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结”
汤建军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阅读问题调动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如果有需要,教师还会发动学生展开质疑释疑活动,阅读过程中处处呈现问题、时时接触问题,问题情结自然形成。为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教师需要开展问题设计、投放、引导、回馈、评价等环节进行更多探究,深挖问题内容、拓宽问题外延、丰富问题形式,都可以有效形塑学生阅读思维深度、宽度和高度,最终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深挖问题内涵,形塑学生思维深度
深度挖掘问题内涵,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实际,初中生阅读认知基础还不是很丰厚,而且学习能力还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深度解析时,需要体现梯度性,对不同群体学生有不同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对形塑学生思维深度有积极影响。
如教学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给出问题设计:除了甜美的酒味,这春酒里还有其他“味道”吗?找出文本的文眼,并说说文眼的作用。《春酒》中的母亲这个形象具有什么性格特点?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获得哪些启迪?学生拿到这些问题后,自发展开阅读学习讨论,课堂互动气氛浓重起来。经过一番自发阅读和讨论,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个性认知。教师在发动学生展示个性观点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有学生认为,这春酒不仅有甜美的酒味,还有浓浓的家乡味,渗透着作者乡思情。“家乡味”应该是这篇文本的文眼,文眼是文本的核心内容呈现,从文眼展开阅读感知,可以获得更多学习启迪。也有学生说,母亲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对母亲善良、和蔼、朴素、慈爱的性格进行集中展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思考问题,从问题设计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挖掘,让学生从文眼、形象视角展开思考,使收获更为深刻。
二、拓宽问题外延,形塑学生思维宽度
拓宽问题外延,延伸问题长度,这是阅读问题设计的重要关键点。文本阅读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生活认知实际,结合学生课外阅读认知基础,对阅读问题进行拓宽性引导和设计,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在问题内容选择、问题设计形式、发问时机等方面精心设计,都可以形成崭新的激发动力,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顺利成长。
《安塞腰鼓》是一篇叙事散文,其场景描写堪称经典,在语言鉴赏环节,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并展开语言鉴赏,结合生活认知说说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学生开始阅读梳理,很快就找到经典的片段描写,然后进行针对性阅读鉴赏。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纷纷展示鉴赏情况,并对地方文化特色亮出自己的观点。“地方文化形式丰富多彩,我们要有传承发展意识。如地方戏,种类众多,表现形式独特,但发展形式不容乐观,很多地方戏面临后继无人现状,我们需要有抢救保护意识,大力弘扬地方戏,让这朵艺术奇葩呈现新气象。”教师为学生列举地方戏发展情况信息,让学生对地方戏有了更多认知。
教师由安塞腰鼓联系到地方戏,成功开发学生多元思维,学生进入到生活认知空间,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性讨论,其阅读视野更为开阔。
三、丰富问题形式,形塑学生思维高度
阅读问题呈现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筛选。教师直接进行问题投放、让学生归结问题、以案例形式呈现、以情境形式再现、以媒介形式展现,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思维冲击。问题呈现形式不同,学生的心灵触动也会有所不同,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形式,为学生立体思维构建奠定基础。教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包装处理,势必能够给学生形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其激发效果也会更为突出。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文本设计众多,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也比较灵动,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多媒体打开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找出其中蘊含的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学生观看热情很高,课堂互动气氛自然形成。观看成果展示时,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学生说,看到草长莺飞,我们知道春天到了;看到炎热的太阳光,我们知道夏天到了;看到庄稼成熟了,我们知道秋天来了……学生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之中,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学习。
教师以多媒体形式播放视频内容,将问题蕴含到多媒体之中,学生自己进行个性探索,这无疑是比较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感知。学生对视频信息有特殊感知,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展开教学设计,其适合度更高。
语文阅读教学运用问题情结展开教学优化行动,符合学生认知成长基本要求,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规律要求。教师需要科学合理运用问题情结,对阅读问题进行纵向、横向挖掘,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顺利构建阅读认知框架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中学(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