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孙磊 崔晓燕

    有人说:班主任不应是警察,而应是朋友;不应是保姆,而应是110,是及时雨。这些认识都对,但还不够,因为这些认识和做法都只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英国大法官沃克曾说过:“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成功地寻找自己的幸福。”邓小平同志更是高瞻远瞩:“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都要落脚于未来发展,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应该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所以应该说,班主任更是歧路上的路标,是湍急河流上的桥梁,是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把学生引向未来的成功和成功的未来。具体说来,重要的要做好三点。

    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有记者采访一位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先生,请问你在哪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最多?”这位科学家想了想说:“幼儿园。在那里我学会了东西一定要放整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有好东西要与伙伴分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学生里,天资聪明和天资愚钝的都是极少数,怎样让这些天资差不多的学生都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呢?无疑,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重要一方面:让他们学会把东西有序放置,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多项事情,学会帮助别人,学会有烦恼与伙伴分担,有快乐与朋友分享,学会沟通,学会礼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些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二、赋予学生成就感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风靡全球,让很多人从中受益。那么一大摞书,如果浓缩成一句话,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这句话,“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人是社会中的人,他离不开集体,得到集体认可和承认是人深层的生存需要,能否得到这种认可和承认,直接影响人的性格乃至人格的形成,关系到他一生的前程。对此,《学习的革命》中有一段话阐释得很深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当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当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因此,在盛行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校园里,作为班主任,我们不是要取消学习成绩这把尺子,而是要善用多把尺子来发现班内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用班主任的权威加以充分肯定。比如,有的学生虽成绩不佳,但善于手工制作,就给他创造个机会,请他为班级设计一个班徽,选择班会这种正式场合,请他解说创作意图,再把这个班徽高悬在黑板正上方;再比如,有同学善于背诵,可以专门找个机会让他给大家表演,并用最热情的语言予以肯定表扬,让同学都来羡慕他。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集体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就会自信起来、自尊起来,就会远离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这些对心理渐趋成熟的他们的今天十分宝贵,对于他们的明天更为宝贵。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中学生,每天放学之后都要到教师那里去领三道数学题回家去做,算是额外作业。有一天,当他比较顺利地做完了三道题之后,发现多了一道题。他以为是老师那天给他加了一题,便一起做了。可这道题真难,但他又觉得这是老师特意考验他的,一定能做得出,便抖擞精神更认真地去做了,结果在凌晨四点终于做了出来。当他把答案交给老师时,老师吃惊了:第四题是数学界一道世界性难题,他无意中交给了学生,而学生把它攻克了。

    试想,假如学生知道这道题是世界性难题,他还敢做、还做得出来吗?无数事实表明,人的失败不是因为困难本身有多大,而是因为人对困难的畏惧。而就一个学生而讲,当我们教给他们知识技能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好地保护他们身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冲劲呢?这份锐气、冲劲,恰恰是学生应有的良好心态。在某些时候,这比知识本身更宝贵。

    有人说:“播种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心态就尤为重要:给孩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成就他一生;给孩子一个消极悲观的心态,就毁了他的一生。

    在培养学生心态时,班主任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心理,讲老师自己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可以给他介绍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展示古今中外著名人士的人生成败轨迹,让这些东西震撼学生心灵,引起其强烈共鸣,让积极心态在他们身上扎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