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不良饮食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改善策略
张志娟 陈传芝
摘要: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智力的发展,而幼儿园小班是整个幼儿期学习和发展的奠基和启蒙阶段。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小班幼儿在园进餐时的行为表现,发现该年龄段幼儿在饮食认知、行为、习惯、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利用强化、具象化、游戏化等手段,建议开展家园合作、集体教学、生活活动和特色报餐员活动,以此改善幼儿饮食行为。
关键词:小班幼儿 ?饮食行为 ?饮食习惯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基本阶段,是幼儿生长发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智力的发展。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我们在和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生活时,问题最突出、反差最明显的是幼儿的饮食问题,很多家长也会因此产生诸多困惑。小班幼儿是从家庭进入集体的过渡阶段,更是养成自立自主行为意识的重要阶段,而独立进餐、正确进餐、科学进餐正是其自理能力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小班幼儿时期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是极其重要的。
一、小班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表现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是天生的,往往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听之任之,由于孩子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自控自护能力差,加之长辈的宠爱等等,导致很多幼儿对饮食不感兴趣,就餐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不良的饮食行为。
(一)习惯方面
挑食:不愿意吃洋葱等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不爱吃肉块、大根茎蔬菜。
偏食:特别喜欢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从而影响其他种类食物的进食。
(二)行为方面
1.专注性较差:东张西望、聊天,注意力容易分散。
2.坐姿不正确:距离桌子较远,斜着身子,仰着头吃饭。
3.使用餐具姿势不正确:拿不好勺子,吃饭时,饭菜极易撒到地上。
4.等待喂饭、含饭不咽。
5.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6.咀嚼能力差:嚼不碎肉块或者大根茎青菜叶子。
(三)认知方面
1.不认识食物:认识的蔬菜种类较少,只能说出常见的几种蔬菜名称。
2.混淆食物:将颜色、形状类似的食物名称混淆。
(四)情绪情感方面
1.抗拒吃饭:会在进餐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恐惧、失控状态。
2.不爱惜食物:会将不吃的饭菜挑出来扔到地上,浪费食物。
二、小班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由于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目前观察到的饮食习惯多是在家庭成长中形成的,鉴于实际需要,在开学初期,园方一般会建议班级老师去幼儿家中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幼儿的很多饮食行为问题是在家庭的纵容与过度保护下养成的,家庭中不合理的养育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尤其是饮食习惯的养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危害。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幼儿多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大多数老人在进餐时间,习惯给幼儿喂饭;第二,部分家庭会单独给幼儿做幼儿餐,和成人饭菜分开,且做的饭菜较为精细,比如将菜叶、肉块切碎等;第三,多数幼儿吃饭时会辅助其他活动,比如大人陪玩、聊天或者看电视,导致幼儿吃饭分心;第四,很多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幼儿意愿,只给幼儿准备喜欢吃的饭菜;第五,部分家长并没有刻意引导、培养幼儿正确进餐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
相关研究证明,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饮食行为习惯形成等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后期的改善过程中,家园合作是重中之重。
三、小班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改善策略
不良饮食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也会使幼儿错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饮食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必须注重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指导理念
家庭教育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大部分时间是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目前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家园必须合作,统一战线。
在家园合作中,我们要求家长主要是帮助幼儿调整使用餐具行为和飲食行为,学会正确坐姿,正确使用勺子,利用手指游戏发展精细动作。这种家庭一对一的个别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因此,可以召开家长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在幼儿园进餐的图片,指出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请个别家长发言,引导家长从家长角度来进行调整引导措施;可以介绍相关专家的专业育儿建议,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链接、育儿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家长传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重要性;还可以利用微信、QQ群互相交流幼儿在家的饮食行为问题,提供合理意见,并在家实践验证,家长手把手指导幼儿进餐。
(二)具象化、游戏化帮助幼儿巩固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老师在平时可以搜集相关动画,用小班幼儿喜欢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关于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可以在班级设立“星星榜”,重点突出健康饮食版块,用真实照片展示良好饮食行为和不良饮食行为表现,根据幼儿表现及时增加星星和减少星星,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鼓励;可以创设相关环境氛围,比如布置关于食物和饮食习惯的主题墙,放置关于与饮食行为习惯相关的绘本,在幼儿进餐时播放愉悦的轻音乐,等等;还可以通过区角游戏活动来加以巩固,比如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厨师,感受食物制作的烦琐与艰辛,并在游戏中通过练习巩固相关技能。
(三)开展幼儿“报餐员”特色活动
在幼儿就餐的具体环节中,安排“报餐员”的特色活动,让幼儿在这种真实场景的角色体验中感受到认识食物带来的乐趣,同时也通过口头上的语言练习,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到每日食物的不同搭配,从而引出荤素搭配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较弱,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所以一开始的“报餐”可以很简短,从认识学校每天的食物开始。活动初期,老师可以先做报餐员,向幼儿介绍学校每日食谱,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老师播报的食物名称并进行口头重复,从而加深认知。活动中期,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个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报餐,其他幼儿与之进行互动回应,感受报餐员的特别与成就感,激发幼儿争当报餐员的兴趣。活动后期,幼儿轮流当报餐员,在家长的积极帮助下,幼儿提前一天准备自己所要播报的内容,其他幼儿积极给予回应和互动,共同感受当报餐员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小班幼儿很多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家园配合和学校教育改善的,家园共育是前提,学校教育更要有的放矢。本着为了幼儿终身的健康发展考虑,我们应时刻关注幼儿的饮食行为。在帮助幼儿改善饮食行为问题的过程中,这种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同教育一样,是一个长期、曲折甚至容易反复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在了解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秉持初心,用最大的耐心与爱心去陪伴幼儿、帮助幼儿,并且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白静、缪瑾.儿童偏食导致肥胖症的非病理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8(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