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的应用实践

    陈春华

    递进循环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介质,导入更多知识内容,促进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夯实学习基础,潜移默化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现阶段,递进循环式教学尚未充分融入到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运用递进循环法,优化生字教学模式

    生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夯实语文学习基础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生字学习可以积累更多汉字知识,便于顺畅的阅读与写作,健全语文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存在着生字含义理解困难、新旧知识衔接不顺、记忆力较差等问题,生字学习难以循环起来,不能很好地利用旧知识循序渐进掌握生字知识。对此,教师可在生字教学中运用递进循环法,引导学生联系已经掌握的汉字,提升生字学习和掌握效率,优化生字教学课堂,巩固并加深学生对生字、生词的学习印象,为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生字自主学习能力做好铺垫。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包”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汉字的含义,并记住字形、字音,将其与含义紧密联系到一起,教师引入了学生学习过的“火”“月”等象形字,启发学生从象形字的角度观察“包”字,并在黑板上的“包”字下面画出了一个书包的形状,学生迅速理解了汉字表达的意思,记住了汉字的准确发音和具体字形,在练习本上规范书写起来,同时举一反三,用这种学习方法,尝试学习了课文中的“平”(对照天平秤图片)等汉字,结合自己对“包”字的掌握说出了“书包”“背包”“包裹”等组词,生词学习效率明显提升,达到了递进循环式的教学效果。

    二、巧借递进循环法,简化习作教学过程

    一直以来,写作文都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学生由于年纪小,生活经历有限,加之语文基础薄弱,所以难以写出有真情实感且内涵丰富的作文,在习作训练中容易失去耐心和自信,加大了教师习作教学与指导难度。面对这种常见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可巧借递进循环法,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简化习作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轻松、快乐的习作教学氛围,着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由浅及深滲透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推动学生习作能力在递进循环中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中,课文共有《童年的水墨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习作教学内容为: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过单元课文知识后,教师设计了以下递进循环式习作教学方案:首先,让学生找出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语句,反复阅读鉴赏品析,尝试对句子中的描述性词语进行替换,尝试仿写句子;其次,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人物描写方法,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思维,激发更多写作灵感;再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用挖掘特点的眼光明确写作对象,构建写作思路;最后,在以上铺垫完成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物细节写作技巧、方法、思路和明确对象,能够提笔顺畅地完成写作人物,在适当之处进行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等,灵活使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写作思想更加自由、正确地表达出来。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在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助力下,带给了学生自由、轻松的体验感受,令学生爱上了写作,端正了学生的积极写作态度。

    三、通过递进循环法,丰富阅读教学容量

    很多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局限于教材课文范围内,阅读一篇课文时对作者了解不足,对创作背景掌握不清,没有主动收集和阅读相关课外资料,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深刻领悟课文内涵,难以挖掘课文具有的文化底蕴,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递进循环法,为学生精心挑选出适合学习的课外阅读资源,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容量,令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多渠道积累阅读经验,同时发挥出课外阅读材料对教材阅读内容的补充、延伸等优势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挑选了“圆明园”相关的绘本,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对学生有较强吸引性,学生结合图片观察与前后文联系,很快便更全面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对圆明园的毁灭背景有了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在情感共鸣下声情并茂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结语:

    总而言之,循环递进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应充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更全面深刻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快速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