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赵青

    

    

    

    〔摘要〕本研究运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江苏省扬州市G中学2016届548名高一新生进行大规模调查,了解了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结果如下:(1)高一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总检出率为31.60%,略高于全国常模31%;(2)高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高一男生;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总量表在班级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班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普通班的高一新生;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总量表在同伴交往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排序为:积极主动>独处>被动参与,即积极主动进行同伴交往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最优,同伴交往过程中进行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最差;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入学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具体表现为:入学成绩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高一新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低分组、中分组的学生。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同伴交往;高一新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18-06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便在其宪章中将健康明确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阐述21世纪健康新概念时再次强调社会适应良好的重要意义,认为适应是健康的重要内容。郭念锋在他的《临床心理学概论》中,也把环境适应能力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他认为,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完善,必须学会适应环境,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在接触到新环境时,要尽全力使自己和环境达到平衡,也就是要适应新环境[2]。适应性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学习适应性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3]。

    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初三毕业升入高一年级,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校园、教室等物理环境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的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一新生都是通过中考层层选拔而出的,尤其是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群体素质更高,他们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和高期望值。而与此同时,他们在初中时的优秀光环消失,优越感也随之褪去。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初高中的教育与学习方式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初中教育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普及教育;而高中教育则是提高教育,是为高校以及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教育。初中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相对比较低,学生压力不大,学习相对比较轻松;而高中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4]。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状态,新环境增加了许多新鲜感,却又带来了新挑战。高中生在青春期独有的复杂心理和行为特点,加之环境的变化,高自我要求和期待以及直面高考的压力,都容易诱发高一新生的紧张、焦虑等各种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产生,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二、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调查,了解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提升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干预实验提供最佳途径和方法。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扬州市G中学为实验地点,在高一新生入学两个月后进行调查,依据重点班、普通班不同班级类型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该校2016届高一年级3个重点班、8个普通班,共计11个班548名学生为调查样本,共发放54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24%。

    被试的构成情况见表1。

    (三)研究工具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1991年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学版)”(简称AAT)。本量表适用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属于常模参照测验。该测验的分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71~0.86,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预测效度相关系数为0.66~0.8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量表共150题,前120题分为4个分量表,12个内容量表,分别测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术: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心身健康: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5]。剩余的30题,用于测查学生学习方式、原因归属、要求水准、回答一贯性和进行实际调查(在家学习时间、睡眠时间、烦恼等);量表计分根据问题选项得分(0、1、2)累计原始分,再由原始分换算为标准分[5]。测验总分越高说明学生学习适应性越好,具体如表2所示。

    (四)调查方法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由学校心理教师分批实施,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心理测试室,借助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问卷测量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

    (五)数据处理

    用Word文档、SPSS20.0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与统计。

    (六)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一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

    根据全国高中生学习适应性常模,适应不良者包含测验标准分为中下等(35-44分)及差等(≦34分)的被试,即适应不良者的测验标准分小于45分。

    表3显示,总量表标准分小于45分的共有158人,也就是說,被试群体中共有158人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即高一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总检出率为31.60%,略高于全国常模31%。总量表显示,适应良好的被试共有173人,即有34.60%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良好。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四个分量表上适应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8.00%、31.40%、35.60%、33.20%。

    2.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4显示,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性别因素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高一男生。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4个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皆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

    3.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班级类型上的差异比较

    表5显示,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班级类型因素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总量表在班级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班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普通班的高一新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3个分量表上差异显著,都为重点班的高一新生显著优于普通班的高一新生。

    4.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同伴交往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高一新生同伴交往方式由学生自评分为积极主动、被动参与、独处三种方式。不同同伴交往方式上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比较如表6。

    表6显示,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同伴交往方式上的差异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同伴交往方式上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总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身心健康3个分量表上差异显著。进一步的事后分析如表7。

    表7显示,通过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同伴交往方式变量上进行事后检验,发现:从总量表看,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同伴交往主被动情况上的排序为:积极主动>独处>被动参与,即积极主动进行同伴交往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最优,同伴交往过程中进行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最差。同伴交往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4个分量表上,积极主动的高一新生显著优于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

    5.高一新生入学成绩与学习适应性相关分析

    由表8可见,通过对高一新生入学成绩与学习适应性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入学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

    通过分析高一新生入学成绩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本研究还想进一步比较不同群体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将学生按高一入学成绩进行分组,取所有调查对象入学成绩排名前27%的学生为高分组,后27%的学生为低分组,中间46%的学生为中分组。

    表9显示,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不同入学成绩等级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新生入学成绩等级与学习适应性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3个分量表及总量表上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如表10。

    表10显示,事后检验如下:总体上来说,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表现为:入学成绩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高一新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低分组、中分组成绩学生。高一新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上的学习适应性均显著高于低分组、中分组成绩学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生在心身健康分量表上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

    三、分析与讨论

    (一)高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基本状况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总检出率为31.60%,略高于全国常模31%,与柯清水、陈丽国、杨开发[7]和鲍万杰[8]的研究结果一致。有34.60%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良好。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四个分量表上适应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8.00%、31.40%、35.60%、33.20%。

    一方面,高一新生对学习适应不良的认识不足,他们在遇到这一困扰时,学业受阻,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与后劲,内心焦虑不安,急于想要跟上学习进度,找到游刃有余的学习流畅感。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及對学习不适应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自主的积极有效的适应性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被调查对象所在扬州市G中学是一所县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该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开展系列的跟踪研究,也会利用班会课、学法指导讲座及新生适应心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指导,所以,总检出率只是略高于全国常模。同时,也说明在现有的学习适应性指导的工作基础之上仍然可以进一步探索,研究出新的积极干预模式。

    (二)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性

    1.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对比

    高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高一男生,这一结果与张鑫[9]、聂衍刚、郑雪、张卫[10]、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4个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皆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这可能是同龄高中生中,女生比男生发育更早,身心发展相对也更为成熟,加之女生在性格特点上比男生更认真、情绪更稳定、责任感更强、自觉性更高些,这些特点可能更能适应高一新的学习要求。女生更愿意接受老师、家长对新环境里学习上的建议,积极调整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对自己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进入新环境里的学习适应性也就更强。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高一男生学习适应性的提升,重视对其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情绪、学习热情等)的培养。

    2.不同班级类型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对比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总量表在班级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班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普通班的高一新生。研究显示,学习适应性与学生成绩成正比。进入重点班学习的高一新生相比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优异,这说明重点班学生本身就拥有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习惯以及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从初中升入高中,进入新环境,他们本身所具备的好的学习品质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

    3.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同伴交往方式上的对比

    从总量表看,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在同伴交往方式上的排序为:积极主动>独处>被动参与,即积极主动进行同伴交往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最优,同伴交往过程中进行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最差。同伴交往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4个分量表上,积极主动的高一新生显著优于被动参与的高一新生。

    人际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积极主动交往的高一新生能更快地打入新的人际交往圈内,他们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好,可以更好地适应高一新的学习与生活。独处的学生对内有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他们更善于观察、总结,对新环境的学习适应性一般。而被动参与同伴交往的高一新生,他们的同伴交往处于被动状态,或者有时就是违背内心意愿的,被动交往时他们内心的不积极、不配合,使得他们情绪状态更差,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适应性也就最差。所以,要关注人际交往过程中处于被动的高一新生群体,设计集体活动,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们打开人际交往圈,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适应性。

    4.不同入学成绩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对比

    高一新生入学成绩与学习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这与王愈平[12]在研究高一新生生物学成绩与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之间关系是一致的。说明入学成绩高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更好。总体上来说,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表现为:入学成绩低分组 <中分组<高分组,高一新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低分组、中分组成绩学生。高一新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上的学习适应性均显著高于低分组、中分组的学生;入学成绩高分组学生在心身健康分量表上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

    中、低分组入学成绩的高一新生,在学习方法上,容易停留在初中的层面上,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缺乏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高一新生的高入学成绩表明他们在初中的学习基础是扎实的,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方法、品质是好的,他们进入高中,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更大、更难的学习任务时,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能够积极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积累正向的情绪,具有高自我效能感,他们在新环境中的学习适应性也相应地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玲 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梁佳丽.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3]王红日.教师因素影响下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廖成巨,廖旭光,杜全學.关于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06(23):3-6.

    [5]孙春晖,郑日昌.《学习适应性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1(2):59-64.

    [6]陈泳百.城中村中学生学习适应现状调查[J].广西教育,2016(3):15-17.

    [7]柯清水,陈丽国,杨开发.中学入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7(13):175-177.

    [8]鲍万杰.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9]张鑫.高一学生社会比较心理韧性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0]聂衍刚,郑雪,张卫.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1):23-28.

    [11]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60-63.

    [12]王愈平.高一新生生物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高邮, 2256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