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邓兴才

    摘要:自核心素养提出后,初中语文教学有了不错的改观,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有效提问,促进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拓展空间,培养阅读素养等多种措施,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61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也在新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改革创新,并且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虽然说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语文的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强调了创设贴近生活教学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真实的模拟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3]。当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找到与生活中的共同点时,学生就会更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认识更加全面,理解速度也会变快。将语文阅读真正融于生活,就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情况,阅读教学就会变得焕然一新。所以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不能一味地依赖于课本,要从生活中去发现与课本内容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到阅读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就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由于其描写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所以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提一些与学生日常相关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如:大家见过下雪时的景象吗?你们喜欢雪吗?你们所见到雪景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师生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当学生发表观点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正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阅读,探索作者眼中的雪与自己眼中的雪有哪些相同及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掌握文章主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有效提问,促进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中,往往存在着问题较随意、缺乏有效性、提问不科学、质量不够高、过于刻板化、候答时间短等诸多问题[4]。例如,很多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就会不提问题或是提一些敷衍了事的问题,如“大家感觉作者这样说对不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吗?”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对”或“不对”。而且会出现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自己不进行思考,跟随其他学生进行应和。这就使得教师虽然进行了提问,但并没有取得提问的效果,而且还浪费了上课时间。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探索适合课堂、适合学生的有效提问方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解析,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思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在设置提问的问题时,要懂得创新,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兴趣,从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品读,发挥出问题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探讨。

    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可以提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内容是哪部分?”“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等问题。为了促进阅读教学的与时俱进,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讲述白求恩大夫事迹的视频,及其他关于白求恩的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白求恩大夫展开讨论,并提出“白求恩先生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你对哪一点感触最深”“你认为真正的‘大夫应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思维层次。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存在较大不同,所以在提问时,问题要有层次。教师要为学生“量体裁衣”,让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在文言文《桃花源记》的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问一些如“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背景,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寄托着作者哪些情感?”等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些阅读理解水平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描写桃花源的景象?”“在描写桃花源人时又用了哪些语句?”等问题;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提出一些解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思等较为简单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促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展开阅读探索,提高阅读水平。

    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语文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以及灵活的教学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不同,其对文章的理解也都有着独特的想法与见解,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不正确,也应予以尊重和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养成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或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5],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课堂阅读教学之中。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当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时,此时无论教学方法多么科學,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教学内容深刻,更需要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初中生的预期,达到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6]。所以教师就需要丰富阅读课堂,如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讲解一些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吸引学生注意,使课堂更加丰富。另外,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大胆创新,可以改变传统教师讲解的方式,引入演讲、讨论、表演等上课方式,让学生主导课堂,只要教师可以把控好课堂秩序,这些创新的教学形式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就拿《空城计》这一课来说,当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时,教师往往就是课堂逐句逐段地讲解,虽然这样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知道那些字词用得好,但教学效果并不会太好,学生的并不能理解诸葛亮、司马懿在此情景下的内心想法,倘若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之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编自演,将其变为小品时,学生为了记住台词、演好小品,学生就会对课文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品味,并且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各人物的内心变化,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除了用于情境的创设,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导入及课后复习时,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课堂中。

    五、拓展空间,培养阅读素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及少量文章的阅读,要树立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想要通过短短几天、几本书来实现是天方夜谭。因此,教师要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善于读书的好习惯,拓展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推荐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课外读物,通过课外读物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创作的一些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积累阅读经验及文学知识,增加文学底蕴,提升阅读素养。就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节选自《三国演义》,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这一节的话,学生并不能清楚的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起来往往会存在偏差,产生一系列疑问。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前,可以让学生看看《三国演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发现三顾茅庐发生的背景,既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增加文学底蕴,提高学科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创办图书角,将一些名著或是好的书籍收集于此,让学生在空闲时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动力去阅读。

    虽然自核心素养提出已有一段时间,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提出了以上五点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志.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1(09):82-83.

    [2]詹愛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7):41-42.

    [3]郝宪伟.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14):13-14.

    [4]廖晓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4):103-104.

    [5]费晗.“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2):75-80.

    [6]范培渊.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26):19-20.

    (作者单位:云南省威信县第二中学,云南 威信657900)