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学教育之路对我国研学实施的启示

    蔡萌萌

    摘 要:英国研学教育的经验与政策发展成熟,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校研学教育的开展结合国家文化、地区文化、地域特点,体现英国的本土特色。英国研学教育注重“体验”的同时,与多学科结合,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学教育的开展与社会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我国可从英国研学教育的发展和经验中获得一些启示,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教育。

    关键词:英国教育; 研学教育; 研学实施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3.0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129-002

    一、英国研学教育之路

    1.英国研学教育的雏形

    英国的研学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17世纪的“大陆游学”,英国人便因精神、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需求前往欧洲大陆。当时英国逐渐增强的经济实力为英国游学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贵族盛行以求知为目的的漫游式旅行,在欧洲大陆游学是当时英国贵族青年必经的教育阶段,“大陆游学”是英国研学旅行最早的形式[1]。

    18世纪初,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例如“自然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必须顺应自然,其途径是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教育,卢梭的教育思想对英国的教育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实地考察教育在这样的理念下孕育而生,至今为止实地考察仍是户外教育的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提倡户外学习,发展营地教育,英国作为世界童子军运动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直至如今,每年都会有27万青少年参加营地教育[2]。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界掀起了研学教育热潮,学校主张尽可能拟定相关学习主题开展户外活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2.英国研学教育的完善之路

    1909年,伦敦市会议投票通过了一个决议,每次学校旅行将得到100英镑的支持,其中包括专用设备的采购和教师的出行费用。1918年颁布的教育法中,允许教育局支付学校旅行的相关教学费用,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旅行过程中的食宿问题得到了解决。1991年英国政府便将野外实习设为国家法定课程之一。英国教育与技能部于2006年颁布了《户外学习宣言》(《LOtC宣言》),强调了户外学习的价值和意义[2]。《宣言》指出:“相信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有教室以外的户外学习经验作为其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基本部分,户外学习经历通过在感觉和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帮助我们搞清周遭世界的意义,他们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成人期,影响我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和工作。”

    英国具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推动研学教育的发展。英国许多的馆园和户外营地都开设相应的研学教育项目,同时也有许多从事户外教育的慈善机构。2008年12月成立了课堂外学习委员会(CLOtC),课堂外学习委员会于2009年4月1日正式承担了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在课堂外学习的责任和领导。

    英国为了更好地推行研学教育设立奖励机制和安全评估机制,英国政府设立奖项用于奖励那些在研学教育中取得杰出成就的组织和个人,例如,爱丁堡公爵奖计划、阿斯丹奖计划等。在推行户外教育的过程中,英国学校需要对各类风险和隐患进行专业评估,并提出安全预案。显然,英国有较成熟的政策及相应的部门为研学教育提供支持,完善的奖励制度推动研学教育,完备的风险评估为研学教育提供保障。

    二、英国研学教育之形

    研学教育在英国被称为“学校教育旅行”(School Trip),研学教育是学校课程规划的重要模块,英国研学教育的形式多样,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研制相关主题的研学教学方案。根据研学的教育主体将英国研学教育经验的形式分为:环境主体教育、生活主体教育、课程主体教育。

    1.环境主体教育

    环境主体教育是指学生沉浸于自然或文化環境中,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知识,于自然之中接受教育,获取关键技能。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念渗透于环境主体的研学教育,这是对“自然教育”理念的继承,强调环境育人。环境主体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分类为地理生态类和人文类。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和地质环境来学习地理知识和生态生物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广泛的步行、摄影、绘画和工艺制作探索美丽的环境,在周围的自然世界中获取灵感。学生在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中形成与自然的联系,感受自然的形成环境理解,树立自然科学观;学生在观览自然古迹的过程中感受历史人文情怀;同时在考察的过程中感悟人文之美。英国的实地考察重在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自然理解、人文情操和审美素养,强调自然教育理念。

    实地考察的课程一般由多个基金会机构共同设计,由基金会提供资金、教育场所、课程计划,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课程,或是家长。英国中小学的实地考察主要是对历史文化名胜、自然保护区、工业景观区等进行区域考察,实地考察课程除了培养发展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也陶冶学生的审美和情操。

    2.生活主体教育

    生活主体教育是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本真生活。在此类研学教育中,首先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开阔眼界,其次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传递热爱生活的理念,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生活主体教育主要分为营地教育和城市旅行。

    英国的营地教育起源于童子军运动,学生在营地教育中体验野外生活,体验广泛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营地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冒险精神,掌握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验集体生活和自然的乐趣。英国的营地教育由青年夏令营、社会户外教育机构设计课程,由学校集体或个体报名参与课程,由专业的探险专家和户外运动专家担任老师。营地教育包括探险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课程一般设置在适合开展户外运动的地域(比如湖区、林地、山脉地区等)或是专门的户外运动中心。

    城市旅行源于“大陆游学”,城市旅行的范围不局限于欧洲,范围广至世界各国,城市旅行的方式有漫游式旅行、交换学习、志愿服务、城市生存竞赛等。城市旅行的组织由旅行机构、学校或是基金会共同筹划,制定周详的活动计划,资金由个人或基金会提供。城市旅行的目的在于学生游历城市,观赏不同的人文景观,开阔眼界。

    3.课程主体教育

    在英国,学科教学与研学旅行已有成熟的结合,研讨会和外展活动就是学科教学与研学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与课程主体相结合,明确针对国家课程中的特定项目。外展活动是指学生访问展馆的活动并对学科专家,研讨会是指学生在相应的主题工作坊中进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工作。研讨会和外展活动遵循学科教学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欣赏,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学科知识以及如何能够将学科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研讨会和外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工作环境,重在让学生在课堂外的工作坊和博物馆中进行实践学习。外展活动和研讨会一般由博物馆或科学中心和课外教育机构合作设计课程,学校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计划。

    外展活动和研讨会多为综合实践活动,其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计算机、美术、历史、戏剧等领域,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主题主要分为科学类、人文类和艺术类。科学类主题研讨会旨在让学生通过参观科学中心,亲身体验新科技,感受技术魅力,学生在相应主题的工作坊中进行科学创作,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感受自然和科技中的奇妙;在人文类主题研讨会中,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学习历史知识,近年来人文类主题研讨会已经和科技手段相结合,学生透过科技手段身临历史人文的发展;艺术类主题研讨会中,学生参观画廊、观看戏剧表演和欣赏音乐表演感受艺术之美,并在工作坊中创作艺术作品,完成作品展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艺术创作灵感。

    三、英国研学对我国研学实施的启示

    1.建全研学开展机制,形成联动合作

    首先,我国的研学旅行工作,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已进行推动,研学旅行的政策落实不仅需要学校之外的因素的作用,还需要中小学校发挥内在动力,改变教学理念,需要教育者认识到以旅行为载体的研学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将环境教育、生活教育渗透,不停留于“游”。

    其次,研学旅行信息繁杂,涉及众多资源的协调与整合,需要设立相关的研学部门或创设研学平台组织协调研学过程中的资源,包括研学场地的使用、安全保障计划、活动指导人员、资金,对研学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互联网发布整合的研学信息,便于学校和个人获取研学信息。

    另外,研学旅行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涵盖了自然、历史、生活等内容,不仅要有组织管理的教育者,同时要有传递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保证学生在过程中受到专业有效的指导。

    2.依托地域特点,开拓本土特色研学教育

    英国有着悠久的户外教育传统,户外教育发达,为世界户外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许多地方教育机构都设有户外教育中心,受到政府资助,还有相当一部分私人提供户外教育,这些机构提供给青少年独特的户外体验[3]。研学教育的稳定发展需要建设专业安全的研学基地,设立有序的场所。

    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单一的教室延伸至开放的空间,所以相关场所的创建可以依托当地的地域特点,并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为研学团体提供有专业的、有特色的、有教育性的场地。第一,可以进行文化沉浸,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开设本土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学生沉浸在“活态文化”中,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实现熏陶式教育。第二,依据地理特点开设自然环境体验研学旅行,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探险活动、勘探活动、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第三,依托于城市的科技发展,创立与英国“工作坊”类似的工作室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3.研学課程系统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英国研学教育的重要特点。两者结合可以使学科学习的形式更加多元,为学科学习方式提供新思路,为学科融合提供一条新途径,同时也能丰富研学教育内容,融合多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渗透于研学教育中能够促进研学课程系统化。学生在感知、理解、实践的过程中体味学科的趣味,在经验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研学教育中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会人类与自然密切的关系,深入认识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欣赏自然的奥妙,唤醒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愿望,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有助于掌握地理、生物等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研学教育中设置户外运动项目,学生接触广泛的户外休闲体育,学生在研学教育中习得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为终身的体育运动意识打下基础,同时能够逐渐普及户外运动知识与技能。

    研学教育多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每位学生在集体中有各自的角色并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这样的集体中,渗透着公民教育,在集体的活动中每一位成员都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配合集体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学生在集体中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提升自己,找到归属感,个人能力得到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付有强.英国人的教育旅行传统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04):51-56

    [2]汤瑷宾.英国中小学地理户外实践模式研究及其启示[D]2014

    [3]余昭炜,兰自力,孙辉.国外学校户外教育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3):121-124

    [4]张建珍.探索中学地理“田野”教学的中国经验[J]地理教育,2020(06):1.

    [5]刘璐,曾素林.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4):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