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要放弃英语学习时……

    吕小裙

    〔摘要〕当一位高三学生面临学业成绩的停滞不前,情绪低落,出现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时,作为班主任,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准确判断学生的状态,走进学生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希望。然后探讨了在这次辅导中应用的五种心理辅导技术。

    〔关键词〕高原现象;心理辅导技术;学习方法;高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62-03

    一、个案故事

    大课间,班里的女生小雨(化名)过来找我。小雨,是个性格内敛,不爱言语的女孩。她学习努力、踏实,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平时的学业是不用老师操心的。

    然而,今天,小雨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老师,我想要放弃学习英语了。”

    我心头一惊。要在以前,我会马上开始各种说教:怎么可以放弃呢?你英语有很大的潜能……但是,这一次,我没有这么做。

    我用一种关心的语气问:“哦?你的意思是说,你对首考成绩满意,不打算参加第二次考试了?”(浙江省英语高考有两次机会,学生可以在两次考试中取最高分。学生也可以参加首考后,不再参加第二次考试。)

    但是,小雨告诉我,她并不是对首考满意,第二次高考还是要参加的,只是,她不想像以前那么投入地学习了,因为她对英语学科已经没有上学期那么有热情了。

    没有热情?这背后肯定有原因。我的脑子迅速地转动着,我想起小雨最近的成绩停滞不前,小雨最近的学习热情大不如以前,小雨最近变得更沉默寡言……我需要进一步了解原因。

    我说:“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呢?”我知道,小雨的各个学科成绩比较平均,没有弱势学科,不需要像班级中有些学生一样,放弃某些学科的第二次考试,而专门攻破弱势学科。

    这时小雨告诉我,最近几次英语考试,不管是学校里的周练,还是市里统一的模拟考,她的成绩一直都徘徊在100分上下,没有任何突破和进展。她觉得其他学科的突破空间更大,就萌生了放弃该学科的想法。但是,她的话语中还充满着不确定和迟疑,说明她还未完全下定决心。

    我说:“你一定是对自己最近的考试成绩很失望吧?”

    果然,我的话语击中了她内心真正的烦恼和不安。这时,她将自己的感受和盘托出:“是啊。反正一直都这样,我觉得再学也是浪费时间,不如腾出时间学习别的科目。”从她的语气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烦躁和不安。

    据我对小雨的了解,她能说出这句话实属不易。当她将这句话说出来时,内心的压抑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上学期,她很爱提问题,这个学期开学至今,她没有向我请教任何学科方面的问题,她的学习热情确实有所减退。开学到现在,估计她一直在这个想法中摇摆。她一定压抑了很久,才最终鼓起勇气过来找我。我看着眼前这个孩子:曾经,她对自己有期望、有要求、有目标,她一直很执着,她并不是那种容易满足的孩子,也不是那种容易放弃的孩子。但是,现在她说,她要放弃了。我意识到,她遭遇了英语学习上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形成的過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这个时候,学生的成绩或忽高忽低,或停滞不前,导致学生情绪烦躁不安,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如果处理不好,将对学生的高考复习极其有害。

    其实,从谈话中,从小雨的微表情中,我可以觉察到小雨的纠结心理。她其实有些犹豫,她在放弃与不放弃间徘徊,她不知如何是好。她鼓起勇气来找我,是因为她信任我,她需要我的“指点迷津”。于是,在倾听她的感受和想法后,在充分的共情和理解的基础上,我质问她:“你说你要参加第二次考试,但是,如果你减少了投入,如果你不刷题,你突破英语学科的可能就几乎为零。你想过吗?”

    小雨沉默了。

    于是,我继续问:“你最近刷题了吗?”

    突破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学习方法的更新和调整。所以,我想先了解她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该阶段的学习。她告诉我,她每天就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再做别的了。我一下子就意识到问题所在。在我们农村学校,由于学生生源不佳,学生基础薄弱,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考专科院校。因此,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即使面对高考,老师的作业量也相当少,学习相当轻松。而对于想要取得高分的学生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小雨是考本科的好苗子,她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合当前的学习阶段。如果她一直延续之前的学习方式,不仅学业上无法取得突破,还会导致心理疲劳、压力过大、学习倦怠,甚至失去对高考的信心,这对她整个高三的学习极为不利。

    于是,我告诉小雨:“其实,你的问题是我们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这种现象,在高三的后期复习中挺普遍的……”

    听了这些,小雨的表情放松了不少。

    这时,我针对学习方法的问题,深入引导小雨思考:“你有没有思考过,你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现阶段的学习需求……”

    小雨若有所思。

    最后,小雨问我:“老师,我是不是要自己买一本练习,把题目刷起来?要买什么样的……”

    可以看出,她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又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周末过后的周一早上,又是课间,小雨跑过来问我英语问题,我可以感觉到她又有了英语学习的热情。

    我问她:“周末回去,你买练习了吗?”

    她告诉我,她买了一本试题集,开始刷题,查漏补缺。我知道,她已经下定了决心调整她的学习方式,她的心不再纠结于是否放弃,她又有了新的奋斗方向。

    二、教育反思

    “高原现象”是高三学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学习动力不够,知识结构有局限或者运用能力不够。对于一些原本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遇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下降,心理疲劳。如何应对学生的“高原现象”,如何帮助这些遭遇“高原现象”的学生渡过心理和学习的危机?在对小雨的辅导中,教师运用了一定的心理辅导技术,给予学生支持与理解,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拨开遮住问题根源的迷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总结出了十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技术,分别是专注技术、倾听技术、重述技术、具体化技术、引导技术、共情技术、支持技术、面质技术、保护技术和自我开放技术。在该生的辅导中,教师就借助了其中几个心理辅导技术:

    1.倾听技术。教师需要放下评判,静心倾听,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就像案例中的小雨,她的问题不是对首考满意,不是真的不想获得成绩的突破,而是看不到成绩突破的希望,产生了弃学的念头。所以,教师在小雨说出“我想要放弃学习英语了”时,不是讲道理,试图说服学生,而是通过封闭性问题“你的意思是说,你对首考成绩满意,不打算参加第二次考试了?”来澄清学生的困扰,再用开放性问题“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呢?”深入探寻学生问题产生的源头,最后获得了准确的信息。

    2.共情技术。教师需要用心共情,理解学生的感受,为学生打开情绪的出口。案例中的小雨,由于对阶段测试成绩不满而引发了焦虑和失望。教师用“你一定对自己最近的考试成绩有点失望吧?”共情了她的感受,使得她将压抑在心底的话“反正一直都这样,我觉得再学也是浪费时间”表达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压力和焦虑,宣泄了情绪。

    3.面质技术。基于小雨与教师的和谐信任关系,在沟通比较顺畅后,教师运用了面质技术:“如果你减少了投入,如果你不刷题,你英语学科的突破就几乎为零。你想过吗?”从而促发学生对自己行为和想法的反思。

    4.解释技术。教师对小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用心理学的名词给予解释。这种做法,让小雨看到“高原现象”是高三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雨的焦虑。同时,这样做可以将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学生分离开来,可以防止问题绑架学生,使得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动力。

    5.引导技术。小雨的问题是学习方法与学习阶段不匹配,导致学业成绩停滞不前,进而使其产生了学习倦怠。所以,教师通过引导小雨,让小雨自己感悟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引导小雨通过刷题,打好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点各个击破。

    当然,在这次辅导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后续的追踪和后续的观察。教师要视情况,给予小雨相应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并且,如果有必要,教師要给予小雨一些时间管理方法的辅导,使得她能够在学业上投入足够时间的同时,放松自我,带着轻松而自信的心态,走向高考的考场。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温州,325803)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