时代潮流和特色,将现阶段流行的理念融入进教学过程中,将先进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创业创新形式的课程渗透进专业课程里[2]。以此来提高课程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3)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由于互联网信息质量好坏不一,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健康。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的电影,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思想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4)增加互联网课程,采取校企合作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能忽略实践的重要性,要开展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民办高校还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聘请“互联网+”领域的杰出人物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创业创新,让学生在校内可以体验企业的实践氛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更深厚,兴趣更浓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使民办高校更好的发挥与社会的衔接和过度作用,做到实习和就业紧密相连[3];更是有利于学生在以后能更好的投入互联网行业中,实现更顺利的就业,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就业思维和创新思想。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要采取上树措施,改变人才培养路径,促进高校变革,帮助国家培养先进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建华,邓丽娟.“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20(22):142-144.

    [2]李慧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3):141-143.

    [3]曾婷.“互联网+”创客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J].内江科技,2020,41(0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