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策略思考

    贾重国

    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而认识世界,获得丰富体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课堂阅读教学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语文教学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虽然初中语文教师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尝试改进课堂阅读教学,也取得一些成果,但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依旧存在质量不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导致课堂阅读教学缺乏指向性,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失去阅读兴趣,或者没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低效的状态,急需进一步改革。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一、把握学情态势,发挥学生主体

    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将学生学情作为重要参照,据此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多学,提高阅读效果。

    以课文《背影》的阅读教学为例,个别教师依旧围绕父爱这一陈旧话题,没能接通初中生和文本的关联,弱化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体现互动合作精神,以及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开展课堂阅读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把握这些学情态势,才能把学生变成课堂主体,实现自主阅读。所以在学情的参照下,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主要有:这一篇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父亲的背影让作者难忘?课文的语言功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据此设计课堂阅读活动,突出阅读教学的指向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多学。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里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促进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教师应科学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不被口头讲解限制,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阅读活动,整合新旧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课堂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开拓思维,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课堂阅读的乐趣。在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时,不能一味灌输知识,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把握文本情感内涵,把课堂阅读变成享受和体验,长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以课文《海燕》的阅读教学为例,这是高尔基的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可和郑振铎所写的《海燕》做对比,通过对比阅读吸引学生注意力,从两篇文章的结构、背景知识、写作手法等方面开展阅读探究活动,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指导学生续写课文,或写读后感,或评说课文等,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由读到写,教师打造灵活的、有趣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认知及对文本的总结概括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能力,丰富文采。

    三、找准文本线索,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文脉一般是指事情发展进程,情脉则多指流露情感的线索,意脉指的是写作思维轨迹。在具体的课文中,叙事线索就是文脉,情感线索就是情脉,写作思路就是意脉,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找准文本线索,把线索厘清,才能把握作者的行文脉络,了解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就像叶圣陶所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线索的存在让课文叙述与表达更有序、更集中,體现整体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全文线索作为阅读的眼睛,就能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主脉眺望全文,透视其真谛,使阅读教学过程有方向、有顺序、有层次,获取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课文《老王》的阅读教学为例,文章作者是杨绛,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整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杨绛描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一名三轮车车夫老王的交流片段。在讲解这类写人叙事的课文时,教师可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上,主要分为两部分:概括文本内容,分析老王这一形象;了解作者杨绛,分析其思想感情。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先完成一个目标,再达到另一个目标,很容易浪费时间和精力,是课堂低效和低质的表现,应找到两个目标的连接点,围绕线索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一举两得。作者在课文《老王》中跟随和老王交往的事件的推进不断改变思想感情,该变化过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连接事和情的点,在讲解时就要找准这一线索,关注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发展变化等,了解老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作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分析作者愧怍之情的由来,理解全文主旨。

    总之,语文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门学科,包含广泛的内容、丰富多样的情感,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把握学情态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活动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