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刘子花

    内容摘要:随着跨文化理论的不断地发展,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理论的特征作用,以及非语言交际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展开论述,能够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 辅助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除了语言之外,无声的语言也对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人们的直接交际活动中,30%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送。70%的信息依靠非语言手段,也有的认为90%的信息来自非语言交际。[1]随着跨文化交际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对于一名对汉语教师来讲,在课堂上,非语言交际的应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要注意的是,他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辅助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能够同时使用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相结合,在非语言教学的辅助下,能够使这堂课锦上添花。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非语言交际理论对于对汉语课堂的辅助作用。

    一.非语言交际理论的定义

    中西方学者对于非语言交际具有不同的表述,西方学者Burgoon and Saine给出了详细的定义:“非语言交际是不同言辞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底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底的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还有学者说:“通过多种交际渠道进行有益和无益的编码与解码的非语言行为。”根据西方学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非语言交际是每个人都会使用到的,信息的发出者能够给接受者传递一些信息。胡文仲对于它的定义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1]它包括的范围就比较广泛,除了语言交际之外的,其他的不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渠道都成为非语言交际。

    二.非语言交际的具体分类

    根据毕继万教授的分类,可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2]这种分类也受到广泛的认同。

    (一)体态语

    体态语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眼神的交流,手势姿势、点头、摇头、挥手当然还有面部表情等等。这些是在我们交际中常用到的非语言的交际行为,比如在中国点头表示肯定意义,摇头表示否定意义。

    (二)副语言

    副语言又称伴随语言,指的是伴随语言发出的,没有固定语义的声音,包括音高、音量、音质、语速、语调、语言的停连等。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能够读出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客体语

    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们有关的相貌、服饰、饰品、气味、字迹等。这些特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的形象。对于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利用这些课题与的因素能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环境语

    环境语是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声音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提供交际信息,因此环境语也可展示文化特性。比如说对个人空间,这和个人隐私有很大的关系。相对于中国人而言,西方人对于个人的领域是非常重视的,也是非常敏感的,对侵犯个人空间行为具有强烈的反对。

    三.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态语对外汉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单独的某一点的运用,可以手势,眼神的交流加上面部表情等同时使用。起到很好的效果。

    1、面部表情

    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汉语难度很大。因此,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汉语零基础的学生当中,当你第一次见到学生时,他们或许一句汉语都不会说。这时不妨给他们一个微笑,再加上一个肯定的眼神。能够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下见到你的学生,学生给你打招呼,你回复微笑,学生的内心也是非常的满足和开心的。也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亲切。相反,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很严肃,很少对学生笑,是不是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内心的紧张和畏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2、手势

    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一边念出学生的名字,一边伸出右手手掌朝上,并且五指并拢,做出请的姿势。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这种让他回答问题这种信号,也表达出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如一位老师在学习“味道”这节课时让同学们回答问题是,老师在利用手势引導学生回答。老师问:“柠檬是甜的吗?”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做出了请的手势,然后学生一边回答问题,老师把两个手臂放在胸前交叉。学生此时也做出了回答:“柠檬不是甜的。”这就起到一个提醒和强调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出了问题,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3、姿势

    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中,在学习一些表示动作的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身体的姿势,来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所学的内容,能够更快的理解数学的内容。比如说,走、跑、跳、蹲、站等。老师可以一边演示,先说出这个动作所表示的语音。可以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边做一边跟着老师读。同时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动作,指定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动作的读音。这样在课堂中一边活动一边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也非常的快乐。

    (二)副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对汉语教师,普通话说得标准是最基本要求。标准的普通话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因此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在讲课时的语速是不同的。对于一些初级的汉语学习者,语速一定要比平时说话慢的多。中级阶段的学生,语速要适中,可以在他们学习不断进步的时候适当的加快语速。高级的汉语学习者,我们的语速可以和我们现在说话的语速一样。音量的话适中,能够让同学们听清楚就可以。

    (三)客体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服饰

    衣着的打扮是重要的身体语言,关系到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和人际交往的质量。[3]汉语教师经常要与外国的学生打交道,因此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样能够在交际交流中能留下良好的印象。虽然人们不同国家所穿的服饰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衣着庄重得体是全世界对教师的统一要求。所以作为一名老师不能穿奇装异服,佩戴夸张的首饰,也不能穿的颜色过于鲜艳。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可以尝试穿一些带有民族元素的服装。女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偶尔穿一下旗袍,在潜移默化中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或者说在讲解到汉服时,老师可以穿着汉服,让同学们能够真正的领略到它的美。让学生能够积极对我们服饰文化的兴趣。

    2、笔迹

    汉字的书写,对于外国学生而言是困难的。但是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定要有一个漂亮规范的粉笔字的书写,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展开教学,进行板书,也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更有信心去写规范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一种尊敬的情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在书法课的时候,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毛笔字。毛笔字很能代表中国,同时它也是一种书法艺术。能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中国的汉字,这也是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具备的基本功。

    (四)环境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座位的布置

    在中国,晚上的座位安排一般都是传统式的。一排一排,而教师则站在讲台上面,很多时候教师会站在最前面的一排中间,面向大家给大家讲课。嗯,或许造成前排同学由于离老师太近而产生一些压力。从而让后排的学生因为李老师的距离远而放松了警惕。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走动,不要只待在一个地方。所以教师应该视情况而定。在不同的课堂上利用不同的位置安排,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位置安排。当这节课需要很多讨论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组成一个环形,然后老师在中间这样有利于讨论进行。

    2、教室环境

    教室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可以合理的布置教师的环境。有些应该保持教室能够正常的通风,新鲜的空气,保持教室明亮。

    对于教师的装饰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悬挂一些书法作品。这样能够让同学们对毛笔字有一些了解,墙面上还可以挂上中国结,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姐是非常喜爱的。在窗户的玻璃上,是可以准备一些比较好看的剪纸,当然,剪纸有难有易这样也可以让同学们产生想学的兴趣。这种安排能够让同学们置身于中国文化的这种氛围之中,加深对于文化的了解。同时,老师可以单独留出一面墙壁,张贴同学们的照片。这样一下子能够让同学们和中国融合在一起,也能让同学们感到非常的温馨和亲切。

    3、多媒体的教具的应用

    多媒体教具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把一节课内容讲清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的去准备多媒体的课件,这种多媒体的运用也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说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单靠老师板书笔画的话,非常的单调和枯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去展示这个汉字的笔画书写顺序。能够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而且还可以展示这个汉字,由古到今的发展。帮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汉字的含义和书写。还有在语音学习中。对于声母,韵母发音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动画的演示,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了解,如何去发音,并且能够帮助同学们纠正自己的读音。

    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也能传达够非常多的信息。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也需要常常在课堂上使用。本文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定义;非语言交际理论的分类;非语言在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中定义以及具体的应用。

    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副语言、服饰、笔迹、座位的布置、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具这些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这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96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国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国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20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