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顾颀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

    近年来,为了应对快速变迁的信息化时代,人们从“关键”或“核心”的角度对“素养”加强了论证,强调“核心素养”是培养能自我实现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与世界公民的基础,并由此在国际上掀起了以素养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与课程的改革浪潮。我国地理学科领域的教育专家们为了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了重新构建,在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四个要素列为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我国界定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同时,2016年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显示,批判质疑和创新实践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因此,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二、地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地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根据地理学科的性质以及对批判性思维、地理思维定义的分析,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应是: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地理事物进行研究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这个独特的视角主要包括:①全面、综合、客观地看待地理事物;②主动发现地理问题并敢于提出质疑;③努力寻求地理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④客观、公正地判断地理信息的可靠性;⑤对获得的答案或者方案进行理性客观的评判。

    2.地理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上文提到地理批判性思维是高中生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对地理事物进行研究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因此,地理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与批判性思维相似,应该由地理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技能两大要素构成。地理批判性思维倾向是指学生面对地理事物能持全面、综合、客观的观点,以及拥有善于质疑,勇敢、公正地寻找地理问题最佳答案或解决方案的态度。地理批判性思维技能主要有:提炼地理信息、反思质疑、区域比较、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综合运用等能力。

    三、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纵观国内外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批判性思维技能融入各学科教学是重要策略之一。

    1.凸显地理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培养

    (1)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思维,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地表空间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状况,也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只有用全面、综合的思维面对地理事物,才能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领悟地理原理与规律,抓住地理学的精髓。

    (2)营造民主的地理课堂,鼓励学生质疑。一些研究表明,只有在愉快、自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迸发出独立思考的能量。因此,地理教师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并肯定其价值,鼓励师生间的对话甚至辩论,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从自己观点的对立面进行阐述,并提供论据支持,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创设独立的空间与时间,促使学生反思、质疑、总结。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业负担较重,他们普遍缺乏独立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反思、质疑、总结。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对讲授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于一些拓展性问题、简单的推理、知识与方法的归纳、总结等,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树立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信心。

    (4)增加地理科学发展史的教学,促使学生质疑、探索真理。随着人类对宇宙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发展甚至推翻已有的结论,提出新的见解与论断。而提出新的见解需要很大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科学家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会提高他们的求知欲、质疑和批判的能力。

    2.强化地理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练习形成的合理的活动方式。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不是学生天生所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来理解与其生活相关的问题。同时,也要认识到 “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进行,逐渐增加教材的复杂性”。

    (1)引导对话与交流,培养提炼地理信息、反思质疑、推理论证等技能。地理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重复记忆书本知识,他们能在此过程中敢于接受他人的质疑批评,体验到辩证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自身提炼地理信息、反思质疑、推理论证等地理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

    (2)进行示范性教学,培养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技能。班杜拉的观察理论中曾提到,个体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对他人的观察与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做好榜样示范,敢于接受他人的批判与建议,提出对教材的新的认知,善用推理,将论证过程与依据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地理学特有的观点 (区域性、综合性、发展性)去学习、研究,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技能。

    (3)构建地理问题链,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关于“提问”,最著名的是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其中的关键就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论证说明、对比反思、形成合理解释,做出自我判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通过分析论证后得到答案或方案。在整个过程中,高中生的地理批判性思维技能得到较好的训练。

    四、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示例

    1.实践案例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内容,来探讨苏格拉底问答法,即“问题式教学法”在培养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上的具体教学流程。在平时的考试中,遇到气候的成因、特点时,很多学生的答题情况都不太好,他们大多数只是凭借记忆去做题,一旦题目换一个背景,他们就会不知所措。经过分析发现学生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好的原因是:本节内容为自然地理知识,能否掌握好的关键在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真正理解,但很多时候地理教师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运用传统的“描述式”或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倘若记忆出现偏差或者考题稍做变换,在考试中就会失分。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一系列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相互讨论、思维的碰撞,参与到对知识的推理论证中,那么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势必要好很多。

    2.实践案例的实施

    美国学者G.Ivan Hannel借鉴苏格拉底的反诘术思想,总结出了一套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系统性苏格拉底问答法,即“中心问题”+“批判性思维七步骤”。表1为“问题式教学法”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前文提到的“问题式教学法”,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推理论证后得出结论。同时,本节的教学还运用了以下培养途径:鼓励学生质疑(如步骤二中的提问“你们还有什么問题”)、创设独立的空间与时间(如步骤一中提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对话与交流(如步骤二中的“学生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

    本文从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技能两方面,提出了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希望此文对同仁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