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靖宇率部北上濛桦的战略转移及其意义

    巩丽 贾永洋

    摘要:为了突破日伪军的“铁壁合围”和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一路军北上濛桦,辗转八百多里战略转移,冲破重重险阻,打通了与二路军、三路军的联系,形成了相对有利的战略态势。此次转移既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剿,使抗联一路军转危为安,又与抗联二路军、三路军联合形成战斗合力,同时灵活的战术战略牵制了敌人,有利于整个东北抗战。

    关键词:杨靖宇;北上线路;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13-02

    1938年秋,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主力由辑安北上,开始了摆脱程斌投敌后大肆破坏抗联后方,围剿抗联根据地的不利局面。这次战略转移,经历极其艰难而曲折,天上有敌机侦查扫射,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抗联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昼伏夜行——跨峡谷、攀峭壁,穿森林、涉浑江……冲出敌人的封锁包围,北上濛桦山区,利用原始森林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抗联一路军主力的这次北上转移,不仅突破了日伪军的“铁壁合围”,摆脱了孤悬辑安一隅的被动局面,还将抗联一路军各部整合起来,进而打通了与二路军方面的联系,形成了相对有利的战略态势。

    一、行前态势和北上线路

    1938年6月29日,东北抗联一军一师师长程斌胁迫部下115人在本溪县碱厂街叛变投敌。程斌投敌后,不仅给东北抗联一路军造成了严重的军事损失,而且使一路军游击区的辽东屏障大开。由于程斌熟悉抗联情况,所以程斌一到通化,便大肆破坏抗联密营,河里根据地的守卫部队全部战死。敌人纠集大批日伪军在通化东郊至浑江八道江一线布下了“铁壁合围”,企图切断抗联一路军与吉东、北满二、三路军的联系,然后“分而歼之”。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杨靖宇、魏拯民等一路军高级领导决定挥师北上,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1938年8月2日,杨靖宇、魏拯民在辑安老岭,将前来围剿抗联的“皇军剿匪之花”索景清步骑混成旅歼灭在长岗山区。然后利用长岗战斗缴获的短小马枪和物资,组成“少年铁血队”,为抗联培养后备力量。8月24日,杨靖宇、魏拯民派警卫旅第一团政委黄海峰,带两个连,先行北上,联络沿途各部,以便配合抗联一路军主力北上。9月20日,杨靖宇调集大部队集结北上,指定政治部主任伊俊山率领第一方面军一部与吕伯岐、毕庶文所部为先锋;杨靖宇、魏拯民、徐哲率总司令部居中指挥,随总部行动的有警卫团、直属机枪连、特别卫队排、少年铁血队、卫生队、后勤部队等;在最后压阵的是警卫旅政委韩仁和和朴先锋率领的第三团[1],这次大兵团北上是抗联一路军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行动,部队枪械、服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实和完整。

    9月21日,抗联先头部队在通化三道江铁路桥附近遭到敌人重兵阻拦,抗联不得不改变行军路线,向东折返,经桦树岭、青沟子到达鹿圈子。部队在路过青沟子时,遭到伪警察分所的开枪阻拦。上级命令“扒掉警察所!”许国有便带警卫团将青沟子伪警察分所据点打掉。杨靖宇于9月24日,由蚂蚁河上游出发, 10月5日,到达白鸡腰子北部。10月6日,抗联总部到达鹿圈子,与在这一带打游击的独立营魏德成部取得联系,当天下午下雨,大部队在大长虫沟支起帐篷宿营。杨靖宇召开干部会议,部署“一夜袭三屯”战斗。

    抗联打郝家街时,抗联战士先冲上山顶炮台,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缴枪不杀!”当时有一个敌人企图抵抗,被抗联战士抢先击毙。枪声一响,惊动了村里的警察,当时伪分所长杜景山正在家里睡觉,听到枪声,知道有情况,立即穿上衣服赶往炮台,跑到半路,被抗联击毙。把守炮台的自卫团班长常凤鸣及部下被抗联俘虏,战斗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抗联缴获了部分枪支弹药。

    抗联进攻义丰屯(东明村)烧锅大院时受阻,大门紧闭,围墙高耸,四周都有炮台。抗联战士急中生智,几个人抬着一根大圆木头撞墙,二尺多厚的土墙被撞出大洞,抗联战士破墙而入,敌人乱作一团。伪警察分所所长吴学明翻墙逃跑,三个日本人,一个跳进枯井、一个躲进厕所,一个钻到席筒里侥幸逃脱……

    抗联打六道沟围子时没打下来。当时周围都有机枪的响声。据说有个叫林汉臣的人,抱个机枪,这边打一阵,那边打一阵,迷惑抗联,抗联为赶路程,就放弃了[2]。

    10月7日,杨靖宇在小回头沟消灭敌人搜索队后,引来了大批乘火车赶来围剿的敌人。双方在六道沟河两岸对峙。杨靖宇看白天敌机侦查,难以突围,决定昼伏夜行。组织突击队,向对岸山岗上敌人指挥中心插去——突击队靠近目标时,投出几束手榴弹,将敌指挥中心击垮,杨靖宇命令号兵吹起冲锋号,调动周围部队压制敌人,夺路北上。敌人不支,向六道沟伪军据点逃去,抗联通过王凤阁沟大顶子,转移到北方老岭山区。

    10月8日,仲秋节,杨靖宇派出警戒部队,在高山峡谷制高点上警戒,保护总部休整一个白天。当天夜里,部队分批出发,经河洛幌子,到达红土崖与三道岔之间时,部队果断轻装,将粮食、军械等物资交与当地游击营魏德成独立营保管。

    10月9日早,杨靖宇率部登上红土崖岭,突然遭到敌人袭击。幸好少年铁血队赶到,予以有力回击。协助警卫团保护司令部安全转移。在接近六道江下甸子时,侦查参谋来报,敌军已经在沿江渡口及浅滩设下重兵把手,严防抗联渡江。杨靖宇马上命令部队撤回红土崖河谷,并于当夜渡过红土崖河,向大镜沟转移。为了迷惑敌人,杨靖宇所部在当地猎人带领下向东佯动20公里,穿越死亡之谷“干饭盆”,绕行五花顶子,辗转多日,于10月17日夜折返到孙家堡子龙头山附近,当时江水寒冷刺骨,杨靖宇率部从这里渡过浑江,进入岔沟地区。

    二、岔沟突围

    杨靖宇率部进入岔沟地区后,准备越过四方顶子向河里地区转移。此时,敌人大兵四处合围,将杨靖宇抗联部队团团包围在岔沟山顶。

    10月18日早上,杨靖宇在里岔沟走访当地老户,并派战士帮助农民收割庄稼。接近中午时,天空出现一架敌机,撒下一些彩色传单,上面说:“匪首杨靖宇你要知道,皇军、满军给你摆下了铜墙铁壁阵,死活两条路任你选。你若能归顺,封你为东边道的大都督……”杨靖宇对魏拯民说:“也不过是个大汉奸!”看过传单之后,杨靖宇指挥部队在里岔沟上掌宿营。部署部队坚守在三个山包上。经过侦查,当时敌人十倍于我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我军形成包围,形势万分危急。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轮番向阵地发起冲锋。抗联战士奋起反击。打退敌人冲锋后,抗联部队多有伤亡,三团团长朴先锋在战斗中牺牲。

    黄昏时分,杨靖宇召开会议,决定夜间突围。当晚,敌人在四周山上燃起火堆。杨靖宇根据观察判断出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率领部队于子夜时分,以机枪连扮成日军巡逻队在前面开道,其他部队依次跟进,翻越峡谷绝壁,开始突围。据抗联一路军军部机枪连指导员尹夏耘回忆,里岔沟突围时,有支满军帮了大忙。负责开路的机枪连在半路上遇见一个满军代表,是来联系杨司令帮助红军突围的。于是,抗联队伍就在他的带领下,悄悄摸进西岗敌军阵地,朝天打枪,趁乱突围。

    10月19日上午,杨靖宇所部跑到板石沟大岗上清点人数时,发现多出30多名满军士兵。这是夜里突围时裹挟出来的。当时正是黑夜,抗联高喊“红军来啦!”麻痹敌人,敌我服装都差不多,难辨真伪,于是就将一些不明真相的满军士兵裹挟出来了。

    岔沟突围是抗联第一路军发展史上的一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突围战。它粉碎了敌人苦心经营围歼抗联一路军主力的图谋,使抗联一路军总部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展现了抗联一路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满军弟兄危难相助的血脉情怀。

    三、兵分两路与濛桦会合

    有了这次重围教训,杨靖宇与魏拯民决定分兵北上。在板石沟大岗上,魏拯民率领第二方面军一个团向东部山区转移。杨靖宇率警卫旅及司令部、少年铁血队等向金川河里孟家沟转移。杨靖宇本打算在孟家沟隐蔽休整,然而这一带被程斌破坏严重,所有储量点和地下关系都被破坏殆尽,敌人追兵又尾随而来,河里难以立足,杨靖宇不得不率部向东折返——经过临江三岔子、城墙砬子,进入濛江县南泊子。将尾随的敌人程斌所部拖入“干饭盆”险地(此“干饭盆”和渡江前的“干饭盆”不是同一地点)。程斌发现不妙,刚一接战,便放弃追赶,丢掉9具伪军尸体撤走了。甩掉敌人之后,杨靖宇率部经空杨树、瓮圈到达金川。

    10月25日,杨靖宇率部到达金川凉水河子,在平岗密营与曹亚范会师10月27日,杨靖宇在平岗密营传达辑安老岭会议精神,将曹亚范所部编成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然后,杨靖宇率部继续北上。

    10月末,杨靖宇率部到达濛江那尔轰抗日根据地与先期到达这里的魏拯民会合,结束了历时40天,辗转八百余里的战略大转移。

    杨靖宇率部北上的战略转移,首先保存了抗联部队战斗实力,成功摆脱敌人的重兵围剿和“铁壁合围”,使得抗联一路军转危为安;其次形成了有利于我军的战斗合力,抗联一路军进入濛桦游击区后,同时与北面的抗联二路军、三路军接通联系,形成了有利于我军抗日斗争的战斗合力;最后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可以继续牵制敌人,抗联一路军充分利用濛桦的原始森林继续跟敌人打游击,更有利于牵制敌人,体现了杨靖宇将军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智慧。

    参考文献:

    [1]卓昕.民族精魂·杨靖宇年谱[M].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2]胡维仁.胡维仁抗联文集[M].通化市地方志编纂委 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