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陈清风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标准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标准也演变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而应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夯实良好的教学经验基础。

    笔者认为需在这三点着重下工夫:第一,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第二,阅读教学中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第三,阅读教学难度和学生的阅读材料的难度、深度应呈阶梯式上升。

    一、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个极为私密和主体化的一项活动,如果学生不能主动投入到书籍和文字中,那么,学生的阅读成效将会很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花费的精力也将付诸东流。因此,从阅读教学的主体性的这一维度出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投入。

    当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很难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或是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投入,使之感受到阅读之美。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较高,同时,教师应保持一定的理性认识,因为时空地域、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比较少,因此,在阅读中难免会缺少与作者的共鸣,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知识背景介绍或是其他导读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书籍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是生活背景。

    真正的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过后能有“我对于《三体》的认知不仅仅是它带给我的对人类思考的深度,更多的是对宇宙的思考”“我没有明白在《家》中巴金为什么塑造这么一个性格的鸣凤,让我有点害怕,鸣凤之死真的是性格塑造命运的体现吗?”诸如此类的体会就是阅读教学达到的一种表现。教师也不用心急学生在一开始的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或是反响平平,这恰巧是学生在通向進步的时候,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后对相关知识或是情节就会产生共鸣。

    二、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交流

    阅读教学是在相对私密和主体性的环境中进行的,与此同时,在意识层面,阅读不是一个独立学习活动,相反,它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投入其中的活动。如教师协同,参与、完成读书感想交流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意识,让学生和教师更加淋漓尽致地感觉到所阅读书籍的方方面面的美丽。

    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意味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思考学生所关注的点。比如,在教学《爱的教育》这一作品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的人生过程中所拥有的不同心境。这样的阅读教学意在教学之前做好准备,并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阅读教学师生交流是一个教学双方都进行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遇到了更多的沟通上的障碍,可以尝试从教学的对象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三、阶梯式教学提高深度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阅读量作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唯一指标,而是在教学中逐渐设置教学的难度并呈阶梯式提高,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深度阅读

    能力。深度阅读能力是一种教授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中可以与作者发生共鸣。阶梯式教学是指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在依据学生的习惯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不同阅读难度的书籍任务。这一种任务是指在教学之外,教师主动和学生进行阅读篇目选择的重要基础。

    阅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阅读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框架和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外阅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使学生更能适应一些有难度的书籍阅读任务,教师进行一些书籍的导读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在自主阅读课堂开始之前进行相关书籍的介绍视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书籍主要思想的分析和思考,在阅读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书籍中厘清文本的起承转合中的情节拐角,解读所阅读书籍中的重要核心思想。

    扩大学生的读书量即意味着不论是科幻类型的《基地》,还是文学巨擘类型的《西游记》,还是民国文学《家》,或是外国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等,教师都可以从文学精品中挑选,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进行不同思维的交流体验。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排学生在阅读之余进行读后感的记录。当学生发现不喜欢或认为书籍太过生涩难懂,教师应有备选的书目。

    总而言之,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肢解文学篇目和填鸭式教学,而是将完整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投入到阅读当中,感知到阅读的魅力,在阅读中邂逅各位文化名人的思想及其精髓。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更多耐心和细心,教师要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在课外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新港中小学(3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