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谢亚南

    “语用”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以读写结合为主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必需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提升语用能力。

    温儒敏先生说:“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同时把文化修养、精神熏陶,很自然地带进来。”由此可见,语用能力,就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彰显和价值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即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用能力的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均衡读写能力目标设定和活动编排上作了很大的突破,努力构建“理解”与“表达”并重的编排结构,充分体现了“读写”能力发展的整体性、共生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它们在选择材料、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都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找准读写结合点,开展有效的读写训练,使阅读、写作训练融为一体,是一种很好的语用训练方法。

    1. 创意仿写,亲历语用实践

    仿写就是在领悟原文写作方法及技巧的基础上,模仿原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等,开展写作练习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阅读例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通过对例文的模仿、借鉴,把例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

    《虎门销烟》中第3自然段中,运用了“先……再……然后……”等顺序词,将整个销烟的过程详细地呈现出来。这组句式很有特点,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素材。在熟悉课文、积累语言素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拓宽思路,联系生活来迁移运用。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将足球比赛中进球的瞬间完整展现:“只见一鸣一个铲球,把球控制在脚下,可对方冲出了几个人前来拦截。他先向左边做了一个假动作,再向右边一勾,就成功摆脱了对方的包围圈,然后一抓住机会,一个大脚射门,球进了!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黄山奇松》中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去描写黄山的奇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仿写训练点。文学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仿写是最基础、最实用的写作练习方式。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转化。

    2. 巧妙补白,强化语用训练

    教材中的课文,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课文中由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运笔行文的需要,有些内容只能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空间,这给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课文的补白可以对主题深化处补白;对文本高潮处补白;对标点符号处如省略号、感叹号等处补白等。《狐狸和葡萄》这一寓言故事中,只写到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狐狸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葡萄馋得直流口水呢?抓住文本此处的留白,让学生补白:“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葡萄粒粒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紫莹莹的外皮闪烁着美丽的光泽。一阵风吹来,架上的葡萄轻轻地摇晃起来。一只狐狸走过,看到这些诱人的葡萄,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各种办法去够葡萄。先是用力往葡萄架上爬,可才爬了一半,就滑了下来。他不死心,又使出吃奶的力气去撞葡萄架,结果把自己撞得头晕眼花,葡萄却一颗也没落下来。”选择合适的补白切入点,让学生在情景描写不够具体处补白,通过合理的想象,更深入地体会到狐狸的内心情感,使明理、悟情相交融。这样的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把思维训练和语言文字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语用价值。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留白之处,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落笔点,开展补白训练,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3.大胆改写,提升语用能力

    改写,是在尊重原文,遵循原文的思路,熟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形式的一种读写结合训练。这一形式的读写结合,能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散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紧密结合起来。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配图来观察思考:诗人兴冲冲地去游园,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园内春意盎然的景象,揣摩当时诗人游园时的心情,并尝试把这首诗变成了一篇第一人称的记叙文:“二三月间,我穿着木头鞋来到一个园子前,轻轻地敲了敲门,无人应答,我等了好久,还是没有人来开门,我想:园子的主人应该是怕我踩坏了园中的青苔吧!真扫兴啊,失望極了,正要转身离开,啊,一枝红杏从墙上伸出头来,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充满生机的红杏,让我更爱这美丽的春天了!”通过改变人称或改变文体再现课文内容,都是较好的改写练习的方法。这样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共识。读写结合重在“结合”,课堂上适度、有效的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活动中,学习、模仿、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训练表达运用的能力,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中年级的读写结合应以片段为训练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片段的练习大大减轻了学生练笔时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不至于出现无话可写的局面。只要我们努力挖掘,每篇课文都能找到合适的读写训练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在不间断的训练中,让学生加强对语言的感知,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逐渐被学生所吸收,并在读写训练中,锤炼自己的语言,真正提升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