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县牛焦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

    拥崩扎

    摘要:对四川乡城县牛焦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治策略進行了介绍。

    关键词:乡城县;牛焦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34-01

    牛焦虫病,又名巴贝斯虫病,是双芽巴贝斯焦虫病侵袭牛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消瘦、黄疸、血红尿为主,死亡率高,以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

    1 流行病学

    1.1 病区环境

    乡城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部,属横断山脉中北段沙鲁里山南端,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金沙江东岸高山峡谷区。乡城县牛焦虫病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3 100 m的村庄,这些村庄放牧的草场属半高山灌丛草地,气候相对温和湿润,牧草较丰富,给牛焦虫病的传播者硬蜱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而当地家畜一年四季均在此放牧,往往容易形成交叉感染。据调查,此病在乡城县12个乡(镇)每年都有发生,在半高山地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2003年,全县累计发生该病 8 478例,死亡73头。

    1.2 发病年龄

    该病不受年龄限制,以2岁内的牛发病最多,但症状轻,死亡率较低,成年牛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新引进的牛和高产牛及妊娠牛更高,死亡率高达70%~80%。

    1.3 发病季节

    乡城县牛焦虫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从3~11月份都有发病记录,以7~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12月份有极少数牛发病。

    1.4 传播媒介

    蜱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虽然乡城县历年都狠抓了家畜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但由于野生动物出没频繁和蜱的抗饥饿能力强,有蜱生长的地方又四季牧场,造成交叉感染,导致硬蜱的顽固性生长。

    1.5 发病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潜伏期为8~15 d,体温升高后1~3 d病牛出现败血症状,病程4~8 d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 ℃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头耳下垂,弓背,打颤,多数停止产奶,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加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便泌,少数拉稀,粪便恶臭、褐色,尿呈红色,个别也有无血尿的病牛,少数牛出现神经症状。急性病例可在2~6 d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1.6 致病机理

    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红细胞理论感染率为10%~15%,严重感染率可达65%,由于虫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强烈的毒素,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引起机体贫血和组织缺氧,使心脏衰弱,毒素破坏毛细血管壁,造成出血,形成血红蛋白尿。

    2 诊断

    ①临床特征症状:病畜体温升高呈稽留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呼吸促迫并气喘等。②流行病学诊断:夏秋季节发病呈散发出现,并以7~10月份最多。③实验室诊断:发热的第1天,耳尖取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典型虫体即可确诊。

    3 防治策略

    3.1 预防策略

    ①根据老一辈兽医的临床经验,在20世纪80~90年代用高锰酸钾配成3‰~5‰的水溶液(以看见水溶液呈红色为宜)给牛群涂抹,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②躲。躲开疫源地放牧,在发病季节,不在有微小蜱的牧地上放牧,能有效地防止该病发生。③防。定期喷洒驱虫药物消灭牛体表上的蜱。④在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 m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⑤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用蝇毒磷水溶液喷药或药浴。⑥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草场实行轮牧和休牧。⑦在发病高峰期,每隔15 d用强化血虫净预防注射1次,按每千克体重2~3 mg配成5%~7%水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或使用1%的精制敌百虫溶液局部涂擦或喷雾。⑧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和牛体的清洁卫生,推行科学饲养,提高牛的抵抗力。

    3.2 药物治疗

    根据乡城县多年的用药经验首选药物为贝尼尔(又称血虫净),每千克体重用3~5 mg,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病情较重时每天1次,连续注射2~3次。一般用药后12 h病牛体温下降,血尿停止,开始吃食。据当地群众反映,注射药物后,病牛体表的蜱自然脱落,贝尼尔对于该病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使用贝尼尔治疗有极少数牛产生过敏反应,一旦发生严重反应,应及时用安乃近或阿托品进行治疗。

    此外,治疗牛焦虫病还可用黄色素(每千克体重3~4 mg,用0.5%的安瓿制剂静脉注射。若为粉剂,可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5%~1.0%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 h后再注射1次)、台盼兰(按每千克体重2~4 mg,配成1%水溶液作静脉注射)。此两种药是在没有贝尼尔的情况下使用,因静脉注射操作繁杂,不利于在大面积发病、技术人员少、住户分散的情况下使用,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直射。注射时,还要防止药液漏到血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