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语言是记录人类思维活动的符号,是人类沟通与交流所使用的工具,文化是语言生成的内在动因,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外部条件,二者存在着“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部分英语教师一直强调的是怎么学好这门“语言”,但却忽略了语言具有的文化属性,导致学生学习时了无兴趣,而且存在中式英语现象,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渗透文化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文化意识;学习兴趣;教材内涵;跨文化;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廖慧瑜,惠州市实验中学。

    一、引言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任何一门语言都同时存在“共时”和“历时”这两层关系,其中历时关系指由语言的时代演变而产生的现象,包含经济、地理、社会、民族等多种要素,由此导致的时代差异性和语言内蕴差异的变迁关系。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语言是文化的載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外壳,体现着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方式,在历史的变迁中同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二者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各个方面。由此观之,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那么教师就需要从文化和语言两个层面入手,通过阅读教学剖析语言,挖掘和研究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在习得目的语的同时,熟悉其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学生才能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理解、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

    二、设计文化导入,启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将文化列入考纲之中,但是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永远不可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因此,教师可以以阅读教学为基础,为学生讲解阅读教材中的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中存在的文化因素。教师在讲授文章时,就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开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钥匙,也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关键。通过文化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更好地开展文化知识教学,从而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笔者为学生讲授的课程“History and traditions”,课程从英国文化与社会角度出发,在阅读到英国部分时,笔者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开展,在导入文化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如当讲解到首段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如黑斯廷斯战役,最终以William the Conqueror获胜而告终,也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转向繁盛的标志。再如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结局为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是也促使了两国中央集权的发展。又如《大宪章》在英国资产阶级史上发挥的作用,间接推动了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而讲解到第三段时,从空间角度看,英国由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群岛组成,还有足以引发学生兴趣的“大本钟”,是坐落于泰晤士河的英国地标,也称为The Elizabeth Tower。通过在阅读中导入相关的知识介绍,可以避免生硬地讲解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持续保持专注力,而且从文化背景中还学习到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容量。

    三、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观念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基础,对提升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是从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的过渡阶段,其中囊括了许许多多的西方文化知识,无论是文章选材、教材内容、修辞语法,还是语言背景知识等,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从教材入手,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授课,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和文化因素,在授课时同时指出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观念。

    例如,笔者讲解课程“Cultural Heritage”时,将课上的阅读分成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带学生泛读一遍课文,同时从语法角度为学生讲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这里以语句“A committee was established to limit damage to the Egyptian building and prevent the loss of cultural sites.”为例,出现了被动语态和现在分词作定语。因为英语需要遵循先主位后述位的语言结构,即先出现已知信息后出现未知信息,即所谓的事实与评论关系,同时受限于英语的句法结构,被动结构和后置分词作定语比较多,而且通常采用被动形式才能符合主述位理论,这与西方文化崇尚自然与客观实在性密切相关。然后讲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讲解Nile和Aswan Dam,其中尼罗河又分为白尼罗河(White Nile)和青尼罗河(Blue Nile),如果没有确切讲解,学生很容易认为后者是“蓝色尼罗河”。在最后阶段,笔者还设置了阅读分析和总结,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文章细节、逻辑等,同时总结出不超过50个字读后总结,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文章背景和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其语言和文化意识分析能力。

    四、丰富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指在日益深入的国际交流环境下,从本民族视角下,长期立足于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解构和融合,长此以往,融合和解析后形成的多元民族文化,并且随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而产生的多元思想,如文化、风俗、习惯等。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在讲解内容时提升课文的内容承载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那么必然难以掌握语言的有效学习方法,更难以深化对英语语言的元认知。

    例如,笔者讲授的课程“Diverse Cultures”,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多民族文化,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阅读时间就是介绍文化的有利契机。课上通过阅读材料为学生介绍Chinatown,如首段讲了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全美最大和最古老的,也是最具有人气和活力的;第二段是讲述了唐人街的形成原因和历史贡献;第三段介绍了唐人街的历史沿革和名字的由来;最后一段是唐人街为美国带来的贡献,以及其对于中国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通过介绍唐人街所处的时代背景、形成原因、发展沿革以及所做出的文化贡献,应用英语来讲解中国文化,使学生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以中国人的视角去观察植根于美国的中国文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对身处异国他乡的民族文化产生新的见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跨越民族去审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持续探索语言文化的意识。

    五、扩大阅读领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过去,一些教师经常强调的是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的阅读教材,阅读固然是能够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但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就像一口永远填不满的水井,每年都会融入大量的新知识,产生新的文化思潮和观点。由此可见,只依靠学习课本提供的素材远远不够,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引入一些课外阅读素材,将课外阅读视为课内阅读材料的延伸,以此来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通过扩大阅读范围,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有助于其了解英语文化思潮,而且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其中的词汇、语法等,以此来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

    例如课程“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阅读是培养和形成语言和文化解析能力的过程。而通常情况下,教师为学生阅读提供的教材就是基础课本,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从长远看,阅读学习不仅仅只是“阅读”,也是一个同步提高写作、词汇、语法等英语技能的过程。无论是从学习质量还是阅读能力看,扩大阅读量是提高学生阅读和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每节课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助于学习英语和文化的读物,如Walden,Book Worm,the moon and sixpence等,以及一些科普文章,如G.C.索恩利的Oil通過增加阅读量,既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保障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测试时可以有足够的知识去应对,同时在阅读英文原著时,还可以学习西方作者的思维,从文章中体会英语作家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并领略英语文章中的语言文化之美。

    六、比较英汉文化,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英语植根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属于印欧语系中的一支,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系植根的历史源泉、文化土壤、社会背景等差异巨大,所以语言背景下衍生的思维、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语言规则、词汇生成等也完全不同。因此,借助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阅读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两种文化差异,通过文化解构帮助学生认识英汉文化存在的差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比较文化思维,建立双语思维。

    例如,笔者执教的课程“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上课时为了便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比较意识,笔者从阅读中抽取一些语句为学生讲解其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这里以“Festivals are celebrated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y have a wide range of origins”这里第二句出现了代词They,因为英语常用代词,规则为第一次出现名词全称,第二次用它的半称代替,随后就全用代词指代,这是两种语言的差异之一。再以“People celebrate to show that they are grateful for the year' s supply of food”为例,英语是形合语言,以连接词和各种关联词连接,这里出现的是That宾语从句;而中文讲究意合,通过内在逻辑连接句与句。通过在阅读中插入一些语法解析,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能从其中比较这两种语言背后渗透的文化背景,了解为什么英语国家会形成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从而透过语言对比文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渊源。

    综上所述,了解语言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计划而言,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同样也需要透过语言让学生看到其背后的文化知识。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当以语言教学为文化解析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解读和跨文化意识,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从思维、知识、语言三个层面进行文化解读,将文化渗透到英语课堂中,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帮助学生在高级英语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志娟.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的英语阅读教学分析[J].海外英语, 2016(16):57-58.

    [2]李雯婧.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理解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6.

    [3]李志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32(12):27-30.

    [4]王瑞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山东师范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