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镇特色扶贫巧中见优

    彭志萍 周淼葭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峰镇在资阳市雁江区东南部,是离城区33公里的一个小城镇,因境内凤凰山建有东峰寺而得名。最近两年,东峰镇在精准扶贫中,巧做加号,巧中见优,在“精准扶贫+” “金融+”等方面注入鲜活内容,五大扶贫工程干出了实效,在脱贫攻坚与发展产业上做出了实绩,居民的生活出现巨大变化,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精准扶贫+” 走特色扶贫之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内容和省市区相关决策部署,东峰镇通过创新东峰特色扶贫路——“精准扶贫+”,做好做实了贫困户的日常帮扶。

    精准扶贫+教育。东峰镇树立了“学生强则家庭强,学生福则家庭福”的理念,注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子的教育问题,致力用知识武装提升,“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无一人因贫辍学、无一人因上学而负债。2018年上半年有5名大中专学子领取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共计3750元,下半年已有10余名大中专学子申请雨露计划补助资金。通过“一季度一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宣传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贫困寄宿生活补助、学前资助、教育扶贫救助金等30余场、覆盖200余户。

    精准扶贫+医疗。东峰镇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对象,遏制“因病返贫”对象出现,加大医疗卫生扶贫政策宣传,集中培训30余场200余人,入户宣传1000余人次。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2018年80余人次住院治疗或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了微支付、零支付。

    精准扶贫+住房。东峰镇紧抓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致力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东峰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34户进行危房改造项目、9户进行易地搬迁项目,实现住上好房子。2018年有7户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项目,并在9月底前入住新房。

    精准扶贫+金融。东峰镇通过三大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精准为导向、以分类为基点、以创新为驱动,通过自我发展或入股分红,提升贫困户脱贫自我发展动力,达到持续脱贫致富奔小康。东峰镇小额信贷共发放44户贫困户贷款合计190.49万元,2018年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申请小额信贷入股资金入股长弘沃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户享受2018年和预发2019年的入股分红现金3600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借给贫困户30户共计15万元,现有9户已归还4.5万元。

    用活“金融+” 扶贫成效显红利

    此外,近年来,东峰镇积极落实省、市、区各级政策,立足实际,用活“金融+”,形成了以精准为导向、以分类为基点、以创新为驱动的金融精准扶贫格局,持續打造东峰特色扶贫之路。

    金融+教育,提升百姓金融意识,树立正确金融理财观。农村常住人口偏老龄化,信息交流少,为解决百姓金融意识淡薄,金融知识浅薄问题,东峰镇联合辖区全体金融机构,走进27个村,走入800余户家庭,提供65场有关贷款融资、投资理财、反假币、辨别民间高利贷、识别非法集资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讲座,让百姓多渠理财,多法辨别常见风险。

    金融+政策,打造特色扶贫菜单,整合资金分类别使用。联合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地制宜糅合政策,设计“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教育支持”等各项政策实施方案合计7种。政府银行强联手,强监督重执行,兼顾实用性,合理性,让每一笔贷款资金的用处有的放矢,用在产业规划发展,创业投入,经济入股。

    金融+机构,精挑高信定点机构,降低贫困户借贷风险。指定小院邮储银行作为东峰贫困户借贷点,要求银行“签约+放款+还款”一站式服务。

    金融+产业,培育本地特色产业,激活集体经济创新性。以“一核三轴多极”的新村发展网络图为重点,规划建设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流转土地15000余亩发展藤椒、杂柑、砂糖橘、李子等特色种植,各村产业齐齐开花,迸发活力。同时,开启互联网经营模式,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就业渠道。

    金融+项目,围绕主干构建配套,谋划多元化小型脉络。通过“整合项目+业主捐款+村民筹资”,实施“一村+一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新村聚居点7个,在建3个;水泥路已修建22公里,正在规划8.87公里;便民道路已修建27公里,规划22.64公里。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集生产运输、生活使用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

    金融+人才,引进专业技术骨干,合理管理优分配资源。形成“学用培”人才链,规划人才培养计划,两年内培养本地技术人才50人。带动贫困户通过贷款进行资金入股,学技术,学管理,在还款后实现自行经营,自行盈利。

    五大工程 决胜全面小康

    在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困难、新挑战的实际中,东峰镇近年来创新机制、转变方式,通过抓好产业、基础、新村、人才、生态“五大扶贫工程”抓实脱贫攻坚工作,决胜全面小康。

    产业培育工程。围绕全镇“五大园区”规划,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让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劳动力”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累计流转土地15000余亩,其中贫困户有3000余亩,形成了大田村的砂糖橘、罗盘村的藤椒、郑家村的蔬菜、高板村的李子、双堰村的青蛙、新观打铁的莲藕、桥亭铜钱高家的杂柑等特色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提高了2000余元。

    基础设施工程。坚持“四个实”原则,强化督查整改,把好质量、进度关,投入77万元确保9户22人易地扶贫搬迁,对120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确保有安全住房。同时实施“大交通、大水利”建设,全镇建成水泥路160余公里,渠系190余公里,山坪塘374座,石河堰36处,蓄水池1075口,泵站6处,实现“道路广播村村通”“通电通水户户通”,电视、网络通讯信号全覆盖。

    新村扶贫工程。创新启动新村聚居、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四大民生工程计划”,采取民主自愿、统规自建方式,已建成新村聚居点7个,正在建3个,入住率100%,形成了以大田村为核心,乐一路、刘大路、丹大路为发展轴,带动沿线12个重点村的“一核三轴多极”的新村发展网络图,出现了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的“五新”格局。

    人才回引工程。出台返乡创业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5项优惠政策,分类建立种养殖、电商、建筑等5类返乡人员人才储备库,成功回引优秀人才37名,争取创业补贴76万元,培育专业合作社43户,家庭农场29户,种养殖大户17户,开办田田圈农产品电子商务1家,带动返乡人员就业600余人,确保农民获得土地、务工、分红、经营性收入,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

    生态保护工程。深化“六顺六干净”工作,通过一季度一评比和一月一走访工作,累计普查污染源23处,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小广告150余个,着力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现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进一步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东峰镇政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