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校本实践

    鲁慧俐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形成新的师生共同体,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操平台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师生学习共同体; 专业教师; 育人

    中图分类号:G456?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21-001

    教师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教授,也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构建“师生学共体”,可以帮助师生围绕共同的学习问题,加强交流配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等你”“助你”“让你”的转化过程,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一、师生融合——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

    师生共同成长需要创建能让教师和学生“融合”起来的文化。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每个人在人生奋斗路上的明灯。创建师生读书会,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也是加速教师发展的重要选择,更是促进师生友好关系的桥梁。通过每周二中午一小时的时间,确定好主题,教师和学生以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辩论,读书会上,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大家一起讨论、分析。通过创建师生读书会,不仅能增长教师和学生的学识和见识,还能增加师生之间接触、共同学习的机会,更能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

    二、师生对话——创新课堂教学

    (一)通过交互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合作是共同体的重要特点,其意义不仅在于合作,师生学共体成员之间的交互,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通过构建学共体平台,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通过日常交往活动,创建平等的学习关系;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深化与学生的日常交往,创建平等的关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协作活动,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对自身观点进行调整。

    (二)借助“混合”教学模式,打造师生新型学习共同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先进,信息技术引入到了教育领域,特别是超星泛雅等教学平台引入进课堂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趋势。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设计,将互联网络与传统课堂教育结合起来,有效弥补了单一的互联网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缺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性。

    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可以通过教师自主建设符合教学的资源,打通线上线下课堂的连接通道,构建移动的课堂,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教育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并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超星泛雅平台的优势在于:第一,激发学习主动性:对于教师和90后、00后的学生来说,微信是最普遍且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超星泛雅基于微信生态圈,将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效性。第二,共享学习资源:超星泛雅平台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精品课程等,共享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化、多样性的教学与学习需求。第三,增加互动交流的机会:超星泛雅平台通过构建线上课堂,提供线上签到、点名、测试、布置作业、答疑讨论社区等功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展开互动交流,大大弥补课堂交流有限的不足。第四,更好进行教学监督与评估:通过智能大数据,在线实时跟踪教学过程,监督学生学习进展,掌握阶段性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估。

    三、师生互补——创设“一对三”的寻师制

    通过构建寻师制体系,建立“学校统一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种“人人承担育人任务、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在也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增长教学教育经验。

    首先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以1:1:1的比例组成学习小队,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合适的、喜欢的教师组成师生合作小队,在生活和学习上互助互补,共同进步。结对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及时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管理小组方面进行小课题探究,增长教育教学经验。

    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首先要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成为他们所信赖的朋友,在学习上能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在思想上能互相交流、倾诉,在生活上能有所支持、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谈心、交流、鼓励、和帮助解决学生困难,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心换心”的教育原则,每个人都想得到关爱的,每个人都想表现自我的,每个人都是想要成功的。虽然教育是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可以起到激励和抑制作用。

    结对教师平时需不定期和班主任协调,使小队成员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结对教师的教育和鼓励。在小队开展活动时要有目的性、针对性,通过不同的形式在达到共同的目标,方式可以是讲座、唱歌、体育比赛、阅读比赛、辩论大赛等。小队成员中如有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困惑大家一起帮助解决和协调,让小队成员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可以信任的集体。

    综上所述,“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有共同愿望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有效互动,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它倡导学习者在集体环境中,深化彼此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深化其能力素养。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中职‘三体一圈主动德育模式构建的校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批准号192405629)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敏.以“混合式”教学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J]青春岁月,2019,(23):234

    [2]李红.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8,(41):9-10

    [3]尚延联.师生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读写融通”实践探索[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