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激趣法浅谈

    陆方凯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并有效整合、筛选信息,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巧言妙莲,增添趣味元素,再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实现艺术、知识、情感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推动学生持续性、长远化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激趣法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见解与思考。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营造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影视作品、图片以及录音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背影》这一课时,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于作者心境的探究意识,就可通过播放网络视频的形式,配以适当的音乐,再播放有关散文《背影》的片段,这样极具针对性的音像作品,必然会给学生的视听感官带来有效冲击,使之产生学习欲望,提高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学习兴趣。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发挥介入性功能,尤其是在播放影音作品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层次,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体会,产生更为丰富的感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范读的形式达到情景相融的效果

    笔者建议可借助范读这一形式进行引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进入到阅读内容所构筑的场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发出艺术上的感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样以《背影》这一课为例进行分析,《背影》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大不相同 ,所以,学生在学习《背影》這一课时必然会与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距离,很难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情感,那么教师在教授阅读时,就要尽可能减少时间及空间上的距离,促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心境,以泛读的形式作为阅读解析的引导与铺垫,开篇手段引入,从而达到情感渲染的效果。在阅读二、三段时则要放缓语速,以深沉的语调营造哀愁的气氛,在范读的过程中还须明确学生情感上的变动,他们的神情发生何种变化,如若学生紧跟教师的引导,并表现出肃然的神情,那么接下来教师则要继续以舒缓的语气阅读四、五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表达自身悔恨与自责的情感时,教师则需着重处理,以抒情的态度传达作者内心的变动,学生在紧跟教师范读步伐的过程中,也会随之轻叹,投入全部情感。最后,第六段望着父亲买橘子这一精彩片段的范读,教师则须紧扣其中的巧妙词语,甚至可用哽咽与颤抖的语气,突出作者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范读效果。

    以范读的方式进行引导,必然会营造情景交融的气氛,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产生了阅读兴趣,同时也会产生更为生动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教师情绪上的变化,逐步掌握文章主旨,将情感与文字有效融合,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插图的形式增添趣味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师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引,教材里的原文字具有独特的思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所以,建议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中的巧妙之处,并带入到情景中,发掘其中的潜在含义,不断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情操,进而产生学习动力,逐步形成深厚的情趣,最终达到以情激趣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同样将《背影》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在传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表达作者描绘父亲《背影》的巧妙之处,可谓形神兼备,父亲无论是从形态还是穿戴上都会引发我们的充分联想,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学生的头脑中也会构思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作者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确定主题内容为画中藏文—父亲的《背影》,引导作者绘制插画,针对表现最为优异的应给予言语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在参与此项活动时将提高积极性,部分学生也会发掘自身潜能,发现自身的艺术素养,绘制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插图。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更饱满的情绪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的主旨与中心思想,提高阅读内容的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二中学(26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