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

    塔娜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包头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别对其进行CT诊断、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诊断,并根据脑脊液病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根据脑脊液病细胞学检查结果,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包括病毒性脑炎32例,结核性脑膜炎12例,脑囊虫病8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3例。对比CT诊断、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诊断准确率。结果 磁共振诊断与CT联合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并且CT联合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诊断准确率,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准确率高于CT或磁共振单独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CT诊断;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人体传递、储存、加工信息的重要作用,支配与控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较好的抵抗病原体的侵犯,但是并不能做到完全免疫,一旦脑或脊髓发生感染情况,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由于人体免疫力的个体差异较大,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病情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免疫能力较强的人群可能不会发病,而反之可能会使患者反复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来说,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本文以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例,分析了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包头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共60例确定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52±2.06)岁,平均病程(1.06±0.21)个月。症状表现包括发热患者23例。意识障碍患者19例,脑膜刺激征患者11例,局现性神经损害体征患者7例。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患者纳入标准为:经脑脊液病细胞学检查确诊患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确保患者具有较强的临床依从性,能够严格按照医嘱实施检查;患者不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意愿较低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并明确疾病类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体操作为:给予所有患者腰椎穿刺,采集患者的脑脊液;采集完成后,运用拨片离心法收集完成患者的脑脊液细胞,然后进行瑞姬氏染色,在光镜下进行结果的读取。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检查过程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检查部位显示不清晰的患者,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提高检查准确率。在一种影像检查完毕后,需要在体内造影剂完全排除后再进行另一项影像检查。设备分别为飞利浦256层CT及GE 1.5T MR仪器。

    CT诊断具体操作:引导患者上扫描床后采取正确的仰卧位,然后诊断人员对患者实施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确定为听眦线,层厚为8 mm,每层之间距离10 mm,各层的间隔时长为3s,检查层数为10层。检查完成之后,给予患者100 mL的碘海醇,经由患者的肘部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

    磁共振诊断具体操作:在磁共振仪器设备中进行扫描参数设置,本次研究患者磁共振诊断扫描参数为层厚2 mm,各层间距离为2 mm;扫描方向从患者的颅脑底部开始,逐渐向其顶部进行扫描,扫描层数为20层。完成后,进行T1WI、T2WI、DARK-Fluid 序列、矢状位 T1WI 扫描,然后根据患者实际,确定是否进行冠状位 T2WI、矢状位T2WI扫描。最后,给予患者20 mL釓喷酸葡胺注射液,同样采取经由患者肘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以脑脊液病细胞学诊断结果为参照,分别统计分析CT诊断结果、磁共振诊断结果、CT联合磁共振诊断结果,确定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得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脑脊液病细胞学检查结果,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包括病毒性脑炎32例,结核性脑膜炎12例,脑囊虫病8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3例。以此作为参照,对三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磁共振诊断与CT联合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并且CT联合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诊断准确率,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 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由于寄生虫、真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造成感染引发的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脓肿、蠕虫感染等疾病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会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同时,该疾病即使是患者在对症治疗后,仍有一半以上概率可能会死亡,或者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临床中非常凶险的一种疾病。临床中,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有效方式,消灭或者是有效抑制病原体在患者体内的增殖,并能够激发机体体液以及细胞免疫机制的恢复,使其能够重新回到正常运转的状态,同时,有效调解或者校正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对患者靶器官的损害,尽可能的保护患者的脑功能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