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

    巫星

    摘要 舆情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以各种信息形式反映出来,是民众的情感、态度和思想状况的综合反映。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网上舆论信息均由电子方式呈现,是以语言文字、数字符号、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方式反映,同时可抽象为电子数据。本文基于论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发展;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

    引言

    当前,我国全媒体以及新媒体对于用户的影响力度已经不亚于传统纸媒的影响度,大量的网站、论坛等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其便捷、速度快等优势迅速遍及到每个用户,可在这个影响力巨大的时代背景下,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网络舆情及特点

    网络舆情,包括“网络”及“舆情”二词,“舆情”的发展已有长久的历史,白话即“舆论情况”,指来源于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态度、观点、表述等的总和,而网络的出现赋予了“舆情”新的特征特质,如生成的突发性、开放性、传播快速性、导向难控性、多线性双向传播等的特点,其从出现到消退,一共要经历孕育期(潜伏)、萌发期(发展)、传播期(顶峰)及衰减期(消退)四大时期。网络舆情的分类形式多样,当前多根据内容对其分类,可分为政治类网络舆情、文化类网络舆情、经济类网络舆情、生态文明类网络舆情、社会类网络舆情(最常见)等。

    2 网络舆情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大量的移动电子设备被研发出来并广泛的使用,互联网更是作为了新兴的媒体,为社会信息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占据了核心地位。网络舆情作为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和互联网一样有利有弊两方面。方便用户了解信息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敏感且风险度较高的问题。可以说网络舆情现阶段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互联网舆情发展的现状:(l)加强了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和依赖。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的舆论信息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现如今,每个用户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并且进行传播,他人可以针对言论内容,进行转发和举报。可见,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与网络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每一位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这类媒介平台进行信息的互动和传播。(2)利益问题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媒介来发表或者传播信息,更多的是想通过网络舆情的产生来发表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需求,尤其是一些较为激进的言论更多的是表达自身的不满,希望利益诉求得到尊重,但是一旦发表或传播的网络舆论影响到他人,就会引来严重的言行举止,最终演化成重大的舆论事件,影响互联网舆论的正常发展和传播。

    3网络舆情数据分析的原则

    网络信息数据是可量化的,它可以把网络舆情、舆论的主观信息内容固化为可把握的线性,供用户选择、由信息数据分析主体选择使用。这是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数据收集统计、价值析出的主旨目标,同时也彰显了网络舆情的社会功用。互联网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舆情信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体育、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众作为互联网参与主体,公众的社会情绪在互联网载体上的公共表达就形成了网络舆情;公众作为舆情主体,由公众(网民)的网络化参与而生成的网络舆情舆论必定具备特定的价值。“价值是作为舆情客体的可见形式表达的社會心理对舆情主体公众需要的满足,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在互联网时代,普通用户也许更关注具有经济价值和娱乐性网络信息,而从海量网络信息中采集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并析出信息数据的社会价值、以供舆情监测及服务之用,乃是公共机构及其决策者需直面的现实问题。

    4 新媒体技术发展对舆情信息更新速度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但使网络社交媒体成为用户传播舆论、信息的新中心,还让信息传播从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变为瞬间爆发的模式,充分展现当前新媒体的开放性、便利性、速食性。基于此,当网络舆论形成后,通过新媒体、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被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更多用户接收到舆论信息并参与到评价、讨论及扩散中,但由于对突发事件缺乏真正的了解或公正评价,导致舆论进一步发酵,影响力逐渐上升,直至新的舆论出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网络舆情信息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在反复的评价、讨论、传播过程中,引发大量关注。若此时网络舆情引导无法发挥足够的作用,不良言论所带来的影响及危害将进一步扩大,甚至带来社会危机。但观察新媒体环境中舆论的发展过程能够发现,无论影响力高低,旧的舆论很快会被新的舆论所取代,此时用户的关注点就会向新舆论转移,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为更好应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挑战,需结合舆情的动态化发展特点,制定连续性、过程性的舆情监管工作制度,要求对网络舆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实时监控,做好舆情风险监督及挖掘,评价舆情等级,针对性开展舆情控制及引导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广泛采集网络舆情信息,并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和筛选,准确辨别舆情信息的真伪,合理规避虚假信息。网络舆情风险预警系统可给出舆情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结合以上结论制定相应的舆情控制方案,避免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渠道进一步扩张,并对大众言论、认知进行正确引导。

    5 网络舆情治理的完善

    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政府首先要做到重视新媒体、熟知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化武器为手段,以新媒体治新媒体,化危机为转机,拒绝硬性打压,使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达到多方协作的目的。同时借助各个平台实现网络舆情的良好回应,实现网络平台实现政务公开,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赢得民心。积极设定网络舆情预警等级,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法律法规建设,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法律法规的建设也是重点,健全权治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网络普法教育。除此之外,要加强与专业第三方的协同合作,完善事件问责机制。

    结束语

    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新媒体基于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平台,通讯工具为实物载体,社会大众为受众及发声群体,实现信息的互通及传播。即时、及时、多样的传播共享各类信息,这也使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的诞生地和承载平台,新媒体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在传播模式、扩散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参考文献:

    [1]邢云菲.信息生态视角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蒋杨.浅析网络舆情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9(22):248-249.

    [3]徐红.网络舆情发展阶段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