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宁河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罗朝梅++杨德菊++柯发明

    摘要:简要介绍了生态养鸡从场所、选种到出栏的一系列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鸡;选种;检疫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29-02

    生态养殖是利用自然环境中植被较好的山坡、果林、滩涂等资源,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不破坏其自然环境,不被环境所污染,遵循鸡自然生长规律,不改变鸡生长习性、生长规律为准则而进行科学饲养管理的一种养殖方式,因其养殖过程符合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活习性,生产的肉、蛋等产品也具备其该有的芳香和滋味,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1 生态养殖场选址及建设要求

    1.1 场地选址要求

    无公害商品鸡生态养殖场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以地势较高、容易排水的平坦或稍有向阳坡度并具有一定植被的沙质林地、草坡、果园地最为理想。场地土壤要求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病原体污染,透气、透水性能良好,能保持场地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周围环境安静,鸡场周围3 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牧场至少1 km以上;鸡场距离干线公路、村和社居点至少1 km以上;周围500 m范围内、水源上游没有对生产场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物。提倡分散建场,不宜建密集型养殖小区。

    1.2 饮用水质量及大气环境要求

    饮用水质量符合NY 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 建设要求

    生态养殖场实行生产、生活区严格分离,养殖生产区应设有相应的办公室、兽医室、更衣室,消毒设施,病鸡隔离舍、饲料储藏库、雏鸡育雏室和育成鸡夜间栖息的棚舍;设有相适应的粪便、污水处理和禽病害肉尸无害化处理以及相关设备、设施。

    育成鸡园应设围墙或用鱼网、纤维网进行围拦,便于管理;根据养鸡数量多少和场地面积,搭建相应的棚舍,一般按20~25只/m2饲养要求搭建,棚舍呈人字形,座北朝南,棚顶高3 m,檐高2.0~2.5 m,以防止鸡群被雨淋、霜冻、烈日暴晒和受到意外的惊吓与伤害等。

    2 饲养管理技术

    2.1 苗鸡选择

    苗鸡必须从获得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了《种畜禽生产经营合格证》,无鸡白痢、新城疫、禽流感、支原体、禽结核、白血病的种鸡场选购,其品种应是优良、纯正、种鸡群没有发生过传染病的商品杂交雏鸡,且完成了在规定时间内应进行的相关疫苗接种预防,并通过检疫部门检疫合格。

    2.2 生态养殖饲养方式选择

    饲养工艺流程采用二段制,即:育雏为一段饲养,在舍内进行,饲养期为30~40 d;育成为一段饲养,实行放牧饲养。生长期为90~110 d或120~150 d,因公母差异和品种不同而定。

    2.3 加强环境保护

    合理处理与利用生产中带来的废弃物,特别是适度规模养鸡场应设有粪尿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处理后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保持生产地的优良环境,促进家禽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 饲养管理卫生条件

    每批商品鸡出栏后应实施清洗、消毒和灭虫、灭鼠,消毒剂;鸡舍清理完毕到进鸡前空舍至少2周,关闭并密封鸡舍防止野鸟和鼠类进入鸡舍;鸡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车辆经过消毒池,所有进场人员要脚踏消毒池,消毒池选用2%~5%漂白粉澄清溶液或2%~4%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液定期更换;坚持全进全出制饲养生态鸡,同一养禽场不得饲养其他禽类。

    3 生态养殖技术

    为了提高无公害商品鸡生态养殖适度规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实行良种法,认真抓好无公害商品鸡生态养殖饲养管理技术工作。

    3.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是养鸡的重要环节,育雏前要将鸡舍、育雏室、放牧场地或运动场修建好,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育雏的效果。

    3.2 适宜的育雏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育雏阶段,即1~42日龄,育雏室温度应根据雏鸡日龄大小加以调节,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每周下降2~3 ℃,冬天和夜间温度可以稍高一点。一般在5~6周龄,冬天在7~8周龄,当室温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时,即可脱温进行放牧饲养。

    3.3 注意饮水

    雏鸡出壳后,12 h即可饮水,饮水要清洁卫生、前3 d要饮用37 ℃左右的温开水并加入5%的多维葡萄糖。不能自主饮水的雏鸡要人工辅助饮水。饮水器要每天清洗,定时加水,严防缺水。在放牧场地或运动场要有供水设备,如水盆、饮水器等,分散放置饮水用具,以便于鸡只自由饮用。

    3.4 科学饲喂

    生态养殖的商品鸡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养周期较长,可分为二阶段配制日粮。育雏期(0~5周龄)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比快大型肉仔鸡全价饲料低2%,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中期(6~9周龄)饲喂配合饲料,逐步过度到补饲原粮或配合饲料和农副产品及青绿饲料。后期(10周龄至出栏)以放养为主,按鸡需要饲料量的60%~70%饲喂青绿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等,另外应适当提高饲喂黄玉米、花生饼的比例,以加深皮肤颜色、改善肉质和风味。出栏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养进行适度催肥。

    3.5 合理的光照

    合理的光照可促进雏鸡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促进生态鸡的生长发育。前3 d,育雏室可采用24 h连续光照,光照强度可按4 W/m2計算,即每15 m2鸡舍,悬挂一个60 W的炽灯泡。3 d后,可采用23 h光照,1 h黑暗的方法,光照强度2~3 W/m2,即每15 m2鸡舍悬挂1个40 W的灯泡;二周后改为15~25 W就可以。育雏结束后,采用自然光照。

    3.6 鸡生态养殖法

    无公害商品鸡生态养殖的饲养方式采用山地放牧加补饲生态养殖法。放养和圈养结合,注重放养,防止不良的环境和老鼠、黄鼠狼等兽害对鸡群的危害,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对鸡体的污染。山地放养可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及山林等地为放养场地,并应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遮阳网)大棚,四周设置围栏。每群规模800~1 000只为宜。

    3.7 合理的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利于提高鸡舍的利用率和肉鸡的生长速度及鸡肉的品质。根据不同的饲养方式,日龄大小、饲养密度可按下列方式调整。地面平养,舍内:1~2周龄30只/m2;3~4周龄25只/m2;5~6周龄20只/m2;7周龄至上市15~10只/m2。放牧地50~60只/667 m2,运动场3只/m2。

    3.8 分群饲养管理

    分群饲养管理,可提高均匀度和上市率。一般夏天在35 d时、冬天在60 d,应结合转群调整饲养密度,转群挑選鸡只要特别小心,避免鸡只受伤。将弱小的鸡只挑出分群饲养,推迟1~2周后进行放牧。

    3.9 建立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进雏数量、雏鸡来源,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肉鸡日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存栏数量、温度、湿度、免疫记录(免疫种类、疫苗生产厂家、疫苗批号、免疫计量、免疫日期、免疫期、防疫员等)、消毒记录、用药记录、喂料记录,鸡群健康状况,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4 疫病防治

    鸡生态养殖疾病防治十分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认真搞好疫病防治工作,保证鸡只健康生长。一般情况下,采取无公害生态养殖的鸡的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养于野外,接触病源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防疫卫生消毒工作,减少或杜绝传染病的发生。要注意防治球虫病和消化道寄生虫病。一旦发病,中后期要慎用药物,多用中草药及采取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和控制药物残留而影响肉质。

    5 废弃物处理

    使用垫料的饲养场,采取肉鸡出栏后一次性清理垫料,饲养过程中垫料过湿要及时清出,网上饲养户应及时清理粪便。清出的垫料和粪便在固定地点进行高温堆肥处理,堆肥池应为混凝土结构,并有房顶。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6 药残控制与休药期控制标准

    商品肉鸡在生产中的药残问题是影响肉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禁用药品,并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随时调整用药程序和方法,严格执行肉鸡出栏前停药期限,确保鸡肉卫生质量。

    7 出栏时间

    适时出栏,根据生态养殖鸡的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性成熟早、生长快于母鸡等特点,一般公鸡100~120 d,母鸡120~150 d出栏,此时出栏的鸡体重适宜、肉质细嫩、鲜味可口、香气宜人,是体重、肉质、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

    肉鸡在出栏上市前7 d,严格执行停药期;出售前6~8 h停喂饲料,可以自由饮水。

    8 产品检疫检验

    无公害商品鸡出售前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进行产地检疫和检验,并接受国家农产品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产品经检测合格后上市,不合格的产品按GB/T 16548标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