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胡兆清
阅读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既关注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又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这种方式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坚持的。
一、注重初始化基础的引申
课堂阅读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时,不要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之后,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原始体验、矫正原始体验、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原始体验的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学情的,才真正能够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二、教师应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课外自由阅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
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包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出“平等中的首席”的主体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运用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
2.参与生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
“对话—生成”型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的主因要素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更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在学生对文本有基本的把握后,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大家读完范进中举后,他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和張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地方标记出来,想一想背后隐含着什么?从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自主合作探究内容,完成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与文本形成碰撞。
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
3.因势利导,指导语文学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各种具体阅读的方法等。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如我们学习写景散文时,可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分析赏析意境的方法等。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也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4.善留空白,扩展深化课堂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
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延伸到书报杂志名篇名著,以培养学生语感,增加积累。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应通过交流展示等形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可控的高效的课内阅读。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我们也可以此为契机,使学生系统地涉猎中外名著,获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乡初级中学(44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