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模式引领镇域转型发展
李文志
周家镇曾是兴文县传统矿山企业重点乡镇,主导经济以煤硫产业为主,是镇强民富的工业名镇。近年来,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镇域范围内大批煤硫企业“关、停、并、转”,曾经赖以支撑的煤硫经济日渐枯萎,全镇经济呈现断崖式下滑。为此,周家镇坚持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党建+”模式,引领全镇在思想、产业、发展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建+意识形态”推动思想转型
一是引导群众解放思想。周家镇从抓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手,以“三会一课”、恳谈会、全镇党员大会为载体,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引导全镇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为转型发展凝聚最大的共识。
二是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党委政府针对群众等待观望的现状,发出了“下岗不失业,回家再创业”的号召,引导全镇广大人民群众认清周家发展现状和困局,树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周家发展“舍我其谁”的观念,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做文章,切实调整心理落差。
三是引导群众改变方式。周家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确立了“转型工业、优化农业、激活旅游、夯实基础、脱贫奔康”的发展思路和“产业转型新型镇、现代农业示范镇、乡村旅游特色镇、秀美宜居生态镇、政通人和新兴镇”的“五镇”发展目标。积极转变“以煤为生”的固化思想,大胆探索“矿业+务工业+特色种养殖业”的多元化经济发展路径。
“党建+乡村振兴”推动发展转型
一是统筹规划,让定位更准。按照“一轴三线”思路,以交通为纽带,沿“兴底”路作为产业转型传动主轴,将周家至双河沿线规划为乡村旅游示范线,将周家至富兴沿线规划为现代农业示范线,将周家至梅硐沿线规划为畜禽养殖示范线。
二是选才育才,让队伍更强。以读书会、跑步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四个平台为载体,实施干部提能工程,为镇、村两级年轻干部共同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提升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将32名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选拔53名明白人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强化治理,让乡村更稳。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农村治理核心,充分发挥全镇9村1社区党组织政治引领、广大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深入開展移风易俗、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治理活动,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指导,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产业融合,让群众更富。探索推行“桑+蚕+荪(竹荪)+菇(彩云菇)”模式,发展“桑+N”现代立体农业示范园600亩,每亩土地综合产值突破3.5万元,净收益超过1.5万元,破解了单一栽桑养蚕模式。2018年新增桑园面积3000亩,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脱贫攻坚”推动产业转型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建设全面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共同会商解决问题,对照“一低五有”和“一超六有”标准和要求,扶贫扶智相结合,压紧压实“五个一”和“三个一”帮扶责任,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加强督查通报力度。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原则,引导嘉兴、石屏两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发展蚕桑、肉牛、烤烟和方竹等增收产业,整村推进和带动群众发展效益农业,目前全镇已经发展桑园15299亩,发展肉牛3789头,打造千亩优质烟叶基地一个。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选优配强贫困村班子,通过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让基层组织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能力办事,全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示范引领带动。将党组织的影响力向产业延伸覆盖,在周家村四组创建建党积极分子创业园,将12名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共产党员,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发展增收产业,带动了103户贫困户发展栽桑养蚕和荪菇种植,解决了86户贫困户就业问题,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党建+政府职能”推动服务转型
一是管理者变服务者。积极推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改变行政命令式的运行方式,强化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和改善民生功能,完成了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完善了便民服务制度,实施政务“全天候”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
二是被动应付变主动履职。以“三联三同”为载体,安排96名县、镇干部结对联系2175户群众,机关干部关口前移,下沉村、组、户工作,主动收集社情民意,高效化解矛盾和问题,目前,共收集问题38个,化解问题35个,还有3个问题正在处理。
三是刀刃向外变刀口向内。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镇纪委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访廉问廉百千万”活动和社会满意度评价,紧盯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加强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镇村干部的问责和约束,严明工作纪律,严厉正风肃纪,切实纠正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