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赵黎
摘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是发展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服务主体。文章基于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就合作社组织运作及其在为农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展开研究,针对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参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行分析。文章认为,牛首合作社通过“农机服务一体化、特色产品品牌化、经营管理联合化”,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作为当地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牛首合作社同时保护了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体现出合作社对社区公益性服务内涵上的拓展与提升。
关 键 词: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平台
一、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石坝社区南京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地处南京30公里半径都市圈核心的西南部,位于国家级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苏省级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之间的拓展区,是南京市南部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组团及牛首-云台绿色走廊建设带。牛首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金318.6万元,当时由南京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注资260.5万元)和谷里供销合作社(注资50万元)发起成立。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谷里街道的集体企业,也是合作社唯一的大股东,成立于2001年。当时的公司法人张端喜本来是另一个街道农服中心的一把手主任,在当时分流中心主任的过程中,张端喜调到了谷里街道,开始负责这边的工作。
当时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把当地拆迁农户集中流转过来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2006年成立牛首合作社后采用保底分红形式,规定无论合作社亏本还是盈利,合作社每年支付给农户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年递增12元。由于当时牛首合作社和靓绿公司的法人都是同一人,资金往来有些混乱,管理也不太规范,于是在2017年下半年规范园区管理的过程中,在谷里街道领导的协调下,牛首合作社和靓绿公司开始分开管理。按照街道要求,公司交由另人负责,合作社理事长张端喜也开始退出公司的经营,全权负责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运营。
谷里街道辖区面积91平方公里,共有11个社区(村)委员会,常住人口3.84万人,流动人口1.58万人。2012-2017年,谷里街道连续六年获得南京市镇街分类考核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一等奖,是南京市20强镇街之一。谷里街道的耕地面积由两个街道合并而成,有两三万亩农田,蔬菜种植面积23000多亩,还有水稻面积不到3000亩,主要集中在示范园区。南京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主要包括南京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8700亩(设施蔬菜基地与标准化菜地),南京大生现代农业控股有限公司7500亩(其中包括农业科技园1200亩,一带一路国花园1580亩,玫瑰园1200亩,农业奥特莱斯200亩,猩球王国1000亩,乡村康养度假区1200亩),谷里街道家庭农场2870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南京谷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70亩(经济林果基地),南京天盛农业控股有限公司1015亩(黄玉梨种植基地),南京标优美生物农业有限公司503亩(名品花卉苗木基地),等等。2016年,谷里街道率先成为全市首个全域美丽乡村,境内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相继创成。
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入股社员来自谷里街道的石坝社区。石坝社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0多亩,包括水田1900多亩,旱坡地1100多亩,下辖18个村民小组,已有14个村拆迁。社区现有居民1095户,常住人口3000多人,流动人口286人,共有低收入户65户,低收入人口124人。石坝社区是农业大村,主要以种植为主,2006年至2007年间流转2400多亩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全部用于万顷良田项目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并发展成为以旅游为目標的休闲农业示范区。
如今,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有连片钢架大棚5000亩,有机叶菜防虫网500亩、温室育苗中心2500平方米、保鲜冷库和包装配送中心500平方米、农资连锁超市100平方米,各类农业机械96台套,已建立起完善的蔬菜田头生产电子档案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引进蔬菜、林果、水稻等国内外新品种70多个,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8个、GAP认证2个。合作社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机、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蔬菜生产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产业化示范单位”、“江苏省农业优秀企业”等。
二、合作社的组织与运作
从2017年到2018年,谷里街道对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清查核资,将过去通过合作社实施各类项目所形成的资产作为合作社集体资产进行核算,包括农机等大概共计1000万元左右。靓绿公司作为合作社唯一大股东,也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同时,按照第二期流转土地的农户作为社员,并吸纳171名街道低收入农户参与。如今,合作社共有成员709户,主要分为三类成员:一是石坝社区以土地承包权作价出资的农户,共计 707户;二是靓绿公司作为团体成员,集体股股份占将近一半;三是谷里供销社作为团体成员,以资金形式入股10万元。土地入股的707户农民全部通过石坝社区统一流转土地,再由社区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使用土地。石坝社区与牛首合作社的流转合同期限为2011年到2025年,流转面积为5500亩,其中属于707户社员的土地涉及2673亩。按照“保底流转、分段递增”的原则,合作社确保流转土地按每亩500元为基数,每年调增12元,给予流转农户保底费用,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兑现。另有300亩土地也是石坝社区流转给合作社的,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目前,合作社拥有常年固定用工为40多人,合作社都为员工上了意外伤害保险。
牛首合作社的经营业务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版块,即农机服务板块、蔬菜种植板块和大田作物板块。此外,合作社还成立了江宁区第一家“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水平。
(一) 农机服务板块
1.提升机械水平
牛首合作社目前拥有包括激光平地仪、全自动上土机、碎草机、碎木机、搅拌机、蔬菜移栽机、播种机、育苗播种机、叶菜收获机、韭菜收割机、葵花脱粒机、大棚王等96台套各类农用机械。合作社早期农机具购置以政府支持为主,例如第一批农机采购所需200万元,市农委扶持了100万元,谷里街道配套了100万元。其他农机购置费用主要通过合作社承接绿色还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补贴等项目资金补助所得。目前合作社有机库1个,为2016年度江苏财政补贴农机库。合作社成立了谷里蔬菜机械化生产服务队,共有5名技术员(机手)提供农机化服务,为合作社聘用人员。合作社制定了工资标准和农机手作业服务补助标准。生产服务队工作人员不拿固定工资,其收入包括了基本工资、绩效考核、加班补助等几部分,平时为基本工资和加班补助,年底根据个人工作服务状况和合作社销售效益获得奖金。此外,合作社鼓励机手平时多出去提供服务,例如外出打田,合作社每亩会提供50元的补助。
牛首合作社建成100亩设施蔬菜农机化、标准化示范方作为培训推广示范基地,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目标,2018已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生产技术培训23次,培训农民2200人。如今,牛首合作社已形成水稻全程农机化生产技术规范、蔬菜育苗机械生产技术规范、叶菜类品种全程农机化生产技术规范、茄果类品种主要环节农机化生产技术规范,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操作流程,申报了南京市企业标准30多条,为当地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服务标准
牛首合作社常年为周边农业企业、合作社及農户提供农业机械服务和农业机械作业托管服务,为全街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为本社6000亩土地提供整地、开沟、起垄、播种、收获等服务,同时还为谷里街道6500多亩的土地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牛首合作社制定了农机服务收费标准,对每个品种、每种服务都有相应的标准。由于牛首合作社主要是承担政府服务农业的职能,所以制定的服务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以保本为主,有时甚至赔本经营。比如平整地服务,市场价格要每亩80-100元,合作社只收60元。对于植保飞防服务,市场价格一般要每亩10-12元,而合作社只收7元。2013年,合作社制定的农耕机大田作业服务收费标准为每亩35元,这连当时作业机械的油费都不够。当时服务定价低的原因是为了推广和鼓励农机使用,让农户了解合作社机具的服务性能,以及与人力相比,农机作业对整个生产环节的促进作用。如今,街道所有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基本都由牛首合作社来承担。值得指出的是,合作社机手到服务的田间作业,对诸如毛豆、向日葵等蔬菜机械作业后,秸秆直接还田,不需要再拉出来,这达到了既省工又生态的作业效果。
(二)蔬菜种植板块
1.承包经营和统一管理相结合
牛首合作社有3200亩的蔬菜种植区,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提供生产设施,农户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面积、不同种类的大棚。合作社建造大棚的成本大概在每平方80元左右,一亩田需要4万多元。这样的建造成本属于较高等级,不过这样也保证了建造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一个大棚的预期使用寿命为10年,然而其实际使用寿命往往超过10年。合作社2006年建造的大棚,至今还在使用。在合作社租用大棚种植的农户有89户,基本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承包农户。承包农户与合作社的租赁合同为一年一签,租用合作社大棚的租金为:6米普通大棚每亩1000元,半米钢架大棚每亩1800元,连栋大棚每亩2400元。合作社提供生产性用水和生产性用电,按年度向农户收取水电等相关费用,灌溉设备由农户自己解决。合作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承包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组织不定期抽检,如果在抽检过程中发现农药超标或者使用禁用农药的情况,合作社对超标农产品会进行当场销毁,如果发现三次以上,合作社会终止合同。
牛首合作社统一种植的300亩土地由合作社的员工进行管理,主要围绕韭菜、小青菜等常规配送菜进行种植。此外,作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有40多亩水稻、40多亩旱地油菜和200多亩蔬菜,也都由合作社负责种植,相当于谷里街道托管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指定生产负责人,并出台了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统一销售和配送
牛首合作社农产品统一销售和配送经历了一个过程。一开始合作社集体种植的时候,由于当时只有5个品种,品种比较单一,蔬菜集中上市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几万斤,卖不掉的就只能扔掉。后来合作社就找一些经纪人到田头进行采购批发,但由于田间道路不够宽阔,采购车辆过来后,导致道路拥挤、无法通行。2013年下半年开始,合作社开始建立起田头结算中心,并与南京绿篮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南京绿篮子公司在南京市区的30多个农贸市场都有摊位,合作社在田头结算中心与南京绿篮子公司完成交易后,后者可以直接把蔬菜拉到各地的农贸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农户不用再自己跑出去卖菜,二是合作社能够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更加有效地监管。合作社通过田头结算中心对农产品进行检测,质量安全监管也更为规范。根据合作社的销售情况,合作社会和承包农户签订种植与收购协议,指导并协调农户进行农产品开发与销售,并优先按当时当地市场批发价格收购承包农户的农产品。农户种植的蔬菜有90%以上是通过合作社的田头结算中心销售到南京农贸市场的。
牛首合作社自己种植的蔬菜主要以净菜形式配送到企事业单位食堂等机构。合作社建立了1个净菜加工中心,拥有削皮机等相应净菜处理设备。当合作社自己种植的蔬菜不足以配送的时候,合作社也对外进行采购。合作社自己种植的蔬菜以常规、用量比较大的品种为主,同时,合作社出于生产成本、本地气候等因素考虑,明确提出自己不会种植的几种类型,例如胡萝卜、土豆、大菠菜等。配送价格每周报价,基本是随行就市。合作社通过净菜配送所得收入构成了合作社收入的主体。2018年,合作社纯收入大概在1600万元左右,蔬菜净菜配送的纯收入达到了1400多万元。
(三)大田作物板块
牛首合作社有2000多亩水稻种植,由6个家庭农场管理,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栽插、统一防治、统一收购,实施全程服务。合作社加工成香米后,通过合作社的品牌对外销售。家庭农场独立经营,但只负责田间生产管理,平时服务管理由合作社统一操作。家庭农场支付的各项费用,都是成本价格。
此外,合作社还有100亩的水稻是自己种植的。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由于田间管理不存在大的差别,两者的粮食作物产量也相差无几,一亩地产量为1000斤左右,并根据气候会在800-1100斤左右浮动。
由于谷里街道的水稻面积实在太小,牛首合作社在外面建起2个仓库,每年收50多万斤稻子。这两年国家稻米收购价格一般为每百斤140元,合作社的收购价格为每百斤180元。稻谷收上来后,合作社委托加工,之后以合作社的品牌对外销售。去年直接销售大米26万斤。加工和包装后,大米成本为每斤3.2-3.5元,对外销售价格为每斤5.5-6元,新型大米销售价格甚至可以达到8元,合作社每斤盈利2-3元,总共利润可以达到几十万元。
由于最近几年实施秸秆还田和科学休耕等项目,牛首合作社生产阶段的化肥用量明显减少。秸秆还田后,原来需要五六十斤复合肥,现在只需要施用十来斤。科学休耕后,合作社开始种植紫英等有机肥作物,改为单季生产后,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左右。
(四)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建设
围绕街道农业主导型产业,为了加快农业自主生产力发展、提升农业品牌化效益,谷里街道由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主导单位,于2018年6月成立了江宁区第一家“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成员单位分别为江苏奇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南京市江寧区谷松家庭农场、南京靓绿植保专业合作社、南京万村黄玉梨专业合作社、南京富蓝特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南京香草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市江宁区孙家华家庭农场。通过综合服务体建设,牛首合作社主要提供了育苗、技术、农机、销售等服务。
在育苗服务上,牛首合作社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定期开展新品种的生产试验与推广,对适宜种植的品种开展工厂化生产育苗。合作社拥有的育苗中心3000平米,年育苗量达到1200万株。成员单位如因育苗设施限制而无法自主育苗时,合作社可以提供其用苗所需。
在技术服务上,为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成员单位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牛首合作社通过看、学、用向成员单位示范展示蔬菜栽培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病虫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解决成员单位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在农机和销售服务上,牛首合作社利用自有配送平台,根据订单量,向成员单位采购蔬菜、水果、稻米等农产品,使用“春牛首”品牌精品包装配送,通过覆盖市区的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食堂、超市等销售网络实现品牌化集中销售,目前合作社直接经营销售农产品年产值已突破1200万元,利润超过10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了成员单位增收。此外,合作社为成员单位提供农机植保等全方位的服务,更加密切了综合服务体各成员单位之间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
三、合作社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打造农机服务平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随着谷里蔬菜产业规模的扩大,劳动力资源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当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持下,牛首合作社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蔬菜产业“机器换人”工程。针对部分蔬菜作物,合作社配备了整地、开沟、起垄、施肥、播种、定值、肥水管理、采收等各类农业机械,机械化的使用大大节约了蔬菜生产成本。通过农机服务,农田整地作业可以为农户节省1000多元,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可以为农户节省50-60%的成本。
(二)打造电商服务平台,增加产品销售收入
通过与南京绿篮子公司合作,牛首合作社逐步搭建和完善特色销售电商平台,建设占地7000平方米的田头集散中心,农户生产的蔬菜通过手机上报销售量,统一进入田头集散中心销售。绿篮子公司为农户统一办理银行卡,通过网上结算,将农户销售产品配送到南京各大农贸市场,实现了基地农产品直销农贸市场的过程,减少了流通环节。目前田头集散中心平均每天销售蔬菜量为23吨左右,高峰期达80余吨,全年可达3.2万吨以上。通过特色销售电商平台,牛首合作社90%以上的农户可以享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除去土地租金后的综合效益在每亩7000-11000元不等,除去人工后,每亩效益可以达到6000-7000元。
(三)打造质量追溯平台,确保源头质量安全
牛首合作社通过对投入品和农产品分别进行监管和检测,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在加强投入品监管上,首先,合作社建成基地投入品供应超市,完善了投入品监管台账,使每个进入生产的农资都有来路可查,对外国购进的农资,实行三证票据管理制度,杜绝了违禁药品的存在。其次,合作社落实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责任,相关生产管理人员分户包干,落实管理职责,将人员落实到户、到田头、到具体事项,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人管,有事做,有责任,按网格化管理从点线面连成一体,确保了责任的落实到位。再次,合作社完善农产生产和用药记录监管,成立了监管平台,与省农林厅联网,合作社有若干名监管员,分田块管理,每个监管员监管12个农户,土地规模有大有小。每个监管员配有平板电脑和手机,抽检数据在田头通过手机就能上到平台。投入品监管随机进行,监管员根据季节不同抽取不同样本,夏季高温时节每天抽取不少于20个农户的20个样本,平时不少于10个农户的10个样本,即1个农户抽取1个样本。通过园区平台的智能化管理和手机APP运用,合作社将种植户生产基本信息资料、农事活动及生产过程、用药情况、投入品监管情况、销售情况等一一记录在案并录入平台,检测数据直接发到市农委平台。这样操作即简化了管理程序,又让市民买到的每一份农产品都可追溯。最后,合作社推广运用蔬菜生产的综防体系以及绿色防控生产技术,通过物理化农业设施建设,有效控制了虫源,隔断了虫灾危害。合作社在2013年建成500亩防虫网叶菜基地,解决了夏季叶菜生产害虫危害和用药频繁的情况,确保了用药量的有效控制。此外,合作社实施连栋和8米钢架大棚的防虫网臭氧发生器的实验示范应用,拓展了绿色防控手段和措施。
在加强农产品监管上,牛首合作社规定,凡是进入田头结算中心的蔬菜,在上市前十天需要提前接受检测,以便更准确地检测农药残留。合作社有2个检测师,每天进行不定期轮流抽样检测,一旦发现农药超标,立刻进行分析,对国家违禁农药的情况,会及时上报。此外,街道也设有监管站,每个社区分派网格监管员,不定期到合作社和园区进行抽检,每次都要抽测十余个品种,上传监管图片和数据。街道以对生产资料投入品监管为主,属于政府行为。而合作社同时对投入品和农产品进行监管,属于企业行为。
四、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理解和把握适度规模经营的“度”,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牛首合作社的案例也特别反映出这个问题。在座谈中,合作社理事长认为一个家庭农场的合理经营面积需要得到科学测算。针对稻谷作物,通过水稻全机械化服务,一个家庭农场可以经营几百亩土地,但是对于蔬菜作物,二三十亩的面积也许是较为适宜的情形。可以看出,适度规模经营在不同的作业方式、作物种类、产业形态上存在差异化的最优状态和适宜标准,并没有统一的或固定的模式。因此,即使是在同一个服务组织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二)合作社参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这需要特别关注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农户、特别是服务小农户的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合作社发挥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以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主。牛首合作社通过成立全区第一家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生产服务综合平台,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机制,为家庭农场和其他成员单位提供育苗、技术、植保、农机、销售、质量监管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快促进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融合发展,为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出了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三)劳动力资源短缺
解决劳动力资源短缺也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牛首合作社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一样,也遭遇到劳动力资源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太高的挑战。牛首合作社原来每个工人每天用工成本为三五十元,现在每天需要一百多元。更为主要的是,劳动力资源短缺使得合作社聘用的员工呈现老龄化趋势。如今,夏天干活的员工几乎都以六七十岁为主,三四十岁的临时用工变得非常紧缺。合作社去年有一个六十多岁的临聘工人在打工时去世了,合作社在为其缴纳了意外伤害保险的前提下,还赔付了42万元。劳动力资源短缺、价格上升和老龄化,导致合作社用工成本明显增加。而农业生产组织日益增加的成本支出对市场价格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对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也会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
牛首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和谷里街道的全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途径,努力打造合作社自身的品牌化运营和创建工作。针对家庭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合作社在农机、育苗、植保、技术、销售等各个方面,提供全程服务,从生产管理和产品品控到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都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化效益。合作社积极拓展各种渠道,通过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建设,加强了各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了各成员单位协同合作的发展关系,对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生态宜居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牛首合作社通过“农机服务一体化、特色产品品牌化、经营管理联合化”,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转型。
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牛首合作社的组织性质带有明显的公有特征。合作社理事长曾经在街道担任主任职务,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发展也一路得到了地方政府和谷里街道的全力扶持。相应地,牛首合作社也承擔了街道为农服务的各种职能,凡是街道范围内一家一户涉及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化服务,都由合作社这一服务平台承担并完成。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牛首合作社在保护当地农户利益的同时,也通过对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可以说,这也体现出合作社对社区公益性服务内涵上的拓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