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策略
时筱淞
随着信息产业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视阈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具有接受新鲜事物快、眼界开阔、自主意识强的特点。然而在就业意识方面,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就业观的就业意识,为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难度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培养契机。将就业工作与全媒体背景深度融合,利用全媒体手段做好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树立就业意识、开展职场模拟活动、强化心理素质,充分调动大学生就业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使网络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意识养成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媒体,指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带动传统媒体,形成深度融合衍生产物,采用各类媒介,凭借各类终端提供给用户实时的信息,实现信息在空间、时间层面与大众需求形成高效的信息资源环境。目前,随着我国全媒体的不断深化融合,涌现了很多新兴技术及衍生品,5G技术、VR、区块链、AI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向大众生活进行深化普及,在带给人们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就业形势。技术的革新也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正是人们视角的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与传统的思维方式有了些许不同。而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影响较大,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看待问题角度更加前卫,思路更加宽泛,相较于长辈们的视角有了更加新式的理解。对此,伴随全媒体的飞速发展,如何把握发展脉搏,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方式,是当前视阈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意识的现状
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这一代的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曾冠以“Z世代”的标签。从早期的手机、短信,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VR和AI智能等,伴随技术革新,衍生的产品多种多样,加之自媒体的丰富发展,拓宽了他们的言行输出渠道和思想表达渠道,增强了大学生与互联网的粘性,这也使“95后”、“00后”自身带有思想多元化、性格个性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主观意愿表达强烈的特点。在全媒体视阈下,出现了与传统就业观念不同的就业形式,如更加注重时间弹性、自主性強、角色平等就业观念,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更加现实,个人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实现、个人职场适应性与趣味性等的渴望更加迫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多数在校生在毕业前后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模糊,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不清晰,参加就业招聘会不积极,对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力认识不清。出现了很多“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学生,这些问题归因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二、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当前网络媒体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展现自己或发表看法的平台,然而有关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不良价值观渗透其中,随着娱乐泛化的影响,拜金主义、低俗内容行为等充斥平台,博人眼球的同时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很多大学生开始热衷于这种娱乐或者低俗势利的内容,并竞相模仿,久而久之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开始具有不劳而获、等靠要、想出名等侥幸心理,就业意识淡化,追求享受,对于自身就业开始追逐时间弹性自主的自由职业,如:微商、网络主播、网络兼职、网店等,对常规就业不予重视,而网络对于传统的早八晚五、996等工作形式的大肆报道,也影响大学生对于常规就业的接纳程度和适应程度,甚至看成是一种“框架束缚”,加之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发展,跳脱出“框架”的渴望程度更加迫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影响正向的就业意识的养成。
(二)轻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高校给大学生所开设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学生并不重视,常规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就业的重要性,内心往往认为就业离自己还很远,对于冰冷的宏观数据与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只在当时短暂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严峻的形势在大学生眼中逐渐淡化,没有形成持续影响;加之大学生思想仍然固化在“高中”及“后高中”时期,对于角色的转变并不彻底,同时对于大学开设的课程仍然停留在重视专业课和通识类的部分课程,对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往往很少拿出时间去消化理解,甚至对于就业指导课产生排斥,对于开展的各项促进就业意识的活动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积极性差,这也为就业意识的培养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个人性格心理影响。当前大学生注重个人发展,寻求个人在就业职场中的归属感、成就感,个性张扬,思维发散,就业需要匹配自身的兴趣爱好,内心渴求弹性时间工作制,对待上下级愈加趋向于平等沟通。然而个人职场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印象多为约束力强、不平等、压抑个性施展等负面印象,并受网络媒体部分不良职场氛围渲染的影响,大学生内心多有忌惮、不自信、被束缚、压抑、不公平对待等心理预设,导致对常规就业望而却步。此外,受70后、80后工作状态的影响,很多95后和00后的大学生见证了父母这代人的工作艰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赚来的收入较少,而对于目前不良网络媒体导向下,明星梦、直播等就业新形势在短时间会积累大量的财富,更多的青年人开始追逐“赚快钱、赚大钱”的圈子当中,对于内心自我就业观方面显得浮躁、追求出名,而不再注重自己的能力,更加注重外表的修饰和言行的浮夸,对传统就业出现了排斥,不想以父母的“框架”进行就业,而是以全媒体的背景下,走“新式”就业,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和弹性时间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亦影响客观就业意识的形成。
三、大学生就业意识养成策略
(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三观”
思政教育在学生工作中处于统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塑造就业意识。日常工作中,积极以工作典型作为实例素材深化就业对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性,突出敬业奉献精神,选取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典型,进行职场化教育,并采取职场发展正反典型对比,强化就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其次,引入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劳动模范,以鲜活的素材做好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养成,树立就业目标,做好职场规划,深度挖掘劳动模范背后辛勤付出的过程,把握个人价值实现与集体利益、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结合点,大力发挥忘我的奉献精神;再次,结合丰富教育手段,通过开展就业主题班会、学生就业观座谈会、一对一帮扶活动、职业规划交流等充分了解学生就业观念,掌握发展动向,及时干预,辅助学生形成客观可行的就业规划,剔除不良意识或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及时解答学生对于职场的现象及制度方面的问题,真切的将真实的职场环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网络传播广泛、不良价值观的事件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观、做好正确导向,教育学生应脚踏实地、提升素养,切勿眼高手低、盲目自信。
(二)开展模拟职场活动,寻求职业的定位
适时引入模拟职场活动,通过设定社会各行各业的职场角色、给出人员管理架构,通过给定需要完成的任务量,由学生进行自主安排讨论,并在运作过程中切实体验工作过程,并间接培养就业意识,通过对各行各业的体验感悟,了解工作内容、工作衔接、协调沟通、逻辑表达等综合能力,让学生真切感觉到职场交流、职场沟通的大环境,职场如何运作、对内部的关系与对外部的关系的区别,在校期间做好职场化气质的塑造,为今后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可分组组成竞标团队,提前给定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司进行抽签,并将本团队虚拟化为该公司的竞标小组,代表本公司将自身具有的优势展现在大家面前,并给定课题进行多团队竞标,通过竞标比拼,了解职业化氛围,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缺点,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突出优势,注重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辅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提炼认识,为后续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找到着力点。
(三)做好就业心理调适,疏导就业的压力
面对就业,大学生应提前做好心理调适,客观看待大学生活,提高自身能力,塑造职业气质,增强自信心,对不自信、悲观心理及对就业排斥的大学生及时做好心理干预,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团队素质拓展、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等手段对毕业生心理压力和不良心理问题做好疏导。大一学生做好角色转变和职业规划、就业观的心理建设,初步接触职场环境,了解公司性質、掌握公司运作、明确主体各部门分管事项与职能,明确宏观就业形势;大二做好大学生生活与就业目标的契合点把握,依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自身能力,做好行业筛选与职业规划,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并根据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大三做好就业压力疏导及就业择业工作,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深入实际公司单位开展实习活动,将大学专业所学得以运用,并查漏补缺;大四做好求职应聘的心理调适,及时消除因就业碰壁导致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心,明确优势,感知不足,弥补短板,并强化自身自信心,通过开展职场模拟、部门运作模拟和交流谈判等内容,不断强化心理建设,广泛找寻话题点开展讨论。通过日常做好学生心理建设,使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冷静、理性的发挥自身优势,迈好走入职场的第一步。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在全媒体视阈下,就业观念与传统就业观出现了明显不同,为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高校应积极发挥育人职能,做好思想引领,丰富教育手段,积极利用全媒体中合理的成分作为教育素材,不合理的部分作为反面警示教材,以鲜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就业意识的养成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让学生从负面的、不良的环境中走出来,站在宏观的角度上积极审视自身能力,把握当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树立人生目标,注重学生心理状态,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帮助当代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学生转变为职场新人。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